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二数学(八上)创新教育实验手册.doc

60页
  • 卖家[上传人]:好**
  • 文档编号:106579478
  • 上传时间:2019-10-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3M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二数学(八上)创新教育实验手册 参考答案(苏科版) 第一章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1. 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 例 1 请观察 26 个大写英文字母,写出其中成轴对称的字母. 解:成轴对称的字母有: A、B、C、D、E、H、I、K、M、O、T、U、V、W、X、Y. 注意注意:字母“N、S、Z”也具有对称的特点,但它们不是轴对称图形. 例 2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观察图 1.1.1 中的国旗,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 形,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略) 【训练与提高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A 2.D 3.B 4.A 5.A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6. (1) (2) (5) (6) 7.2,3,1,4 8.10∶21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9.如图: 10.长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 【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 1. (3)比较独特,有无数条对称轴 A BC D1 D2 D3D4 B1 C B A C1 A1 图 1.2.1 2. 1.2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 【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 例 1 已知△ABC 和△A1B1C1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解: 连接 AA1,画出 AA1的垂直平分线 L,直线 L 就是△ABC 和△A1B1C1的 对称轴. 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 连接轴对称图形的任一组对称点,再画对称点所连接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就得该图形的对称轴. 例 2 如图 1.2.2,用针扎重叠的纸得到关于 L 对称的两个图案,并从中找 出两对对称点、两条对称线段. 解:可标注不同的对称点.例如:A 与 A'是对称点,B 与 B'是对称点. 对称线段有 AB 与 A'B',CD 与 C'D'等. 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 研究对称点是研究对称图形的基础,一般先研究对称点,再研究 对称线段,这能更清楚地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训练与提高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B 2.D 3.B 4.A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5.轴对称,3 条 6.略 7.810076 8.AB=CDBE=DE∠B=∠D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9.2,4,5 10.略 11.不是,不是 12.略 13.在对称轴上 【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 1.如图: 图 1.2.2 图1.2.3 (1)(2) 图 1.2.4 图 1.2.5 2.如图: 1.2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2)) 【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 例 1 画出图 1.2.3 中△ABC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图形. 解: 在图 1.2.3(1)和图 1.2.3(2)中,先分别画出点 A、B、C 关于直线 L 的 对称点、和,然后连接、、,则△就是△ABC 1 A 1 B 1 C 11B A 11C B 11A C 111 CBA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 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 (1)如果图形是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时,那么在画出它关于 某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只要画出图形中的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角的顶 点等)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就可以画出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2)对称轴上的点(如图 1.2.3(1)中的点 B) ,其对称点就是它本身. 例 2 问题 1:如图 1.2.4,在一条笔直的河两岸各有一个居民点 A 和 B,为 方便往来,必须在河上架桥,在河的什么位置架桥,才能使 A 和 B 两地的居民 走的路最短? 问题 2:如图 1.2.5,在一条河的同岸有两个居民点 A 和 B,现拟在岸上修 建一个码头,问码头修在何处,才能使码头到 A 和 B 两地的总长最短? ①① ②② ③③ ④④ 图1.2.4 问题 1 和问题 2 之间有联系吗?能从前一个问题受到启发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探索:探索:对问题 1,显然只要连接 AB,AB 与 a 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 对问题 2,即要在直线 a 上找一点 C,使 AC+BC 最小. 分析: 我们用“翻折”———轴对称的方法.画点 C: (1)作点 A 关于直线 a 的对称点 A'; (2)连结 A'B 交 a 于点 C,点 C 就是所求作的点. 理由:如图 1.2.4,如果 C'是直线 a 上异于点 C 的任意一点,连 AC'、BC'、A'C',则由于 A、A'关于直线 a 对称,所以有 . '''' ,CAACCAAC 所以 >. ''''' BCCABCACBCACBCCABA '' 这说明,只有 C 点能使 AC+BC 最小. 【训练与提高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5. (1)等腰三角形 (2)矩形 (3)等边三角形 (4)正方形 (5)五角星 (6)圆 6.不对称、不对称 7.5 个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8.略 9.略 10.画图略 11.如图: 12.画出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连结 A'B 与直线 L 的交点即为所求停靠 点. 【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 图1.3.1 图1.3.2 1.图略 2.图略 1.3 设计轴对称图形设计轴对称图形 【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 例 1 剪纸,千百年来在民间时代流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美丽!动手 学一学: 观察一下,图 1.3.1 中最后的展开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例 2 如图 1.3.2,以直线 L 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图1.4.1 图1.4.2 【训练与提高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B 2.B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3.M、P、N、Q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4.如图: 5.略 6.如日本、韩国 、等 7.略 8.图略 【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 1.图略 2.图略,答案不唯一 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 例1如图1.4.1,在△ABC中,已知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1)你知道点P与△ABC的三顶点有什么关系? (2)当你再作出AC的垂直平分线时,你发现了什么? 解:(1)点P与△ABC的三顶点距离相等,即PA=PB=PC. (2)如图,AC的垂直平分线也经过P点.即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交于一点. 例2如图1.4.2,在△ABC中,已知AB=AC,D是AB的中点,且DE⊥AB,交 AC于E.已知△BCE周长为8,且AB-BC=2,求AB、BC的长. 图1.4.3 分析:由题意可知,DE垂直平分AB,则有AE=BE, 因此△BCE的周长就转化为AC+BC,问题即可解决. 解:因为D是AB的中点,且DE上AB,所以AE=BE, 则△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8. 又因为AB-BC=2,AB=AC,所以AC-BC=2. 由上可解得AC=5,BC=3. 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 (1)本题中利用“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得到“AE=BE”, 从而实现了“线段BE“的转移,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2)利用“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可以说明两条线段相等. 【训练与提高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C 2.D 3.D 4.A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5.无数个 6.6,2 7.10,8 cm 8.9 cm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9.240 10.连结 AB,作 AB 的中垂线交直线 L 于 P,点 P 即为所求作的点 11.24 cm 12.(1) 35 0 (2)55 0 【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 1.图略 (1)只要任意找一个以 A 为顶点的格点正方形,过点A的对角线 或其延长线与 BC的交点就是点P (2)找与 A 为顶点的正方形中与 A 相 对的顶点. 2. 9 cm 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 【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 例1如图1.4.3,在△ABC中,已知∠ABC和 ∠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请问: (1)你知道点O与△ABC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当你再作出∠A的平分线时,你发现了什么? 图1.4.4 解: (1)点O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 (2)如图1.4.3,∠A的平分线也经过点D,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例2已知:如图1.4.4,AD∥BC,DC⊥BC,AE平分∠BAD,且点E是DC的 中点.问:AD、BC与AB之间有何关系?试说明之. 分析:此题结论不确定,从已知中收集有效信息,并大胆尝试 (包括用刻度尺测量)是探索、猜想结论的方法. (1)将“AE平分∠BAD“与“DE⊥AD“结合在一起考虑,可以联想到, 若作EF⊥AB于F,就构成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基本图形,可得AF=AD. (2)再结合“点E是DC的中点”,可得:ED=EF=EC.于是连接BE,可证 BF=BC. 这样,AD+BC=AF+BF=AB. 解:AD、BC与AB之间关系:AD+BC=AB.证明思路简记如下: 作EF⊥AB,连接BE,易证△ADE≌△AFE( AAS),∴AD=AF. 再由EF=ED,EF=EC,可得△BFE≌△BCE( HL), ∴BF=BC,AD+BC=AB. 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 (1)根据例1的结论,我们可以在三角形内找到一点,使它到三角 形三边距离都相等; (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说明两条线段相等,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办法. 【训练与提高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6.3 7.900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8.略 9.过 P 点分别作垂线 10.作图略 11.作 MN 的中垂线,∠AOB 的平分线交点即是 12.6 cm 图1.5.1 B E DC F A 【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 1.600 2.略 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0,求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0,求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分析: (1)由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0,所以1000的 角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顶角;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0,要分底角为800或顶角为800两种情况. 解:(1)由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且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三角形 的顶角等于1000,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另两个内角应为(1800- 1000)=400. 2 1 (2)①底角为800时,另外两角分别为800和200;②顶角为800时,另外两角分别为 500和500. 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1)当不知道已知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还是底角,此时须进行 讨论;(2)若把已知角改为α,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怎样的呢? 例2如图1.5.1,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 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试说明DE=DF的道理.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 DE=DF.也可以利用△ADB和△ACD面积相等来说明DE=DF, 或用全等来说明. 【训练与提高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A 2.C 3.C 4.C 5.A 图 1.5.2 图1.5.3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6.5 cm 7.6 cm,2 cm,或 4 cm,4 cm 8. (1)12.5 (2), 9.3,3,4 或 4,4,2 3a120 b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10. (1)700、400 或 550,550 (2) 300,300 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