
发展规划--20潍坊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
24页潍坊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驱动 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 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各类人才队伍不 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日益明显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人才工作水平与当前形势 任务要求还不很适应,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紧缺, 人才开发的政策还不够有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 一步完善,人才优先发展的格局还未真正确立未来十年是 我市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时 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 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 眼于建设人才强市,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制定本规划纲要指导思想和战略(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重创造,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按照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 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快人才工作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利用市内外各种人 才资源,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我市人才竞争 优势,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O(二)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数量 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相对拥有量、 人才增长速度、人才创新能力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 发展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人才强市。
——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 118万人增加到210万人,增长77%,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 总量的比重达到26% ,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素质显著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 育的比例达到25% ,劳动力中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达到70 人年/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5%O——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在层次、类型、性别、领 域和区域布局等方面,与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相适 应,与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求相匹配一人才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全市重点产业链和新兴产 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 域,高端人才集聚明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 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 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才贡献率 达到40%0全市人才发展素质、效能指标指 标单位2009 年2015 年2020 年人才资源总量万人11816221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15.71925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人年/万人29457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243035人才贡献率%233340二、主要任务(-)突出三大重点领域1•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扶持计划「莺都学者”岗位建设等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企业和各类园区引进吸纳人才的主体作用,加快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定 期举办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活动,注重依托招商项目引进人 才,组织出国团组招才引智,充分开发利用高中校友资源引才和“以才引才”,到留学人员集中的欧美发达国家增设引才联络机构,在北京中关村等高端人才智力集中地区设立引智口,加强与国内外猎头公司合作,广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 才智力注重采取“柔性”方式引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 用,以短期聘用、兼职、合作研究、项目招标、技术指导等灵活方式,引进紧缺急需的高端智力和创新成果大力发展 高层次人才创业示范园,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建设,搭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和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大对中试环节的投 入力度,推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和依靠核心 技术自主创业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4.7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300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型的战略转变2 •重点区域人才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突出高效生态农 业、现代制造业、海洋开发、盐碱地改良、循环经济、滨海旅游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培养聚集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人才加快推进滨海科教创新区建设,打造区域性重要职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到2020年,培养引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急需紧缺 专门人才2000人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培养一批熟悉蓝色经济发展的领导干部、企业家、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展海洋科技教育、海洋职业教育等相关专业,设立一批突出海洋科技特色的创新项目和攻关项目, 以项目带动海洋科技人才资源整合加强海洋、临港、涉海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聚集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新技术创业带头人,着力提升蓝色经济区人才竞争力,引领和支撑我市蓝色经济快速发展到2020年, 培养引进400名高层次海洋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海洋科技研 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2万人围绕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培养、引进高 端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相关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持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适应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需要,积极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和素质 提升,着力培养打造一批高端产业的战略性经营管理人才、—批掌握高新技术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一批熟练掌握先进工艺的技能实用人才,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端产业 发展人才高地。
3 •重点产业人才 着眼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大重点产业领域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开发力度,重点围绕培育发展汽车、装备、石化、特钢、新能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八大千亿级产业链,加快突破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新能 源汽车、节能环保、海洋装备、半导体照明、物联网九大新 兴产业,提升壮大金融、物流、会展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 业加强现有人才的知识更新培训,定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 发布急需人才目录,制定促进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 策,引导鼓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向重点产业流动到2020年,培养开发重点产业急需紧缺 专门人才5万人以上八大千亿级产业链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类别现状发展目标(新增)2009 年(人)2015 年(人)2020 年(人)汽车汽车总布置、先进发动机、配套关键零部件等研 发与设计人才,机械制造、自动控制、铸造、焊 接、锻压及模具、流体控制技术等专业人才,车 辆工程、车用内燃机、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 体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人才,新能源汽车 开发、设计人才400018004500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设计、研发、操作、调试人才,大 中型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研发与设计人才,大 型施工机械、专用机械研发与设计人才,节能环 保装备设计与开发人才。
700025007000石化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石油化工等专业人才,下 游产品深加工研发人才8003001200特钢冶金、热能动力工程、自动控制、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人才,钢材产品深加工研发人才20006001600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利用人才,新 能源资源合理利用规划人才15005001800纺织服装服装设计与研发人才,高档服装面料织造及后整理人才,各种功能型纤维研发人才1200040008000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人才,电声器件人才,集成电路设计人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才,物联网技术人才600020008000食品加工蔬菜、肉制品、海产品深加工研发人才,农副产 品保鲜贮存专业人才,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人才, 酿造专业人才800020006000九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类别现状发展目标(新增)2009 年(人)2015 年(人)2020 年(人)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利用人才15005001800新材料跨学科、跨领域战略型领军人才,钢铁、建材、纺织、 精细化工、包装、碳纤维等高性能、低成本产品研发 人才,纳米、超导环保等专业材料人才。
900300800新信息光电子人才,电声器件人才,应用电子人才600020008000新医药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研发人才,中药产品 开发、产业化人才,生物医药、农药、兽药等产 品开发人才,以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研发为主的 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医疗器械制造人才6008001100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设计与研发人才,整车控制、电机系 统集成、专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电机、 电池、控制器等关键配套产品研发人才6008001200节能环保节油、节电、节水、节地等节能装备的技术研发 人才,污水防治、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 理、监测技术和装备等环保装备的技术研发 人才,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研发人才800300900海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人才,船舶制造及配套产品研发人才,临港机械研发人才500200400半导体照明外延材料生产及设备研发人才,芯片制造人才,器件封装人才,LED、LD产品集成应用专业人才10004001000物联网物联网领域重大技术攻关人才,RFID相关产品设 计与开发人才,传感设备及系统、嵌入式芯片及 软件设计与开发人才,系统集成应用人才,物联 网与质量控制、安全生产、“三网融合”等领域融合 发展人才。
500200500(二)统筹六支队伍建设1・党政人才队伍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强化教育培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作风建设,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秦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党政干部队伍中具有大学本 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90%,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 合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民主化程 度以及选人用人公信度显著提升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需要,以提高现 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管理人员培 养工程,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 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