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发展历程.doc
8页宋词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丿力程作者:邱朦 査看次数:298发布日期:2007-9-9宋词的发展丿力程前贤今哲多有论述,然因视角不同,观点亦异本文则试图从词人群体 的更迭、政治环境的变化、抒情范式的变革等方血來分期考察宋词的发展丿力程两宋三百 馀年的词坛,先后共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丿力程也相丿应地经丿力了六个阶段一、第一代词人群(1017—1067)的因革 第一代词人群,以柳永(987? 一 1053?)、范 仲淹(989—1052)、张先(990-1078)、晏殊(991—1055)、欧阳修(1007—1072) 等为代表另有宋祁(998-1061) >杜安世等人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 〃时代,个体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以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其中晏 殊、范仲淹和欧阳修官至宰辅,位极人臣,人生命运相对來说比较顺利适意其词所反映 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这一代词人,从创作倾向上可分为两个创作阵营:柳永、张先为一阵营,晏殊、欧阳 修、范仲淹、宋祁等为一个阵营晏、欧诸人,虽然词作并不少,但都不是专力为词的词人,〃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 诣〃(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人于创 造性,连词调、词体的选择和运用都跟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
不过,晏殊和欧阳 修等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仍然有其创造性的贡献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 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 的文木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在题材、艺术上也有 所开拓创新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來时新社),将艺术镜头由传统的青楼歌妓、红 粉佳人移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的描绘生动传神,一洗橄艳的脂粉气,给 词坛带来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风景异)更将艺术视野延 伸向塞外孤城,让〃门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批界,尤具具有开创性伴随〃门发 将军〃而來的,还有欧阳修笔下〃挥毫万字〃的〃文章太守气《朝小措》)、〃四纪才名天下垂 〃的元老勋臣(《渔家傲》),苏舜卿笔下〃壮年憔悴〃〃耻疏闲〃的大丈夫(《水调歌头》)等 抒情人物形象这些男子汉、人丈夫形象的岀现,动摇了五代以来词世界由红粉佳人一统 天下的格局,预示着男性士人夫的抒情形象,已开始进入词世界而欲与红粉佳人平分秋 色十一世纪上半叶的词坛,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如果说, 晏、欧们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因循多于革新,那么,柳永则主要是对五代词 风的革命,其革新、创造多于因循。
概括地说,柳永具有〃三创〃之功:一是创体柳永人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 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 的探索创造,后來的苏轼和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界小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岀輝煌的篇章(苏、辛名作多为慢词)同时的张先、欧阳修、杜安世、苏舜卿、聂冠卿、沈唐、 刘潜、李冠等人也或多或少创作过慢词他们的推波助澜,也促进了慢词的发展二是创意柳永给词注入了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晩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词,大多是 表现普泛化的情感,词中的情感世界是类型化的、〃共我〃的情感世界,与词人自己的内心 世界分离错位,不像诗中的情感世界那样与诗人自我的心灵世界对应同一其中只有韦庄 和李煜的有些词作开始表现自我的人生感受柳永沿着李煜开启的方向,注意把词的抒情 取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上來,表现自我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他的〃羁旅行役〃 词,就是倾泄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他的羁旅行•役词中的情感ttt界,是〃荡子〃 柳永自我独特的心灵ttt界,从而冲决了此前词小普泛化、类型化的情感枇界的藩篱,给词 的情感增添了个体化、口我化的色彩,使词的抒情取向朝着创作主体的内心批界冋归、贴 近。
此后的苏轼,虽然词风与柳永人相径庭,但在抒情取向上却是沿着柳永开辟的自我 化、个体化方向前进的三是创法晩唐五代词,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是意象烘托传情法,即运用比兴手段,通过 一-系列的外在物象來烘托、映衬抒情主人公瞬间性的情思心绪而柳永则将赋法移植于 词,铺叙展衍,或者对人物的情态心理进行直接的刻I出i;或者对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 性、过程性进行层层的描绘,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不同的情感心态因而他的抒情 词往往带有一定的叙事性、情节性从小令到慢词,体制扩人,结构佇变柳永的铺叙衍 情法,正适应、满足了慢词体制、结构变化的需要,解决了词的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 之间的孑盾,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后代词人,诸如秦观、周邦彦等,多承此法并变化 而用之张先的年岁与柳永相仿而高寿,他享年八十九岁,创作活动一直延续到第二代词人陆续 登上词坛后的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颇受新一代词坛领袖苏轼的敬垂张先创造了 不少脸灸人口的抒情写景名句,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他创作的慢词,数量仅次于柳永, 对慢词艺术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张先词又常用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 边事,具有一定的〃纪实性〃词的题材取向开始由远离创作主体的普泛化情事转向贴近于 创作主体的日常生活坏境,由因情〃造境〃转向纪实〃写境〃。
从此,词像诗一样也具有表现 创作主体自我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功能其后苏轼词多用题序,点明词作的时、地、环 境和创作动机,就是受到张先的启发和影响二、第二代词人群(1068—1125)的开创第二代词人群,是以苏轼(1036—1101)、黄庭坚(1045—1105)、晏儿道(1038—1110) > 秦观(1049—1100)、贺铸(1052—1125)、周邦彦(1055—1121)等为代表的元佑词人群此 外著名的词人还有王安石(1021—1086)、王观、李之仪(1048—1127) [6]> 赵令畤(1051—1134)、晁补之(1053— 1100)、陈师道(1063—1101).毛滂(1064—1121)等这代词人的创作丿力时半个世纪,人致始于十一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终于十二枇纪二十年 代初第一代词人柳永、范仲淹、晏殊等L1于十一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去世,只有张先、欧 阳修两位词坛老将活到七十年代而亲手传下接力棒第二代词人小,王安石、苏轼的词创 作开始于六十年代而作为一代词坛领袖的苏轼,其词风直到七十年代,亦即欧阳修、张先行将退出词坛之际,才走向成熟其他如黄庭坚、秦观、贺铸等,也是到七十年代后才 崭嘉头角。
故第二代词人的创作年代主要是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1068—1125)这代词人所处的吋代,是政治〃变革〃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政局多变、新I口党争此起彼 伏、党派之间相互〃倾轧〃的时代神宗朝(1068-1085),新党执政,推行新法,反对变法 的旧党人士大多被排斥出朝廷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旧党 人士而力斥新党,属于旧党的苏轼及苏门诸君子纷纷冋朝,会师于汴京,诗词酬唱,酒酣 耳热,文坛盛况空前高太后归天后,在哲宗亲政的绍圣、元符(1094—1100)年间,新党 卷土重來,并大肆迫害I口党人士苏轼及其门下士都受到残酷打击,贬谪放逐,无一幸 免徽宗即位之初(1100),还想调和新I口两党的争斗,但一•年Z后,新党的投机分子蔡京 等执政,又人开杀戒,对旧党实施了更为严酷的打击政局的动荡变化,直接影响了卷入 党争漩涡的词人的命运苏轼及苏门词人的升沉荣辱紧随着政局的动荡而变化这一代词 人比上一代词人更普遍、更多地体验到命运的坎坷、人生的失意和仕途的蹭蹟,他们都是 文坛(词坛)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失意文士因而,这个时期的词作主要表现的是个 体生存的忧患和人生失意的苦闷。
从补交群体看,这一代词人人致可划分为两个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毛滂等属之晏几道、贺铸等虽不属 苏门,但与苏门过从茯密二是以周邦彦为领袖的大晟词人群:晁冲之、曹组、万俟咏、 I□为、徐伸、江汉等属之,他们都曾经在人晟乐府内供职就创作时代而言,这两个群体略有先后大致说來,十一世纪下半叶后三十馀年(神 宗、哲宗二朝)的词坛,是苏门的天下,周邦彦虽然在此期也育名作问世,但笼罩在苏门 的光环之下而没有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苏轼及黄、秦、晁、陈等苏门中坚词人,在十二世 纪的头几年都先后去世,故十二世纪一、二十年代(徴宗朝)的词坛,则由周邦彦等人晟词 人唱主角,虽然李之仪、赵令畤、毛滂等苏门词人仍继续在创作,但力量和影响都难与周 邦彦等抗衡虽然此期词坛分为两个交际圈,但词风并不只两种,而显出百花齐放、百川争流的多元 态势就苏门而言,苏轼独树一帜而开宗立派,但师法其词的仅有晁补之、黄庭坚两人 秦观另辟蹊径,俊逸精妙,口成一体,并不恪守师承而为苏轼所囿李之仪、赵令畤等标 举〃花间〃词风,继续用小令建构他们的词世界本不属苏门的晏几道、贺铸,更是〃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港 二)。
晏词构筑的是一个纯真执著的恋情枇界,并把令词的艺术推向高峰贺铸词豪气与 柔情并存,吋如豪侠硬语盘空,时如少女软语呢喃,各种风情韵味并存于一集词集名《冠柳集》的王观,似乎有意要与柳永一争高低,宋人王灼说他〃才豪〃气盛,〃其新丽处 与轻狂处,皆足惊人〃力俟咏等人晟词人,作词也不受其领袖周邦彦的制约而另择师门王灼说力俟泳与〃沈 公述、李景元、孔方平、处度叔侄、晁次膺〃等六人,〃源流从柳氏出〃,师法 效仿的是 柳永开创的〃柳氏家法〃至于曹组,则别属滑稽幽默词派,〃作《红窗迥》及杂曲数百 解,闻者绝倒,滑稽无赖之魁也〃又有〃兖州张山人以诙谐独步京师〃,王齐叟〃以滑稽语 噪河朔〃可惜这些诙谐词多已不传唐宋词一玄以悲剧性的感伤忧患为基调,而滑稽幽 默词则以喜剧性的情调、于段调侃社会、调侃人生,在唐宋词苑中独具异味滑稽幽默词在唐宋词史上虽然是-•股涓涓细流,却也是不绝如缕曹组之后,〃祖述者益众〃连后来 的词坛巨擘辛弃疾也曾染指,写了不少品位其高的诙谐幽默词,从而为茨谐词增添了新的 光彩和亮色总之,元佑前后半个世纪的词坛,是多种风格情调并存共竞的繁荣期其小 创造力最强盛、影响力最深远的是苏轼和周邦彦十一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坛主将欧阳修去世后,从四川盆地冲出的人才子苏轼在欧阳修 生前的人力扶持下继起而执掌文坛。
他以文坛领袖特有的胸襟和悍然不顾一切的气魄对词 作进行了人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指出向上-•路,新天下耳日〃词是抒情的文学,苏轼无意于改变词作抒情的文体特性,而是要拓展词的情感领域,扩 大词的抒情功能,将只表现〃爱情〃的词扩展为表现〃性情〃的词,将只表现女性化的〃柔情〃 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的词,使词作像诗歌一样可以充分表现创作主体的丰富复 杂的心灵世界、性情怀抱由于苏轼扩人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 词的时空境界,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 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苏轼以后的南宋词坛,主要有两种创作趋向,并形成两人派系:一■是注重抒情言志的自 由,遵守词的咅律规范而不为咅律所拘,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二是注重词艺咅律的将 严,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强调词的协律可歌前者是骚人志士的〃诗化〃词、 〃豪气〃词;后考是知音识律者的〃乐化〃词、〃风情〃词前考以苏轼为宗,主要词人有叶梦 得、朱敦儒、向子謹、张元干、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戴复古、陈人杰、 刘克庄、刘辰翁和金源词人后者以周邦彦为祖,主要词人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 密、王沂孙、张炎诸人。
前者习惯上称为〃苏辛〃派,后者习称〃周姜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