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体育项目.doc
7页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研究性学习论文蒙古民族体育项目 ——鄂尔多斯乡土文化研究姓 名: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年______班教师:________________蒙古族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点,它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发展并形成的独特的蒙古族体育文化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蒙古族人口共有5813947人由于历史原因,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区——内蒙古自治区,有蒙古族3995349人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支撑,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蒙古族体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研究蒙古族体育文化,总结其宝贵经验,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如何提升和推广蒙古族体育文化,以进一步推动民族经济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1.布鲁: 布鲁为蒙古语译音,是投掷的意思居住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常用布鲁打低空飞鸟,击 地上的走兽,它是一种打猎的工具和防身武器。
布鲁用弯曲的小木棒制成,状似镰刀,用铅.铜 .铁等金属包扎或浇注在木棒花纹上木棒有扁.圆形状,重量约一百五十至四百五十克不等 打布鲁比赛有投远和投准两面三刀种方式投远是比赛距离,与投掷手榴弹相同,投得最远 的人为优胜投准比赛类似击木活动,先在投掷线外三十米左右的地方,放置上三个相间十厘米 的小圆木柱,木柱高五十厘米,下底面直径六厘米,上底面直径四厘米比赛者将布鲁向圆柱投 去,姿势不限,以击中木柱多少计分,凡投中三个木柱得十分,投中两个木柱得六分,击中一个 得二分每人限投三次,以得分多少确定名次有些地方比赛要求十分严格,规定间接击中的计 分标准,比直接击中的计分要低些投远和投准对锻炼臂力和灵巧等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用途不同,又分作三种布鲁:打大野兽的叫吉若根布鲁,在布鲁头上绑有铜或铁制物 找小动物叫吐故力嘎布鲁,在布鲁头刻上花纹,用熔化了的铅灌在花纹里平时用于练习的叫海 雅木拉布鲁,用木棒制成,呈偏形 2.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是游戏或娱乐的意思,有籍可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远在十三世纪初,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时都 要举行规模教大的"那达慕"。
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 赛马、摔交比赛结合一起,形成了男子三项竞技的固定形式当时那达慕颂词中说:"得心应手的 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暇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三项那达慕接连不断,蒙古力士,整 队上场" 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 (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较前均有发展 但由于王公、贵族的操纵,"那达慕"成了王公、贵族得名得利,炫耀自己的场所 解放后,那 达慕的内容和形式的了丰富和发展除了传统的摔交、赛马、射箭外,增加了田径、球类、马术 、射击、武术、棋类、拔河等比赛,以及文艺演出,物资交流等 3.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民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般都在节日里举行比赛时,运动员骑上骆 驼,一声令下,骑手们策动骆驼奔跑骆驼与马的跑法不同,马是前双腿和后双腿分别同时着地 ,呈前后波浪状骆驼却是左双腿与右双腿分别同时着地,此起彼落,呈左右摆动状骆驼在人 们的印象中,身体庞大,又笨重,似乎难于奔跑其实不然,骆驼跑起来,每小时可达六十公里 ,象草原上的骏马一样奔驰,而且比马有耐力。
平时,牧民寻找丢失的牲畜或者追赶桀鸷不驯的 劣马,总是骑着骆驼去追寻骆驼赛跑一般距离五千料以上在草原上赛跑,比较容易,但在大 庭方众之中的运动场上比赛,骆驼则不大容易驾驭,需要平时多做训练 一九八三年冬季,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这个"骆驼之乡",举行全旗赛驼会尽管寒风凛冽, 肯胡都格镇却热闹非凡,赛驼场上歌声.笑声.乐器声响成一片一百峰骆驼距起来尘土飞扬,领 先的是"万峰驼乡"努尔盖乡的几峰骆驼,十五公里比赛的最高成绩为四十分零四秒老人们展开 洁白的哈达.捧着斟满奶酒的银碗唱起来:"阿拉善孕育了骆驼,骆驼又为之增色添辉"在一九八 二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赛骆驼表演,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热烈欢迎 4.赛马和马术 马是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我国早在五、六千年前就驯养马匹,蒙古马和阿拉伯马曾为世界 两大名马,蒙古马就是蒙古族精心培育的优良马种蒙古族爱马,赛马也是男女老幼最喜爱的活 动每当春末夏初,给马打鬃、去势、印号,附近的青年都来帮忙,除干活外,赛马成了习惯 就是几人在一起放牧或路上相逢也要跑几千米比比谁的骑术高,看看谁的马儿快每当草原举行 那达慕大会,近者方圆五十公里,远者上百公里以外的牧民,都要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披红扎 彩的长距离赛马。
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来者不拒少则几十人,多则上 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其距离四十.六十.八十华里不等为了减轻马的负荷量,不论老少 ,大都不备马鞍.不穿靴袜,只着华丽的彩衣,配上长长的彩带,显得格外英武 蒙古族爱马,也注重马术历史上成吉思汗的十三个"古列延"(军事组织)里,能骑善射的 就达三万之众解放以后,广大牧民特别是青少年结合民兵训练和边防建设,广泛地开展了群众 性马术运动一九五一年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骑术队,并有计划的培训骨干,制定规划,举办 竞赛,以提高骑术水平三十多年来,他们在马球.赛马.驯马.障碍.斩劈.轻乘(马上技巧)方面 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除了能在马上做各种平衡.支撑.倒立.空翻.转体.飞身上马等动作外,还能 在奔驰的马背上叠罗汉和进行双杠表演动作高难,优美精彩内蒙古马术队先后到过北京.天津 .上海等地进行示范表演,同时也深入农村特区,慰问广大农民和边防战士并传授骑术,受到好评 有赶石弹,打瓦等少年儿童的体育游戏5.射箭蒙古族的射箭,历史上早有记载例如,成吉思汗军师木华黎不仅智略多谋,而且在射箭方面颇有造诣《元史·列传》中云(木华黎)"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强。
""一日太祖从三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日:‘此中或迂寇,当奈何?‘对日:;‘请以身当之‘既而寇果真自林间突出 ,矢下如雨,木华黎引弓射之,三发中三人"在那达慕大会上,射箭是不可缺少的项目解放前 ,蒙古族射箭使用的是牛角号.皮筋.弦.木制箭,距离只有十五料.二十米箭靶是五种颜色的"毡 牌靶",靶的中心是活的,箭射着中心后就掉下来还有一种比赛是:从几十米处远射堆在地面上 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堆砌起来的,呈塔形,箭射中并全部倒塌,算优胜 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射箭队已全部用上钢弓和塑料弓,尼龙弦.金属箭,他们在攀登体育高峰 ,为国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一九七六年六月,扎拉嘎和宋淑贤.王文娟合作打破了女子团体 世界纪录,扎拉嘎是蒙古族第一个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近几年蒙古族男射手陈普光.巴特尔.巴 图.孟克敖其尔等都取得过优异成绩,其中巴图二十五次打破全国纪录 6.摔跤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没有摔跤不能称为那达慕只举行摔跤一项的称"耐拉那达慕" 耐拉即友谊、娱乐的意思蒙古式摔跤,首先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将参加摔跤者进行编排和 配对,人数必须遵循二的倍数,不得出现奇数,最多可达512人或1024人,参加者不受地区、体重 的限制。
比赛采取单淘汰式一种,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摔跤手的服饰"单德格",上身为牛皮或 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背心,裸臂盖背,边镶有铜钉,腰系"希力布格"(即围巾),下身穿肥大摔 跤裤,脚登蒙古靴,颈上套五色绸穗制成的彩条"景嘎"景嘎标志着获得过多少名次,名次越多 ,彩条越多大部分地区摔跤手出场比赛以前唱摔跤歌,鄂尔多斯地区则是以朗诵祝词等形式引 导双方摔跤手出场出场、收场,双方摔跤手都要跳跃出场跳跃高而快,时间也长些,是激烈 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收场基本上是慢跑回原地,是放松活动裁判员发令,双方握手后开始交锋 ,时间不限,不许抱腿和跪腿摔,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参加那达慕的摔跤手都有奖 品,前三名的奖品比较重每次摔跤比赛结束,歌手们就唱起了对摔跤手的赞词 蒙古族对最有成就、有盛名、有威望的摔跤手,由于年老不能继续争雄时,授予"达尔罕"的 称号蒙古族历来器重"达尔罕摔跤手",这是终身的荣誉在授予光荣称号的仪式上,获"达尔 罕"称号的摔跤手,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后跳跃进场进行表演由主持那达慕的领 人发给证书、奖章和纪念品,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酒和鲜奶获得"达尔罕"称号的摔跤手 要挑选一名最有前途的摔跤手,把自己的摔跤衣赠给他,相互拥抱,然后一起跳跃出场。
"达尔 罕"摔跤手,大都自愿承担业余教练员,把技术、战术传授给青年一代做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蒙古族自己的优秀体育文化遗产,要学习和借鉴外来先进的体育文明成果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走出草原,走向世界,但走向世界并不是要以走向奥运会为唯一标志它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文化特色走向世界蒙古族传统体育只有在不断吸收、扬弃、再吸收、再扬弃的过程中融合西方体育,创建蒙古族的现代体育,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成为人们健康的方法与手段那种过分强调民族特色甚至要求保留“原汁原味”的愿望是不现实的,故步自封只能被时代淘汰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有些项目如前面提到的“苏日哈布纳”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此,需要抢救和保护工作,走融合与自身发展之路需要我们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