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朋自远方来,一起去投壶.pdf

1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831099
  • 上传时间:2018-03-2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2M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畅畅厚重河南A312014年7月15日 责编吕进 美编谢景豹司马光的新规, 在投壶界的影响力不亚于 《资治通 鉴》 , 得到了当时士大夫的推崇, 一直为后代所遵循, 投壶 也更加兴盛及至明清, 投壶虽然在民间又曾出现过令 人叫绝的新花样, 有140多种投法, 比如被称为 “仙人指 剑” 的背投, 以及明代高手苏乐壶的招牌动作 “三箭齐发 分中三孔” , 但都是只作观赏, 并不能入宫廷贵族宴乐活 动的主流 宫里的投壶还是很严肃的, 今天北京中山公园内有 “投 壶亭” , 是明清两代帝王投壶演礼的地方宫廷画师濮阳人 商喜所作 《宣宗行乐图》 , 其中就有明宣宗朱瞻基投壶的场 面仔细观察, 皇室所玩的并非四耳壶, 而是司马光所倡的 双耳壶壶中已中三根红箭, 朱瞻基手握第四支红箭蓄势待投, 旁人所投的三支蓝箭全部未中, 掉在地上参照司马 光的标准, 除了一根 “倚竿” 不算分, 另两箭分中口耳, 朱瞻 基最后一投即便不中也已大胜, 如果不是画师刻意拍马, 足 见朱瞻基投壶水平相当了得 投壶直到清代仍十分风行, 民国时期社会剧变, 孔家店 倒塌, 投壶因为浸淫封建礼制而突然销声匿迹其间, 尊孔 复礼之风曾起, 四省联军司令孙传芳在南京提倡投壶, 拉拢 一些知名学者参加。

      然而, 此时投壶已成了封建礼教的象 征, 鲁迅就对章太炎参加投壶很不满意而这一次, 也成了 投壶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最后一次 “抛头露面” (全文完, 本系列文章感谢大河书局方清刚先生、 河南 博物院宋华女士提供帮助)有朋自远方来, 一起去投壶寻迹中原古竞技之投壶 (二)《史记 · 滑稽列传》 中记录了齐 国的一个上门女婿淳于髡 (kūn) , 此人能言善辩, 爱用隐语寓言讽谏 饮酒无度的齐威王公元前 371 年, 楚国派兵侵犯齐境, 淳于髡借赵 国的兵吓退了楚军, 威王便在后宫 摆酒感谢, 席间问他能喝多少酒 淳于髡卖关子说, 喝一斗也行, 喝一 石也行 怎么讲呢?淳于髡说, 若是咱 俩正襟危坐, 我喝一斗便醉;“若朋 友交游, 久不相见, 卒然相睹, 欢然 道故” , 能喝五六斗; 如果是在乡间 酒肆,“男女杂坐, 行酒稽留 (喝个没 完) , 六博投壶” , 百无禁忌, 饮八斗 而醉; 如果是 “日暮酒阑, 男女同席, 履舄 (鞋子) 交错, 杯盘狼藉, 堂上烛 灭” , 能饮一石最后, 淳于髡话锋 一转: 所以场面越乱喝得越多, 喝得 越多场面越乱,“酒极则乱, 乐极则 悲; 万事尽然” 。

      投壶自诞生起就是跟饮酒分不 开的, 在淳于髡这里, 投壶的参与成 了饮酒之 “乱” 的一方面这种观点 春秋时期的人肯定不同意, 其只能 说明, 在战国乡间, 投壶的礼数失去 了约束力, 能够男女同坐, 握手言欢 不受处罚, 眉目传情不遭禁止, 正是 儒家所谓 “礼坏乐崩” 当然, 乡间 是乡间的玩法, 贵族圈里的投壶仍 然相对严谨, 不过, 春秋以前的繁文 缛节确实已经没了市场南阳汉画 馆的 《投壶图》 中只有五人, 未见司 射、 司正, 败者瘫坐一旁, 胜者继续 联欢, 禁忌似乎并不多 礼教淡化的 “低门槛” 和趣味性 造就了投壶后来广泛的群众基础, 秦汉以后射礼被废, 投壶完全变成 了宴宾娱乐, 不论贵族、 士大夫还是 平头百姓,“对酒设乐, 必雅歌投 壶” 《献帝春秋》 中记载, 袁绍是一 位投壶爱好者, 听闻有军叛乱仍能 镇定投壶《魏略》 中, 曹魏的北地太 守游楚和台郎王弼都 “好投壶自 娱” , 还相互比试当然, 两汉时期 最有名的高手要数汉武帝的倡优郭 舍人, 他发明了一种新玩法, 叫做 “骁” , 汉代的投壶改变了内置小豆 的传统, 箭可以弹出来, 因此郭舍人 可以将一支箭投入壶中, 箭反弹出 来接住再投入壶中, 如此往复一百 多次。

      《西京杂记》 记载, 郭舍人靠着 这个绝活发家致富,“每为武帝投 壶, 辄赐金帛” 不过, 虽然投壶越来越不受拘 束, 但一些文士看出了投壶在礼教 方面的价值, 力倡投壶古礼, 并对投 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人, 三国 时期有书法家邯郸淳, 北宋则有宰 相司马光 在他们心中, 投壶与射礼一样, 是圣人创造出的既可 “用诸乡党” 、 亦可 “用诸邦国” 的全民性活动, 目 的在于 “纳民心于中正” , 换句话说, 这是一种可以治心、 修身, 让老百姓 听话的活动这一点也为历代统治 者所看重, 成为今人看起来与划拳 猜枚并无本质区别的投壶, 居然能 流行数千年的重要原因引子 PREFACE远离古制, 历代玩法翻新高手辈出□策划 文体新闻中心 执行 记者 游晓鹏 文图邯郸淳是颍川 (今许昌) 人, 在曹魏居官, 投壶水平想来 不低, 不然他不可能写出名作 《投壶赋》 这篇文章详述了 汉代投壶规则, 具有史料价值, 核心讲的却是仁义礼仪和恩 威相兼的君臣之道, 因此颇合魏文帝曹丕心意, 邯郸淳因此 受到奖赏 《投壶赋》 中说, 当时的投壶 “高三尺, 盘腹修颈, 饰以金 银, 文以雕刻” 致力于体育考古学等方面研究的中国体育 史学会秘书长崔乐泉先生认为, 显然这种壶已经不是最初 席间用来盛酒的壶, 而是精工打造的投壶专用壶。

      汉代的投壶跟以前相比, 除了不再往壶中装小豆, 还改 木矢为竹矢, 以增加弹性使箭杆跃出而一支箭往复进出 的玩法, 使得 《礼记》 中每人投四支箭的限制失去了意义, 因 此, 郭舍人的 “骁” 式玩法被研究者称为新式玩法, 近于杂 耍 其后, 人们对投壶的改进并未停止从晋朝开始, 投壶 的壶口两边增设了两个小耳, 壶耳是与壶口并列的, 箭矢也 可投入其中, 因此, 这时候的投壶花样增加了很多, 技巧也 随之提高晋朝左光禄大夫虞潭在 《投壶变》 中就记载了当时许多 投法, 比如, 投入左耳或右耳的箭, 箭身斜倚在耳口形同腰 间佩剑的情况, 叫做 “带剑” ; 箭身斜倚在壶口的叫做 “倚 竿” , 投的箭 “圆转于壶口” , 停止后成为 “倚竿” 的, 叫做 “狼 壶” ; 箭尾先入壶口的, 叫做 “倒中” , 等等而时人之所以要 给投壶的各种情况起这些名字, 是因为不同情况得分是不 一样的, 投壶归根到底还是要为 “斗酒” 服务的 这一时期, 也出现了一些投壶高手晋人孙盛在 《晋阳 秋》 里记载, 有一个叫王胡之的人, 可闭上眼睛投壶, 百发百 中; 西晋大富石崇曾在洛阳修建豪华的金谷园, 他养的许多 婢女都很厉害, 其中一个婢女, 可以隔着屏风投壶, 也是百 发百中。

      到了宋元明时期, 投壶更加普及, 受到社会上下的喜 爱, 不仅招式增加, 还出现了壶耳能转动的四耳壶宋代著 名将领岳飞, 也是投壶爱好者,《宋史 · 岳飞传》 中说他 “好贤 礼士, 雅歌投壶, 恂恂如儒生” , 意思是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 人, 平时唱唱雅诗, 玩玩投壶游戏, 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在 《岳飞传》 中, 投壶已经没有淳于髡口中那么不堪, 是 典型的文人雅士之好, 这是为何呢? 从汉代起, 投壶的新旧两种玩法应该是并行的贵族 文士重视投壶过程中所蕴含的礼仪文化, 民间看重的则是 竞技和斗酒的乐趣, 投壶可谓雅俗共赏, 贵族和平民各取所 需, 男女杂坐投壶行酒是市井玩法, 雅歌投壶则是士大夫玩 法, 一俗一雅, 并行不悖 这种局面, 在宋之前倒也相安无事, 顶多有些文人表达 一下对投壶古礼的推崇, 比如邯郸淳, 又比如在河南长大、 曾做过温县令的西晋文学家傅玄, 他曾作 《投壶赋序》 , 盛赞 投壶 “矫懈而正心也” , 却并未流露对民间玩法的不屑 但到了宋代, 饱受理学熏陶的文人们坐不住了他们 认为投壶原本是一项高雅的礼节性游戏, 如今却沦为市井游戏, 有悖古礼的发展, 因此纷纷著书立说, 提倡恢复投壶 古礼。

      其中, 喊得最响、 影响最大的就是司马光 司马光本身也爱好投壶, 并且很有研究他认为, 当时 流行的投壶玩法不合礼制, 多为奇巧侥幸的投法, 也就是蒙 着投的所以他对投壶进行了改革, 写出 《投壶新格》 此 书对既往的投壶活动进行了总结, 同时点出, 投壶虽然是一 种休闲活动, 但也是圣人用来教育人们修身治心的 “礼” , 可 以 “养志游神” , 也可以 “合朋友之和” ,“饰宾主之欢” 最重要的是, 司马光自己罗列了一套规矩, 对投壶的礼 节、 用具、 规则重新做了规定比如, 第一箭投入壶中, 叫做 “有初” , 得分计为十算; 第一箭投入壶耳, 叫做 “贯耳” , 也作 十算;“倚竿” , 以及箭尾先入壶中的 “倒中” , 以前是算分的, 司马光认为这是瞎蒙, 不合礼仪, 所以不给算司马光改革, 投壶再回古礼怀抱民国时消亡, 鲁迅曾对章太炎参加投壶不满司马光 《投壶新格》 中 的 部 分 投 壶 之 式 翻拍资料图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