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角下的劝说策略研究-以电影《国王的演讲》为例.docx
6页语用学视角下的劝说策略研究以电影《国王的演讲》为例 李 喆(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Reference:劝说是一种强有力的交际手段,而语用学为劝说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运用语用学来研究和分析劝说行为不仅能够提高劝说者的劝说技巧,而且能够帮助劝说者更好的运用劝说策略以达到劝说目的以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劝说场景为例,本文运用语用学和语境来分析其劝说策略,以促使读者依据不同的情境和听众选择恰当的劝说策略最终达到劝说目的Keys:劝说;劝说策略;语用分析;国王的演讲HO :A:1673 - 2111( 2012) 08 - 0075 - 02《国王的演讲》是2010年由汤姆·霍伯执导的英国传记片本片讲述的是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治疗口吃的故事电影一开始就是艾伯特王子,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在伦敦温布利的大英帝国展览会上致闭幕词时口吃的镜头他已经要放弃治疗了,但是他的妻子劝他去见言语治疗师莱诺·罗格在第一次治疗中,艾伯特对莱诺的治疗方法一点也不感兴趣并最终不欢而散然而,当艾伯特听到他在录音里的声音没有一点结巴时,他决定接受莱诺的治疗乔治五世去世后大卫很勉强地接受了王位,但是由于他决心娶离过两次婚的沃利斯辛普森夫人。
为了度过这个危机,乔治不得不加冕登基1939年德国政府冲破防线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向德国宣战在莱诺的帮助下,乔治在几百万听众前发表了铿锵有力、鼓舞全国军民的演讲这部电影里有不少于三处劝说的片段,本文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劝说片段来运用语用学和语境来分析其中的劝说策略1劝说是言语行为Fotheringham( 1966)认为劝说是由于施事者给出的信息而对受施者产生的一系列影响Burke( 1969)认为劝说行为是符号一方使用者对另一方使用者产生影响的行为Borchers(2002)认为劝说是交际双方共建语意的过程,某一个体或集体使用语言和(或)图像策略使受动者与之达成共识唐霞2007)由此可知,劝说是一个言语行为并拥有言语行为的特点:言语即行事,而且言语行为应满足言语行为理论因此在分析和理解电影场景中的劝说行为时,我们需要将语用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2劝说与语用学的关系劝说与语用学紧密相关劝说意义的产生和理解,劝说策略的选择和使用都依赖于语境语境由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组成,语言知识是使用语言和在交际中理解上下文的能力,而非语言知识则包括了对背景信息、环境和其它社会因素的理解语境不仅是语用学的基础而且是推理劝说信息的根本,所以在劝说的过程中,劝说者要在充分利用语言知识的同时全面理解语境、目的和劝说目标,查明劝说对象的态度、性格和社会背景,使得劝说得以成功。
2.1劝说与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会话中的基本原则,能够有效保证会话的流畅度和成功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交际双方之间存在一种双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即合作原则它包括四个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合作原则在分析劝说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劝说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并且更重要的是在劝说的过程中需要劝说者的配合,因此双方的合作是必要的用情感来减少彼此之间的距离,然后建立统一或内部人士的亲密关系,这能激发被劝说者的自我劝说并最终寻求双方的合作和一致2.2劝说和面子理论及礼貌原则Brown和Levmson提出了两种面子,即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说服的本质在于试图改变他人的行为和想法,此过程必定要涉及面子威胁行为如果劝说能充分利用礼貌原则就能减少面子威胁,则能更加顺利的实现劝说目的使用积极礼貌策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满足听众的心理需要,最终赢得合作的兴趣;使用消极礼貌策略:道歉,间接引语,同情等,以满足特定劝说者的心理需求同时,劝说应尊重劝说者的社会地位同时避免权力失衡(Wx =D(s,H)+P(H,s)+Rx) Brown,P.,&Levlnson,s.c.1978)此外Leech的礼貌原则可以更好地解释劝说行为和劝说策略。
劝说需要满足“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更重要的是礼貌原则可以增加更多的认可,减少分歧,增强合作帮助达到劝说目的3《国王的演讲》中的劝说策略及其语用分析在《国王的演讲》中有许多劝说的场景,在这里我们将从语用学角度讨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场景:贝蒂和莱诺的第一次见面,莱诺劝说贝蒂接受治疗并让贝蒂坚信其口吃是可以治愈的3.1增加可信赖性信赖性是听者对说话者能力,信用和活力的一种看法如果说话者能让听话者确信他知晓听话者所了解的话题,那么劝说将会更加容易达到目的同时第一映像往往会影响初始的信赖程度电影中贝蒂放弃治疗但是他妻子却劝说他去见莱诺,他最终来到了莱诺的私人诊所,在进入咨询室之前,他见到了一个同样有口吃叫威利的小男孩他们之间的对话如下:威利:你可以进去了,约翰先生莱诺说,你可以在这里等,夫人天气这…这么好,也可以…出…出去散步这样行吗,莱诺?莱诺:非常好,威利你可以在这儿等你妈妈威利这小家伙不错刚开始的时候他都发不出声音从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威利有口吃而且莱诺正在治疗他这一场景正是莱诺为了让贝蒂相信他拥有治疗口吃的经验和能力所精心布置的好的第一映像是好的劝说的开始,因此莱诺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仔细分析了贝蒂的心理需求以让贝蒂能从一开始就接受他的治疗。
所以说掌握了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就能更好地达到最终目标:合作,这也正是在劝说之前的必要准备同时也是遵守合作[来自wWw.LW5U.com]原则的体现3.2使用证据和言外之意当贝蒂不想与莱诺合作的时候,莱诺用一先令赌贝蒂能够流畅地读出哈姆雷特剧本莱诺给贝蒂带上了耳机播放着音乐再让他读,并用留声机录下了贝蒂的声音,但是贝蒂不相信自己能够不口吃的读完,所以他还没念完就气愤地离开了贝蒂回到家之后拿起了录音盘,他震惊地发现自己能流畅地读哈姆雷特剧本,最终他接受了莱诺的治疗事实胜于雄辩,莱诺用不可否认的事实——贝蒂能够流畅地朗读,让他接受治疗此外,根据关联原则,当新信息或前提预设被放入记忆,如果它值得听者付出努力去处理,那么它就会在处理过程中和旧信息相结合并产生一些会话含义何兆熊1999)这种会话含义被称作语境效果,所给例子就是“增强旧信息”的效果,用证据来增强旧信息:贝蒂的口吃是能被治愈的劝说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求合作,改变听者的想法、信仰、价值观然后改变他们的行为,所以事实可以让被劝说者更加信服从而易于实现合作3.3使用一问一答和隋景分析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过程中,莱诺用了一问一答的模式探寻出了贝蒂口吃的主要原因。
他们之间的对话如下:莱诺:什么时候开始结巴的?艾伯特:我从小就这样!艾伯特:其他人也这么说,我印象里就没有不结巴的时候莱诺:这我相信想事儿的时候会结巴吗?艾伯特:别开玩笑了莱诺:自言自语的时候呢?每个人都有嘟嚷的时候,伯蒂用问题来进行对话能够让劝说者了解听者的心理需求和他们不能保持一致所存在的问题在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劝说者让听者放弃他们之前所持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或甚至是行为从而最终达到共识在该场景的一问一答中,莱诺了解到贝蒂的口吃不是与生俱来的,并试图去发现导致贝蒂口吃的真正原因与此同时,贝蒂也慢慢发现他口吃的真相和莱诺能够治好他的事实,而这就是从心理层面上获取一个稳固合作的开始从这些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贝蒂的态度正在变化:从不合作到愿意合作4结语语用学为研究劝说语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劝说语的语用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劝说者的劝说技巧,而且有助于帮助劝说者有效的运用劝说策略达到预期的劝说目的本文对《国王的演讲》中的劝说场景进行语用分析,能让读者了解劝说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的反应,采用不同的劝说策略,最终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说服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