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族之魂,武术之技——从《精武门》到《精武英雄》.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675703
  • 上传时间:2017-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族之魂,武术之技——从《精武门》到《精武英雄》谢小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如果要说重拍经典电影的话,相信已故巨星李小龙的《精武门》以及后来由李连杰重新演绎的《精武英雄》是不能不谈到的,很多人也许觉得两部电影内容上相差无机,然而我以为,这两部电影在内涵上所追求的核心是完全不同的,用一个简单的词来形容,《精武门》立足点是民族精神,而《精武英雄》更多的则只是武术的技巧《精武门》拍在先,1972年,凭借主演的首部电影《唐山大兄》一跃成名的李小龙,接拍了罗维执导的《精武门》,影片讲述的是著名武术家霍元甲的弟子陈真为师报仇、痛击日本人的故事,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当时很少电影票房能过百万元的情况下,该片创下了450万港币的惊人记录,许多观众为该片如醉如痴,由李小龙扮演的陈真也成为众人心目中的硬汉偶像,之后好评如潮、愈演愈烈,李小龙几乎变成了民族英雄的化身,也由此奠定了一代功夫巨星牢固地位的并永远地载入世界影史《精武门》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李小龙的个人魅力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李小龙本人是一个造诣很深的实战派武术家,同时为人高傲自负,但又有着浓厚的爱国热忱与民族意识,这种性格特征正是陈真这个角色本身所需要的,所以这部电影可以说为李小龙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绝好平台,在影片中,李小龙可以说是在演陈真,也可以说完全是在演自己,而他自身精湛的武术、生风的拳脚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使用的连环踢脚、双二节棍技法、寸劲拳都是观众第一次真正在大银幕上看到,速度之快、力道之强令人惊呼不已,过目忘怀,至今还被影迷和武术迷们津津乐道,李小龙惊世骇俗的武术无疑是这部电影最突出的特点,然而,武术背后,更令观众欣赏的,也是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所歌颂的强烈的民族自尊精神,自强自立、永不服输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影片中,李小龙的拳头打的不是汉奸就是洋鬼子,并且还用多种手段包括以牙还牙的方式去告诫日本人: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影片借助这样一种镜头语言,极大的增强了华人的士气,在当时那个屈辱记忆依然未曾离开很多人脑海的年代,这部影片宣泄了很多人心中对于过去的忧伤与愤懑,而陈真为师报仇最后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赞扬与肯定的思想的集中体现,因而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这样一种蕴涵深厚民族精神的前提下,加上李小龙出色的发挥,可以说《精武门》的成功是理所当然、实至名归。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对于陈真的故事念念不忘,1994年,导演陈嘉上重拍了这一经典,取名《精武英雄》,主演李连杰,动作指导是著名的袁和平,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强的制作班底,影片出来的效果也还算可以,但凡响实在一般,远远没有达到原著的轰动效果,票房也很平庸,还不及李袁二人合作的《黄飞鸿》系列来的有气势,令人颇感意外 也许是很多影迷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于是想方设法为新版找优点,逐渐的,《精武英雄》的口碑又变的好了起来,甚至于后期有人说这是动作电影的又一个经典,因为在这部电影里蕴藏着很多武术的哲学,这种说法看上去很在理,影片也确实是说了一些道道,但其实这种说法非常幼稚,而且恰恰是这些所谓的武术哲学调偏了这部电影整个的基调,使得重拍之作与原作在思想内涵上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在《精武英雄》中,影片对于角色身份做了重大的调整,陈真由一个桀骜不逊、脾气暴烈但忠心耿耿的热血青年变成了留学日本、学习先进技术的年轻学生,脾性上也比李小龙版陈真内敛、成熟了许多,回国后还带回了一个日本的女友,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争议的改动,陈真有这个必要去日本做留学生么?还找个日本女朋友?陈真回国后,影片又用很大的篇幅去表现陈真在日本所学习的现代搏击术与传统的霍家拳在实战能力上的优劣,以现代搏击术的灵活多变反衬传统中华武术的僵硬呆板,后来竟然还找了个日本的空手道高手以仁厚长辈的姿态教授陈真武术的终极意义。

      一连串的“亲日” 行为多少显得有点过火,要知道在很多人心中陈真可是一个标准的中华男儿、,出身江湖,以中国功夫专打汉奸走狗日本浪人的汉子,而在《精武英雄》里怎么变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青年了?再说要是别的现代科学或许有必要远渡重洋,武术这种东西还用得着去向日本人学么?我想导演可能是想塑造一个文武兼备内外兼修知书达理的陈真,殊不知这种完美主义的做法令陈真变成了一个革命进步人士而剥去了他身上几乎所有的激情,也令观众失去了血脉贲张的机会这个“深明大义”的陈真身上也没有了浓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强势展现,虽然银幕上的动作比起首任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失掉了愤怒与激情的拳脚怎能打得动观众的内心深处,打得出“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的豪迈?也许陈嘉上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干脆在影片里大谈起了武术的“ 精神与境界 ”,什么最好的搏斗是不搏斗,最好的取胜方法是用枪,这就等于把影片的英雄主义元素全部抹杀了,我们干脆看到的是一个在大敌当前、内忧外患、师父被害的情况下依然孜孜不倦与日本友人切磋武术的陈真,而所谓的“ 武术的精髓 ”更是废话到了极点,且不说陈真与日本人决斗事先还要请日本高人指点显得多么没有能耐,就是领悟了这些“精髓” 又能如何去做呢?难不成拿把枪去,或干脆不决斗?至于“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这种话还是不说的好,李小龙的陈真在《精武门》里早就用行动说明了,李连杰的陈真到了临决斗前才悟到,反应确实迟钝了点。

      纵观整部《精武英雄》,没有了激情、没有了豪情、没有了愤怒的拳头,多了陈真的异国恋情、多了日本高人的谆谆教诲,多了天下为大君为轻的思想,连在《精武门》结尾陈真面对死亡一声怒吼凌空而起的定格也变成了陈真完身而退,还为续集留下了伏笔的双关结局,这样的结尾近乎于幽默,而这样幽默的结果便是为这部已经失败的重拍之作加上了又一抹失重不难看出,重拍片的失误之处在于颠覆了原作角色的内在性格特征,而这正是原作思想内涵的核心之处,就是精神、勇气、自强不息的朴素的民族特征,誓可杀不可辱的气节,在改编剧情上,我们并不赞成因循守旧,也希望看到重拍片能够有所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完全抛弃原作业已形成的核心思想与优秀内涵,与观众习惯的审美特质,固有的模式可以不要,但承担影片更深次意味的主旨应该是不变的,这也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的意义所在 有意思的是,《精武英雄》里的武打动作和关于武术的哲学话语好象一直在提醒观众,陈真用的正是李小龙所提倡的“截拳精神” ,即“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乍一看,很唬人,也确实唬住了很多人,但其实片中李连杰的动作在由他人演出的功夫片中很常见,只是李连杰本人不常做而已,观众习惯了他展示传统武术,所以当李连杰做个滑步的动作时大家就会觉得很新鲜,好象很有突破,其实是导演利用了观众的思维定式,在影片中陈真很仔细的研究西方搏击术,并用之与霍家拳进行比较,影片着力展现这一点,好象刻意要说明中华武术的套路僵硬而不实用,外国的搏击术如何灵活而有效,但历史上的霍元甲正是用中国武术挫败了很多前来挑衅的所谓异邦技击高手,而李连杰也是一个多年习练传统武术的人,反倒是在《精武门》中,并没有怎么说陈真如何学习现代搏击术以及中国功夫如何呆板,也没有说太多武术哲学之类的话,但李小龙本人却确实是一个精通西方技击术并且融会贯通的武学大师,而且在影片中李小龙所展示的动作无疑挈合了许多实用的技击原理,而且李小龙一再强调,这就是纯正的“ 中国功夫 ”,两相比较,《精武英雄 》愈发显得弄巧成拙,欲盖弥彰。

      陈嘉上对于《精武门》的内在主旨分析与观众心理有距离以及对陈真这个角色的定位模糊不清导致了重拍片在思想性方面与原作相去甚远,造成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局面,其实,以当时这套班底,以徐克对于武侠电影的把握与掌控能力,换来执导的话,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其实功夫片也好,武侠片也好,动作都只是一种外在手法,在电影的银幕上,真正的英雄打动人靠的是精神、是一种勇气,是象陈真那样,扁完了人以后,挥挥手,招来一个狼狈不堪的日本武士,撕下一张写着“东亚病夫” 的纸条,“你,吃了它! ”作者简介:姓名:谢小英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 出生年月:1977年3月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成武县 学位:学士学位 职称:讲师联系:1826663936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