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蜜桃栽培技术.doc
2页晚秋蜜桃栽培技术晚秋蜜桃栽培技术晚秋蜜桃是柏山水蜜桃芽变的桃晚熟新品种,成熟期在“十一”前后,抗旱性、抗 病虫害和抗寒能力较强,早产、丰产、稳产2016 年 9 月 24 日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 委员会组织的“晚秋蜜”桃新品种认定 1 栽培园基本情况 2011 年春季,朝阳县林业局在北四家子乡大北台子村建设晚秋蜜桃园,选择在阳坡、 半阳坡的坡地上进行栽植,有利于果实采光栽培面积 300 亩,现有株数 17509 株,林龄 7 年,品种为晚秋蜜桃2015 年产量为 105 万公斤,产值 630 万元,3500 公斤/667 平方米; 2016 年产量为 131.3 万公斤,产值 787.8 万元,4376 公斤/667 平方米 栽培园位于东经 118°50′~121°51′,北纬 40°21′~42°20′,属大陆性季�L 气候,主要特点是雨热同季,日照丰富,日温差较大,春秋季短,降水偏少春秋两季多风易旱, 风力一般 2~3 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寒冷期长;雨水主要集中在 6、7 月份, 其他月份降雨较少;冬季少雪,风力一般 4~5 级全年平均气温 5.4~8.7℃;年均日照时数 2850~2950 小时;年降水量 450~580 毫米;无霜期 120~155 天。
土壤属于发育于黄土和 红土母质的淋溶褐土、褐土及少量碳酸盐褐土植被处于华北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 长白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具有明显的过渡带特征 2 栽培技术 2.1 造林整地 造林地选择在阳坡或半阳坡,土层厚度>60 厘米,坡度<35°为宜,栽植株行距 1.5 米 ×4 米、3 米×4 米、4 米×4 米均可,整地规格为 60 厘米×60 厘米×60 厘米,整地坑内回填 熟土 40 厘米,便于春季造林 2.2 苗木选择 造林苗木最好是品种纯正,苗高 1.2 米以上,地径 1 厘米以上的Ⅰ级苗该级别的 苗木根系发达,侧根不少于 5 个,侧根长 20 厘米左右,须根多,无病虫害,无根癌病,无 机械损伤 2.3 栽植方法 栽植前先将选择好的苗木根系进行修剪,根系漏出白茬,随后在清水中浸泡 20 小时 左右,再进行栽植采用中心栽植法,将苗木放在整地坑中心,让根系完全舒展,再回填 土,随栽随浇水,栽植后及时覆盖黑色地膜定干高度为 80 厘米左右,定干后及时套塑料 袋,当苗木萌芽展叶时再进行摘袋,摘袋时间选择在傍晚和清晨,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 时不宜摘袋 2.4 水肥管理 栽植后 30 天内无有效降雨时,及时浇 1 次水,浇足灌透,保证苗木水分供应和正常 生长,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
7 月上旬每亩施复合肥 30 公斤,磷酸二铵 20 公斤或尿素 20 公斤,施肥后及时浇水8 月下旬施有机肥 3200~4500 公斤/667 平方米,促进花芽形成 翌年 4 月下旬施复合肥 30 公斤、磷酸二铵或尿素 20 公斤,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每次 施肥后要及时灌透水 2.5 整形修剪 晚秋蜜桃树型采用主干型,定干高度 80 厘米左右晚秋蜜桃树势旺盛,生长量较大修剪时剪掉过粗的壮枝、过密的枝,还要确定剪口下再萌芽的位置,1 年生桃树留下 15~20 个枝条,在中心干上分布均匀,疏密有度,树势均衡 2.6 花果管理 2.6.1 疏花 该品种极易成花,自花结实力强,2 年生的幼树即可形成大量花芽,有 一定的产量为了获得优质大果,需认真疏花,除去背上枝及果枝基部 5~10 厘米花芽, 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果率 2.6.2 稀果 5 月中旬,除去过密、畸形的果实6 月中旬生理落果后定果一般原则 是长果枝留 3 个果,中果枝留 2 个果,短果枝 1 个果果实间距应保持在 15~20 厘米之间 套袋前,还会有少量缩果、裂果、特小果,发现后也应及时清出园外6 月下旬进行第二 次疏果,同时定果,并进行套袋,在果实成熟前 30 天摘掉套袋,果实 97%以上色泽鲜艳。
2.7 病虫害防治 防治红蜘蛛可选择 15%阿维菌素 800 倍液或 5%尼索朗乳油 1500 倍液喷雾;防治潜 叶蛾可选择 25%灭幼脲 3 号 1500~2000 倍液,或灭扫利 2000 倍液喷雾 作者简介:刘增生(1978-) ,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建设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