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临港都农业发展规划.doc
32页历城区临港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2008—2012 年)(单 行本)二○○八年五月目 录1123555567891010101111122020211212223241262 2732历城区临港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2008— 2012 年)历城临港区包括唐王、董家、遥墙、郭店、王舍人、华山、港沟、彩石 8 个镇、 353 个行政村,总面积 645.6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1.9 万亩,总户数 13.58 万户,总人口 48.42 万人,是省城重要的“菜篮子” 基地为加快该区域都市农业发展, 特制定本 《规划》一、发展现状与基础条件(一)规划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省城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历城都市农业的功能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搞好“四个提供” 、构建“三大板块”的发展思路(即:为省城市民提供安全、优质、鲜活、特色的农副产品,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的场所,提供保存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构建农业产业、生态旅游、农技推广“三大板块”)按照这一发展思路,近几年全区上下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部生态经济区已越来越显示出省城后花园的特色和魅力北部平原地区也相继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示范园区,创出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北部平原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够快,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尤其这一区域是省会济南的重要门户,不仅济南国际机场在遥墙镇境1内,济青高速公路也横穿华山镇、遥墙镇、郭店镇、唐王镇等镇一直以来,这一区域作为我区的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秸秆产量占很大比重,秸秆露天焚烧问题非常突出, 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给济青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和飞机飞行安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既是建设生态历城, 保障交通、 飞行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搞好农业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 历城区确定从 2008 年开始, 利用 5 年时间, 在临港周边 8 个镇,整合秸秆综合利用、 机械化还田、农业结构调整、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渔塘整理、蔬菜育苗中心建设等项目,集中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餐饮、文化“五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性统一”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提升该区域循环经济、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节能减排,为交通和飞行安全提供切实的保障,为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更坚实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现状2007 年,该区域生产总值 117.9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14.5 亿元、第二产业 63.5 亿元、第三产业 39.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77元粮经饲作物比例为65:32: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64.80万亩,其中:粮食总播种面积48.83 万亩,总产量 18.5 万吨;稻谷面积2.5 万亩,总产量 1.06万吨;菜、瓜类播种面积14.84 万亩,总产量 69.5 万吨 ; 花卉苗木2 万亩;奶牛存栏量 3.6万头,肉蛋奶总产11.25 万吨2(三)基础条件1、自然资源丰富 规划区地处历城区东北部,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降水量 698.6 毫米,全年日照 2640.2 小时,年平均无霜期 198 天地貌主要为黄河冲击平原、山前洪积平原和低山丘陵,北部平原区占项目区耕地总面积的 78.4%,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良好,是本区最好的农作区区内有黄河、小清河、巨野河 3 大河系及大辛、石河及刘公河 3 大季节河,有华山景区、辛弃疾故居、万亩荷塘、白云湖景区、蟠龙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素。
2、区位优势明显规划区位于省城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边缘,是省会经济、科技向周边区域梯度推进的重要结合部境内有济南国际机场、济青高速、青银高速、东绕城高速、旅游路、省道 102线等交通干线,有省农科院、山东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所及大中专学校,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多学科、多层次的科技网络,成为省城济南向华北、胶东半岛经济辐射和科技延伸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极为显著3、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济南市常住人口达 600 多万人,市区(城镇户口)人均收入 41148 元因此,以“面向省城、服务省会”为目标,在规划区大力发展以特色品牌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科普示范园区等为核心的都市现代农业,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我区近年来不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已建成以七里堡综合批发市场、维尔康水产批发市场、盖世物流农贸大市场为龙头,以唐王韩西蔬菜、董家张而草莓等产地批发市场为龙3身,以专卖店、 超市专营区以及遍布城乡的农产品营销网点为龙尾,以网络信息平台销售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经纪人,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产品市场空间,增加了市场份额,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4、科技实力雄厚山东大学、省农科院、社科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位于我区,为我区的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为加快临港都市农业建设,区政府从区有关部门和各镇抽调农技推广研究员、高中级农艺师(工程师)和熟悉各村农业生产情况的精干农业技术人员,组成“历城区临港都市农业建设工作技术指导小组” ,负责结构调整、畜牧养殖、农机、林果、花卉苗木、蔬菜等专业技术的宣传培训、 技术指导及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技术指导组,并大力实施村级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为每村培养一名村级农民技术员,形成了区、镇、村和高、中、低三级技术推广体系5、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六大以来,区委、区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重点在临港地区实施了世行灌溉项目、良种补贴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节水灌溉、土地整理及产业化扶持等项目,使该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标准,农业生产基本达到了良种良法配套的科学生产水平,为高水平建设临港都市农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产业基础4二、规划依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关于在机场周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意见的通知》 ;《济南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济南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建设规划( 2007-2010 年)》 ;《济南市历城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规划》;《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历城区 2007 年统计年鉴及现场调查资料。
三、总体构想(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立足临港与近郊双重区位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略,依托城市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生态四个环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集约畜牧业、高效水产业、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综合开发农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建设与省城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二)发展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充分5发挥我区科技、 人才优势 , 按照“有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 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2、城乡互动原则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带动作用, 积极引导我区的资金、 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辐射、转移3、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有效利用、配臵和保护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保障农业的长远发展。
4、科技先导的原则 充分发挥我区的科教优势,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速农业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5、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我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坚持先易后难,梯度推进三)功能定位1、产业经济功能 规划区是我区主要的粮食和蔬菜产区, 同时也是省城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 既为省城提供安全、 优质、鲜活、特色的农副产品,又为绿化美化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苗木花卉,为服务省城、致富农民发挥着重要的产业经济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