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历史意义导学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3983717
  • 上传时间:2018-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监利一中 2014—2015 学年高二历史 选修 1 第九单元导学案 2014/12/1 编制:周光 审核:张林春 包科领导:谢育武 班级:高二( )班 小组: 姓名: 评价: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2课时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历史意义[课标要求] 认识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与历史意义【学习目标】(1)联系必修一、二、三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厘清戊戌变法与与同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联系来掌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2)通过材料解读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既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而进一步探讨作为一个改革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4)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预习案1、与必修的联系:1、必修一第 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58-612、必修二第 9 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40-43第 10 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44-473、必修三第 14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68-71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课本上标注要点)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认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新旧势力的概念 2、-围绕人事任免权的斗争新旧势力展开了怎样的斗争?二、百日维新的失败:3、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导火线、标志、大体经过。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教训[我的知识树]概括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阶段特征(两点提示:1.从政治、经济、思想等综合层次来分析;2.“论从史出”,阶段特征从此阶段各方面的史实中概括)[我的疑问]史料链接:1.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2.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学 案 装 订 线 评价等级:3.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4.康梁等一班爱国书生初涉政治舞台所抖出的豪情万丈连同其与幼稚不仅属于他们个人,而且属于一个时代甚至属于一个可望连绵的社会群体——郭世佑探究案探究一: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007 年高考宁夏文综 42 题 A)(15 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2)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戊戌变法注定失败吗?为什么?探究二: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材料一:康有为等人爱国、革新的言论给人印象深刻但是他们屈从封建阶级、帝国主义,坚决反对农民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行动,更有力地说明了他们全部活动的性质他们的政策,并不触及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而只是要求让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分享政治权力,改革某些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层建筑,他们不但行动极其温和,而且要求改良的范围、程度是很有限的。

      刘大年《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材料二: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费正清《剑桥晚清史》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历史观是分析历史问题的角度,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角度评价戊戌变法?【课后检测】(2013·全国新课标卷 I 文综·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 年 1 月 29 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监利一中 2014—2015 学年高二历史 选修 1 第九单元导学案 2014/12/1 编制:周光 审核:张林春 包科领导:谢育武 班级:高二( )班 小组: 姓名: 评价:——据《清德宗实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2课时 戊戌政变答案探究一【答案】⑴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⑵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探究二(1)材料一观点:戊戌变法是一场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材料二观点:戊戌变法是一场不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意材料一观点;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其目的在于发展资本主义,这场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同时,在变法中,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推行因此,这场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同意材料二观点;戊戌变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如果变法成功,中国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戊戌变法名为变法,实为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是因为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最后因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不彻底的因此,这场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2)革命史观: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积极性:戊戌维新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消极:戊戌变法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也脱离了广大群众,对帝国主义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都决定了变法的失败这也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路程是漫长而坎坷的近代史观: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在经济上,戊戌变法主张转换“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思想,而走向“以商立国”、“定为工国”的近代化轨道;在政治上,戊戌变法主张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走政治近代化的道路;在思想上,主张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促进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在文化上,提倡“史学革命”、“文界革命”,开“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先河。

      可以说,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人全面向西方学习追求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追求近代化的启蒙阶段全球史观:戊戌变法是在世界工业浪潮下,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尝试,也促进了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符合世界发展潮流课后检测: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