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67406617
  • 上传时间:2024-07-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8.9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十一、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全文以 “ 月光 ”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 2)贬谪悲凉 (3)人生感慨 (4)赏月喜悦; (5)漫步悠闲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议论第一层:(1-3 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 4 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 3 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 闲人 ” 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 "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6、“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 ,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 闲人 ” ,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9、体会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的妙处 “ 积水空明 ”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 藻、荇交横 ” 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即可)十四、开放性试题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 分)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

      (1分)6.用 “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 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 分)句子: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 分)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一 11 题 (10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 锹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 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 分)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 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 题 8 分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18.翻译句子 3 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9. “闲人 ” 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分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 题 (10 分) [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把洒问青天 (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 “/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1)请出与 “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C.甲中的 “ 婵娟 ” 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 闲人 ” 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的认识2 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 题, (12 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 怅然 ” 的情绪?(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 )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一——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三苏 ” ,同属 “ 八大家 ” 之列 (1 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6、用 “ /” 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 分) 盖竹柏影也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分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①作者描绘的世界:②作者的心境:阅读《短文两篇》 ,完成下面9- 12 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 ) 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 《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怀民亦未寝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1、 “ 积水空明 ” 、“ 藻、荇交横 ” 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 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 分六、阅读下文,完成后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参差披拂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本文是 ____________(朝代 )著名文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作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 B. 而不知日之入其如土石辍耕之垄上C. 杂然而前陈 D.以其境过清苍然暮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始得西山宴游记》更偏于主观感受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十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 ),完成问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 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4.如果你能经“ 时空隧道 ” 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 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或苏轼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的相关名句限在 40 字以内 ) 答案: 5. (1 分)柳宗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6. (2 分)①潭中 /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 /犬牙差互 7. (4 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 (2 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 (3 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 (4 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 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参考答案:8.2 分 C 9.3 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 斗”“蛇”1 分,句意2 分) 10. 2 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 1 分) 11. 3 分乐、悲(由乐到悲 )(2 分 ), 寓情于景 (或情景交融 )(1分) 参考答案:17. 高兴地想 形容水的澄澈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解析:苏轼的《记承 天 寺夜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17 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18 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19 题考查 “ 闲人 ” 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 沧桑凝重 ” ,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答案: 3、(1)端起洒杯(2)考虑或:想着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 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答案: 11、 (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1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 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 分;否则,不得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7、①考虑,想到②散步 (或漫步、走、行走) 8、①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参考答案:9.①消散(或 “ 消歇 ”“散去 ” )②门③院子(或 “ 庭院 ” )④只是(或 “ 只” )(2 分,每对一处给0.5 分10. B (2 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 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盖” 是发语词,可译为“ 原来是 ” ,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 也 ” 字判断句也可)(2 分,每对一小题给1 分) 12.①描写议论(答 “ 抒情 ” 也可) (1 分,每对一处给0.5 分)②闲仙 (1 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 8 分答案19、①遂:于是,就②寝:睡觉③但:只 3 分,每题1 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 分,意思符合即可)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 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六、1 唐朝柳宗元2、 C 3 直译、意译均可⑴(望过去,溪水)像北斗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会出现或一会儿又隐没⑵(此身于山顶)使人悠悠然仿佛与整个宇宙的浩气融为一体,不能够知道它的边际;又像飘飘然与造物主遨游于天地间,无穷无尽4 例: 《小石潭记》全篇较少议论抒情,如:写潭中鱼的静态动态,都是工笔细描,刻画入微; 《始得西山宴游记》则多议论抒情,写景也多寓意,如:写西山之“ 怪特 ” 、“ 特立 ” ,实际上是抒写作者的襟怀和个性十一、1(1)鱼的影子 (2)忧伤 (的样子 )2.(1)隔着竹林, (就能 )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 (方向 )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能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