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词经典课件第五讲经典名家李清照.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青***
  • 文档编号:228611687
  • 上传时间:2021-12-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26.88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典名家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一位特殊的人物她在所处的时代即以词名世, 其声名延续至今, 被视为最优秀的女词人乃至是最优秀的女性作家她是词中婉 约风格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作家明代王士祯《倚声前集序》认为婉约词以“(李)景、(李)煜为之祖,至漱玉(李清照) 、淮海(秦观) 而极盛她的词作清婉流丽,但又体现出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士大夫气概, 英 气逼人、才气纵横清代沈曾植《菌阁琐谈》评曰:“易 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 其词号称 “易安体”,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均极深远同时, 李清照有胆识有气魄, 论政论词皆具锋芒她 所作《词论》“历评诸公歌词, 皆摘其短, 无一免者此论未公, 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 以乐府名家者”图 5. 1 李清照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 她对当代词家一一点评,涉及词史、词 律、词评等众多问题,并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是词学理论方面的力作第一单元:李清照的家世与生平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词人, 正史无传, 著述又散佚不全其生平和作品只能 依据其夫、其父的传记, 以及散见于宋代以来的诗文集、评论及野史笔记中的材 料进行搜讨考索。

      其中不少材料又往往来自传闻传钞,不乏错讹以及难解之处 因此, 考辨其生平经历并甄别其作品是相当复杂的经清代以来学者的不断研究,虽其生平中的一些问题仍存疑问, 但现在已经基本可以梳理出其经历的大致脉络一、李清照的家世李清照是李格非之女、赵明诚之妻, 号易安居士, 生于神宗元丰七年( 1084), 卒年约在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间( 1151-1156)她的一生横跨北宋末年 和南宋初年, 是南北宋之交的词坛大家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李格非在《宋史》 中有传:李格非, 字文叔, 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 有司放以诗赋取士, 格非独用 意经学, 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 遂登进士第, 调冀州参军, 试学官, 为郓州 教授尝著《洛阳名园记》……入补太学录, 再转博士, 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尝 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召为校书郎,迁著作 佐郎、礼部员外郎, 提点京东刑狱, 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格非苦心工于词章, 陵轹直前, 无难易可否, 笔力不少滞尝言: 文不可以苟作, 诚不著焉, 则不能 工……妻王氏, 拱辰孙女, 亦善文女清照, 诗文尤有称于时; 嫁赵挺之之子明 诚,自号易安居士。

      由此看来, 李清照的父母均善属文, 其文学素养和性格应该受到其家世背景的很 大影响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以锋利的笔触批评唐代公卿云 :“呜呼!公卿 大夫, 方进于朝, 放乎一己之私自为, 而忘天下之治忽, 欲退享此园, 得乎唐之 末路也李清照不仅继承了父母的文学才华,更是将李格非这种耿介锐利,忧 国忧时, 又敢于发声的品质发扬光大, 敢于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学术见解, 在 文学领域还能够独辟蹊径清陈景云评论李清照曰:“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 ‘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四)李清照青少年时代的诗词造诣已经相当高, 在当时有才女之名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载:易安自少年, 便有诗名, 才力华瞻, 逼近前辈, 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 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但就目前所能考订的成果来看, 李清照青少年时期的作品颇难确定个别如《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写闺中少女们斗草游戏的生活情状等 , 或许有其早年生活的折射但如《点绛唇》: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类词则主要是代言体。

      其所描写的女子 “倚门” 、 “却把青梅嗅”的形象 , 以 及词中香艳的气息, 都显示词中的女性只可能是一位歌妓, 而不可能是出身名门 的大家闺秀 , 这样的作品就不能认为是李清照对自己青少年生活的自我叙写二 、 北宋末年的李清照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李清照十八岁,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赵明诚 时在太学为太学生双方均是官宦世家, 并雅好文艺, 可谓琴瑟和谐赵明诚曾在外任官 , 大约李清照仍居汴京 李清照有《醉花阴》词云: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题元伊世珍《嫏嬛记》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 愧弗逮, 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 得五十阕, 杂易安作, 以示 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过由于《嫏嬛记》 本身真伪难辨, 这则记载的可信度也是值得怀疑的后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为蔡京所陷, 赵明诚和李清照受此牵连影响, 离京归乡, 屏居青州十二年夫妻二人常常诗酒唱和, 风雅度日。

      南宋周密《清波杂志》载:“易安每值大雪, 即顶笠批簑, 循城远览以寻诗, 得句, 必邀其夫赓和, 明诚每图 5. 2 李清照夫妇塑像苦之也赵明诚所著《金石录》 是宋代重要的金石学著作夫妻二人也经常共同搜藏考订金石文献 李清照于南宋绍兴年间作《金石录后序》, 就回忆了不少他们早年在汴京搜集书籍文物的往事,以及在青州夫妻翻书赌茗的乐趣图 5. 3 李清照青州故居纪念馆赵、李两家虽均是望族, 门当户对但在北宋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赵挺 之与李格非分属两派李格非是元祐馆职, 又为苏轼门人, 自属旧党 赵挺之则 依附蔡京力排元祐诸人, 属于新党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 有“炙手可热心可寒” 之句,戒其依附蔡京又在其攻击元祐旧党时以诗上赵挺之救父,有句云:“何况人间父子情到崇宁元年李格非、张文潜诸人被罢黜,李清照又作和张文潜浯溪中兴碑二诗, 有“夏为殷鉴当深戒, 简册汗青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 机, 虽生已被姚崇卖其后, 赵挺之果被蔡京所倾陷可见作为一个闺阁女子, 李清照非凡的政治眼光与胆识也是迥出常人的三 、 南渡后的李清照建炎元年(1127 年) ,李清照四十三岁时, 金人铁骑南下, 李清照平静悠游 的书斋生活结束了。

      从此她“漂流遂与流人伍”(《上枢密韩肖胄诗》) ,开始了艰 难的后半生, 其个人身世从此和社会变动及国家兴衰交织在了一起 南渡成为李 清照人生和创作的转折点 为躲避金兵, 赵、李夫妇渡江南奔, 随行携带了大量 书籍、金石、 书画、玉器等收藏品他们从建康府溯长江西上抵达池阳 将部分 藏品装船运往江西, 拟托付给赵明诚的亲戚李擢及李清照的二位舅父王仲嶷、王 仲山 但金兵攻入江西后,这些藏品就 “散为云烟”(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了 后赵明诚被朝廷任命为湖州知州, 上任途中病重, 不久即去逝李清照颠沛流离 的晚年生涯揭开了序幕金兵南下, 攻入两浙, 追击宋高宗直至明州(今浙江宁 波) , 东南一带扰攘不安李清照孤身一人, 只能奔走逃难,她自临安、越州, 经剡县、台州、温州诸地避兵 和兄弟李迒在逃难途中得以重聚 金兵北归后, 李清照复由明州返回, 在奉化戚友处住过一段时间, 最后返回了临安在这个苦难的历程中, 从北方带来的大量藏品多已散失,但 “独馀少轻小卷轴、书帖, 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 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 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李清照《金石录 后序》)。

      在艰难困苦当中, 她仍不忘保存金石文献,想要完成亡夫未竟的遗愿李清照南渡后流寓两浙近三十年, 行迹遍及浙东、浙西诸地, 经历了改嫁、 入狱 的痛苦经历, 在金华生活过一段时间, 最终在临安戚友的照应下, 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与秦桧妻王氏为姑表姐妹, 她晚年定居临安, 大约与此有关 从宋代经明清乃至近现代, 关于李清照是否再嫁的问题, 聚讼纷纭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 系年要录》载李清照于绍兴二年改嫁张汝舟, 随后迅速离异其后对李清照“失 节”一事多有批评之论, 亦有许多学者对提及李清照再嫁的诸多南宋文献进行质 疑和辨伪, 否定李清照再嫁经历几个世纪的争论考辨, 目前学界多认同李清照 再嫁及离异的历史事实, 不过仍有部分学者坚信此事子虚乌有其实, 李清照无论是否改嫁离异, 她的中年和晚年, 都已饱经沧桑、遍体鳞伤, 既有故国黍离之悲, 又有家亡夫逝之痛, 还可能有再嫁入狱之苦,这种种家 国之愁、世事之变、 命运之悲, 都重压在她的心头, 其悲痛哀愁真到了无以复加 的地步 这期间李清照的词作往往深蕴悲凉, 写漂泊之苦、家国之叹、岁月之愁 等 , 几乎以血泪凝成悲凉沉郁之词。

      另外, 李清照晚年词作虽情调凄婉沉郁, 但其诗作却往往流露出慷慨决绝的气象最著名的如脍炙人口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图 5. 4 《打马图经》书影项羽,不肯过江东明显蕴含有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批判 又如断句“南来尚怯吴江冷, 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思王导, 北来消息少刘琨”等, 都表现出收复中原的渴望以及讽刺朝政的批判锋芒又绍兴年间, 李清照居金华时作 《打马图经序》和《打马赋》 , 这表面上是博弈游戏之作,实则或有借游戏以表 达军事思想和策略的意图 , 故后人有诗评曰:“庙堂只有和戎策,惭愧深闺打马 图黄檗山人《题打马图》)第二单元:易安体李清照词所形成的独特词体风格, 被称为“易安体”这一称法, 是由与李清 照同时而稍后的宋人最早提出的, 这足以证明李清照的词名在当时已经非常大了 南宋侯寘《眼儿媚》词的题序为:“效易安体这是现存记载中“易安体”这一 名词首次出现其后,辛弃疾在闲居带湖期间作《丑奴儿近》题序云 :“博山道 中效李易安体这意味着 “易安体”这个名称已经流传开来 宋人所谓 “易安 体”,大概既指代李清照的词作, 同时也指代李清照作品的独有特征, 包括李清 照词的创作技巧及风格境界等。

      在南渡词坛, 李清照词的确与略有颓唐的朱敦儒 词、慷慨长歌的张元干词以及绮靡妍丽的康与之词均不相同, 有其独特性,也多 为时人与后世所效仿和接受, 卓然自成一家 不过, 由于李清照现存词仅四十余 首, 许多作品或许已经散失, 这对我们完整地考察易安体的面貌还是构成了一定 的困难 就现存可以考定为李清照的作品来看, 易安体的内涵仍是丰厚的, 既包 括词作的创作技巧、情感内涵等方面, 又包括它在词史中继往开来的作用关于 易安体的特点,可以从造语、铺叙、气质、情致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一 、 造语易安词工于造语,历来为人所称道这既表现为 “以平常语度入音律”, 又 表现为 “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这种造语与音律相结合的特征,与李清照在其评词文字 《词论》中的观念也是一致的, 即注重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和谐统一宋代张端义《贵耳集》评李清照《永遇乐》词 “于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 夜间出去”句, 云:“皆以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