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市就业再就业暨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doc
14页1在全市就业再就业暨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 管理服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左代富(2006年9月29日)同志们:刚才,兴春同志传达了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劳动保障、民政、财政、涪城、江油作了交流发言,利民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一、充分肯定我市就业再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方面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1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达到8.36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今年上半年达到85.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0%以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来看,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和工作机制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20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使组织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同时,把新增就业和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目标,实行“实名制”管理,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指标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2、建立积极就业政策支撑体系,发挥政策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国发[2005]36号和省政府川府发[2006]12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就业再就业新政策的实施意见、配套政策以及具体的操作办法,形成了一整套新一轮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政策体系据统计,2003年到今年6月底,我市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达到8.36万人,其中有5.45万人享受了有关扶持政策并实现了再就业,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劳动者得到实惠3、建立和完善就业体系,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一是组织实施再就业救助工程市级部门和各区市县都实行了“一帮一”活动,明确了帮扶责任和目标到今年6月底,全市共帮助1.9万名再就业救助对象实现了再就业;二是组织实施“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一年多来,全市共帮助251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初步缓解了“零就业”家庭在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难;三是坚持开展再就业救助活动民营3企业招聘周等各种形式的专项就业援助活动。
4、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一是全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大力加强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2003年以来,全市共提供职业介绍服务10.87 万人次,组织4.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参加再就培训,组织4255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其他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促进了 2.85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二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在城镇18个街道和156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在273个城镇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并落实了相应工作人员;三是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从2004年开展创建活动到今年8月,全市有20个社区被省劳动保障厅命名为“充分就业社区”5、坚持统筹兼顾,各项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着力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200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21号文件,建立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将其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范围到今年6月底,全市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30日期间新产生的符合失业保险的失地无业农民已按相关政策进行了安置;二是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3年至2005年,全市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三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清理和取消了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进一步改善了农民进城就业环境4(二)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方面近年来,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我市在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所做的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机构、配备人员,提供社区化管理所必须的组织保障一是市政府成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领导小组,区市县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市、县两级社保机构设立退管科股,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三是依托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兼职负责,退休人员实行自我管理服务2、落实经费渠道,为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奠定物质基础制定实施了《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费管理的暂行办法》,为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奠定了财政基础3、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为使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规范发展,2005 年 4 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通知》,组织领导、工作方案、目标考核制度、规范管理内容和服务网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落实,建立了一系列操作配套管理制度,随后又制定了三级管理四级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责,设定了管理服务的表、卡到 2006年 8 月底,全市企业退休人员 11.78 万人,其中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 6.47 万人,社区管理服务率 61.1%。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在充分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5当前我市在就业再就业、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就业再就业方面,一是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再就业的在6万人左右,而能提供的岗位仅有3万多,农业富余劳动力还有近25万人需要转移就业;二是就业再就业资金需求量大,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根据2006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初步测算全市就业再就业资金需求量为1.5亿元,通过努力可从省上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用好历年节省资金外,还有很大缺口;三是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还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从273个社区配备的992人中,就有548人属于兼职;69个重点乡镇劳动保障机构配备的148人中,就有113人属于兼职,很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四是就业管理滞后,组织协调难度大在失业保险征缴、稽核、审计,就业再就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城镇失业调查统计管理方面还存在督促检查难、调查统计难等问题在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方面,由于我市各地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截止2006年8月底,全市企业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属地管理的比例,未完成市政府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2005年目标,在进度上远远落后于全省其他地市州,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现在全市共有企业退休人员11.78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退休人员在社会群体中的比重还将越来越大,而社区退管服务基础较为薄弱,实现退管服务工作社区化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6还不了这么几个事情,所以实际情况比我今天给同志们汇报的更严重之所以市委、市政府特别利民市长要我们把各区市县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请来,就是要各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新一轮严重不稳定的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新一轮严重不稳定的问题就要发生在社保环节社保环节发生在哪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各种社保资金,征集很大,支出量很大,全市社保一年进出资金就目前水平20亿左右,相一些地方是入不敷出,缴起来很困难;第二个问题,把这么十几万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由企业化管理变成社区化管理,全部由企业走向社会,这么众多人员进入社会,用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去管,给他们提供服务就管理而言,把他们管起来,现在从组织机构到工作力量,到资金基础,到思想认识、生活习惯,尤其是在认识上,有的企业巴喜不得早点推向社会,有的企业不愿意交给社会,退休人员坚决不进入社会,我们政府在这方面还严重缺乏经验,在认识上来讲,也还没看到这个问题的战略危险性,自己还不着急,还没有列入应有的政府工作格局。
不管政府职能如何改变,给老百姓解决就业的问题,建立社区的问题,法律权益保护的问题,始终是政府的首要职能,不会改变,只能加强所以我们存在的问题,与我们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迅速推进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我们的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这方面工作任务比其它县重、多,尤其是涪城和游仙公有制企业、私人的企业、部队的企业,只要退了休都要进入社区,所7以全市上下都要抓紧涪城、游仙这方面工作,把这方面工作基础夯实,开辟更好的工作局面江油的这方面的任务也是相当大第三是,大量的工人进入企业,应该具有合法的合同关系、用工关系、保险关系,好多企业没有,属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所以现在劳动纠纷量越来越大,个人也没养成习惯,时间长必然要出现问题,有些地方还要出大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解决就业问题和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从解决就业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需要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和退管服务工作摆在各级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实地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和退管服务工作。
二、认真落实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努力推动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截止 7 月底,国家、省上、市上 14 个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性文件已全部出台,形成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支撑体系,下一步的关键是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新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在各区市县,主要工作也在各区市县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把这8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注意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二)强化责任,加强督查各地要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当地“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指标,把解决体制转轨滞留的下岗失业问题、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和实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动机制作为主要目标任务,把城镇就业再就业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作出整体安排全市计划三年新增城镇就业 10 万人,其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5 万人,救助对象实现再就业 1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严格控制在 4.5%以内。
各区市县要继续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负总责,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三)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一是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新老政策的衔接,特别要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工作,加强对符合条件人员的认定和管理,完善协查和信息交换制度二是要攻克政策落实的难点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力争近期在扩大贷款规模上有新的突破,2008 年要达到 4500 万元三要全面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型岗位和技能鉴定等五项补贴政策,使9群众真正得到政策的扶持和优惠同时,各地要灵活就业人员作出明确界定,尤其是绵阳城市规划区内要尽量一致,享受社保补贴要有序控制,注意把握重点,避免失控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再就业救助工程和“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其他专项援助活动现有“零就业”家庭,要在年底前全部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从2007 年起,凡是当年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均要实现当年内“清零”。
五)切实加强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县以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建设问题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市上已考虑在年底前解决好市本级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建设的有关问题,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尤其是江油市至今未建立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在全省乃至全国仅此一家,这个问题要尽快加以解决二是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问题各区市县要按绵编办发[2003]5号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好工作人员、落实好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基层劳动保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