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III).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384938051
  • 上传时间:2023-08-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III)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之所以会这样,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从中可以再进一步理解他的仁政思想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学生可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

      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三、熟读课文 1.二遍 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兵 (2)涂()有饿piǎo () (3)鸡豚()狗彘()之畜() (4)数()罟()不入wū ()池 (5)无()失其时 (6)谨庠()序之教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ì()之义 答案:(1)yè(2)涂tú通假字,同“途” 莩 (3)tún zhì xù (4)cù gǔ洿(5)无wú通假字,同“毋”(6) xiáng(7)颁 bān通假字,同“斑”(8)悌 4.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5.3、4名同学朗读,以此检查朗读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男女同学比赛朗读 7.全班同学齐读 8.结合注解朗读,了解文意 按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学生遇到问题,向小组其他组员提出,组内自行解决,如解决不了,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9.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按学习小组分开,组与组进行比赛如第一组开始读课文的某一段或某几句,读完之后,可任意点其他小组来翻译,翻译对了,可由翻译对了的小组再读课文的某段或某几句,让其他小组翻译,以此类推教师或其他同学可随时纠正 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并作阅读提示 提问: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民不如多 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来背诵,合书回答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学生合上课文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教师作朗读提示:要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自诩”的口气读出来;“河东凶亦然”中“亦”要重读,起强调作用;最后“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

      教师反读本段,学生朗读并背诵 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因 “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以,应采取学生广泛讨论、相互交流的方法,教师稍作点拨分析) (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选一名代表发言各组同学可随时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但孟子却指出,魏国的政策虽好一些,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作朗读提示:孟子设喻一段朗读时要慢一些,语气应平缓当梁惠王进了圈套后,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这句话语气应稍急促,加重“望、多”的朗读语气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 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看课文,思考) 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三组排比句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 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提问: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提问: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明确: 对比 涂有饿莩 比喻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如果我们有了合理的措施、合理的态度,那么正如最后一句所说:“斯天下之民至焉 教师作朗读提示:第三部分的排比、对偶句式较多,因此,要把孟子散文的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的特点读出来。

      且注意最后一段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背诵教师带领学生以排偶句为重点,集体背诵 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进一步指导学生背诵 1.结构严谨 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 (教师按此结构逐一提问,学生逐一背诵) 2.善用比喻(学生可背诵局部何比喻有关的部分) 3.气势充沛(学生背诵排比句式) 学生齐读(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练习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做课后练习,进行阅读训练,对全文进行小结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树之以桑 (2)可以衣帛 (3)然而不王者 (4)王无罪岁 (5)既来之,则安之 2.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或……(2)直……耳,是……也(3)是何异于……(4)未之有也 答案:1.(5)和例句是使动用法,其他使命词活用为动词 2.(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三、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数 例句 出处 释义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例句 出处 释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例句 出处 释义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例句 出处 释义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例句 出处 释义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三、阅读训练(附材料) 投影: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①之所知也。

      乃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0讲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选择及使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9讲盐类的水解考点2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0讲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选择及使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9讲盐类的水解考点2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docx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