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对当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作用.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2873939
  • 上传时间:2021-11-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对当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作用摘要: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使当代人类社会产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理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一直以 来都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国几代领导核心紧跟历史潮流, 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规律,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坚 持正确的指导方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技发展;科教兴国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 对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规律及其对自然、社会等领域的相互联系的系统 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是 对科学技术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及其社会功能的哲学概括,是指导我们 制定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的 思想和理论基础在现今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作为 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不仅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还 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一、科技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直接说过科技是生产力,但他们主张充分利用科 学技术去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曾在《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阐释了生产力的内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一一“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 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

      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 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 产出来”生产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 的能力它反映的是劳动者拥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通过改造自 然对象和自然力生产物质资料而形成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后继者继承 并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 推动丿力史前进的不可阻挡的力量邓小平的科技观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为核心,强调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江泽民通过透彻理 解和深刻把握时代主题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没有现代科学技术,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论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高新科技的快 速发展,胡锦涛对科技的认识更进一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完善了马 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理论基础二、科技的功能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如度论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等一系 列论著中,进一步做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 入劳动过程”的著名论断他认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最终的决定力量,而 科技是生产力,所以科学是一种在丿;/J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 小平强调,“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 是科学技术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 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 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上来”,1995年江泽民将“科教兴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胡锦涛强调发 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 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三、科技人才的作用和培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了科技人员在社会进步,尤其是科技发 展中有重要作用而且进一步指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是人 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丰富的实践,人才才能吸取他人的经验,不 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列宁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他在1894 年指"历史的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 全部历史正是由于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毛泽东指出,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 也可以创造出来”在1977年,邓小平与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发 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 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江泽民进一步 提出,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江 泽民认为,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 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关 键是人才至今,中国科技研究及其应用,产生丰硕成果,与无数的科技 工作者兢兢业业地在各行各业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是分不开的2006年1 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 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 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 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科学精神是科学活动、科学建制、科学方法、知识体系的思想升华, 也可以说是渗透在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方法、科学活动及科学内容(知 识体系)中的思想财富信息时代环境下的科技工作者,应注重提高自身 的科技素质,努力学习和阅读前沿科技方面的书籍,了解未来科技的发展 趋势,自觉树立科技意识,崇尚科技创新和科学精神。

      四、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他们总是紧跟历 史潮流的推进,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规律马克 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丿力史发展的有力杠杆等观点; 列宁、毛泽东初步论证了科学技术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提出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 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科 技观就这样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科技创新是近年来我党在丿力次代表大会中提出的重要内容如党的十 六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 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的十七人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 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 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 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本质进行了三维定位。

      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价值结构的“经济”定位;“科学技术是生 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对科学技术价值结构的“社会”定位;而“科 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价值结构的 “政治”定位科学技术价值结构的三维定位,勾勒了科学技术的内在本 质,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核心内容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 学)参考文献[1]王英,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社会科学家,201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