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教育改革要直面存亡之境高等教育论文.doc
2页高职教育改革要直面存亡之境_高等教育论文 近年来,生源危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热词,处于高等教育末端的高职院校则首当其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招生压力高职院校的传统生源在急剧减少未来1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生源减少会加剧高职院校的竞争,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二是就业压力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百姓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有研究者因此提出,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不能再以简单的就业率来衡量,而应该以就业力来评估 三是教育内部的压力部分本科院校在向高职院校学习,比如以高职教育的模式培养人才,要求学生有职业能力、部分教师来自企业等现有的高职院校办学优势将不再明显 四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然波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型,人才结构需要调整 高职院校只有适应这些挑战,才能完成自身转变同时,未来的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选择将会更加精细,将来优质的高职院校,录取分数会高于办学质 量不高的本科院校,而一些教学质量差的高职院校将会出现严重的生源危机部分高职院校将面临重组有专家预测,未来5~10年,如何应对一个生死存亡的处 境,是高职院校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
一、生源持续下降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 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04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47%~48%,高职教育开始崛起的随后几年,与本科教育既同步发展又 略胜一筹2007年,高职教育真正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高职学生比占到51%,第一次超出了本科院校学生;2009年,本科院校学 生比重新超过高职,上升为5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人然而,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2009年生源数开始下降,到2010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并且这种连年下降的态势将延续至2020年前后 一方面生源下降,一方面高校招生计划仍缓慢增长这一剪刀差直接导致了高考录取比例的持续攀升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从2008年的57% 逐年增长,2012年已有8个省、直辖市的录取比超过80%,其中若干省、直辖市超过了85%这种超高录取比例,最先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很快 又陆续出现在了以往上大学难的河南、湖南、黑龙江等生源大省 录取比例的快速上升,对高校生源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据一些省的教育数据显示,安徽2010年在本科、专科层面,分别有10%、20%左右的 学生放弃报到;北京、上海的招生计划中本科招生比例已达60%左右;部分省份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平均每科不足30分。
在高考生源数量大幅减少和质量大幅下 滑、本科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保生源就是保饭碗成了许多生源不足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招生动员大会上最让人心酸的一句话 二、高职注册入学改革受质疑 生源危机来临,从教育部门到高职院校都在采取措施应对,比如提高对口单独招生的比例、试行注册入学、提高中职升高职的比例,政府强制本科退出高职等这些措施中,高职注册入学作为新事物,在业界和媒体引起了很大关注和争议 2011年,江苏省正式在高职院校中开始注册入学试点,政府部门解释是为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专家则认为是为缓解生源不足的矛 盾江苏省的注册入学试点,主要在民办高职院校,也有部分公办高职院校加入按照规定,凡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且未被统一录取批次录取的 文、理类考生,均可申请注册入学,院校对申请注册的考生提出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省内取得中职学校毕业证书的毕业生,参加对口单独招生 考试后也可以申请注册入学,院校对考生技能和相关考试成绩等提出要求凡被注册入学录取的考生,凭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报到入学高考考生、 对口单招考生、中职毕业生均可申请注册入学 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信息,2011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通过注册入学录取新生25580人,计划完成率81.6%。
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职院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有11所,完成计划50%以上的有12所,计划完成不到一半的有3所 从2011年起,福建省10所高职院校拿出部分专业搞注册入学试点省教育厅要求高职院校申报的注册入学试点专业,是那些有较好发展 前景,但目前还不太受考生关注的专业2012年11月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本科高校加快退 出高职教育具体退出的做法包括,本科院校从2013年起按不同比例调减或压缩高职招生计划;本科院校除农林、医药卫生等特殊专业外,不再招收成人专科 学生这些要求,被认为是解决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强有力举措 注册入学彻底去除了学生入学的门槛,使高职院校拥有了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又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萎缩的困境其实,国外很多职 业院校早就实行了注册入学美国注册入学的社区学院,每所学校在校生都达到几万人但在国内,诸多试点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却在注册入学中遭遇 了生源寒流的尴尬 究其原因,不外有三点:一是考生和家长普遍认为便宜没好货,没有入学门槛的大学读了没意思;二是实行注册入学的院校多为弱校 (或专业),即生源减少的最大受害者;三是注册入学被安排在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进行,导致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生源同时面临复读机构、培训机构、留学 中介、就业中介等方面的激烈争抢,到头来高职吃不饱也就在所难免。
尽管绝大多数省份目前对于注册入学还处于观望状态,然而高职逐步推行注册入学是大势所趋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9年,中职对口 招生生源已占到高职招生规模的近13%,再加上5%的五年制高职,全国高职院校来自中职的生源已有18%2012年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约为300万人 如果800万中职生中有20%升入高职,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生源将近一半来自中职毕业生2012年,通过单独招生、对口单招等非高考方式进入高职院校就 读的新生接近100万人,约占新生总数的1/32013年,将要突破一半,接近15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