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6页《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 《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科目: 校本教材教学对象: 大班课时: 一课时提供者:杨润泉单位:大理州鹤庆县云鹤镇中心幼儿园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活动主要通过对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制作及其传承人的介绍,让幼儿了解鹤庆民族民间文化,感受到鹤庆民族民间艺术之美,进一步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感情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的传承及民族文化象征意义;让幼儿知道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的制作工艺;2、能力目标:让幼儿初步学会捏制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幼儿园的孩子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通过观察动手的体验过程,使幼儿认识家乡民族民间文化,感受到家乡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感受到鹤庆民族民间艺术之美,进一步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感情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多角度、多层面感受民族民间文化之美通过视觉感受和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充分认识家乡民族民间艺术的美,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瓦猫捏制方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动手的形式来激发兴趣、探究学习3、启发幼幼儿创作灵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表现自己眼中的瓦猫,启发幼儿创作灵感,培养个性审美体验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的制作过程并初步掌握捏制方法2、教学难点让幼儿了解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的传承及民族文化象征意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活动导入—— “瓦猫”图片PPT播放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鹤庆民族民居建筑上的艺术品——瓦猫吗?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来了解我们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展示“瓦猫”实物,播放“瓦猫” PPT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像什么有的说像猫,有的说像虎....)2、活动准备——“瓦猫”及传承人介绍师:刚才,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观看了鹤庆“瓦猫”,好看吗?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瓦猫像什么?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瓦猫像什么,有的说像猫,有的说像虎,说得都很好老师想问你们,你们知道瓦猫为什么要捏成这样吗?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讲鹤庆瓦猫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师:瓦猫是鹤庆民间的吉祥物,又称镇脊虎、吉祥虎、四不像降吉虎,主要安放在白族民居屋顶、大门和照壁正脊中央,所以叫瓦猫。
据说它有强宅聚气、驱魔镇邪、迎吉纳瑞、获福平安、招财进宝、吞金纳银的神奇功能,所以瓦猫被视为福禄的象征,是白、汉多民族心中一种神武的象征,在鹤庆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各式各样的瓦猫不仅极具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它还融宗教文化、建筑装饰和民间艺术为一体现在“瓦猫”传承人是鹤庆县赵屯村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郜金福郜师傅从小心灵手巧,极有悟性,自幼喜欢玩泥巴,用瓦泥捏个小盆、小盒、小猫、小狗或捏个口哨、小鸟之类的小玩艺拿到瓦窑上请人烧了玩初中毕业后,他在瓦窑上做工,抽空向李元志师傅学习捏制瓦猫后来,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对瓦猫作了大的变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所做的瓦猫威武雄壮,血口大张,双目有神,尾巴灵活,倍受欢迎,人们便戏称他叫“猫福”3、活动过程——介绍瓦猫的制作过程师:刚才,小朋友们听了“瓦猫”的故事,好听吗?下面老师教小朋友们用橡皮泥捏制瓦猫,好吗?师:瓦猫捏制并不复杂,老师教你们捏教师边展示瓦猫实物,边讲解捏制过程首先,取一片打了圆孔的瓦作底座,在四个打好的圆孔里,塞上和好的窑泥;然后,将捏成圆柱形的四条泥腿安上去;再后,将身子稳稳地安到四条腿上,再在身子上挖个小洞,安上随手捏出的尾巴;最后,揪一大团窑泥搓成圆形,然后捏扁装在身子上,就成了瓦猫的脸,再在脸上捏出下巴、舌头、额头、牙床和牙齿。
这样,瓦猫就制作完成了4、动手操作——幼儿学习捏制“瓦猫”师:刚才,老师将捏制瓦猫的过程讲给了小朋友们,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橡皮泥,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捏一个瓦猫,捏好后再拿给其他小朋友看,看谁捏得又快又好幼儿用事先准备的橡皮泥捏瓦猫,教师巡视作指导5、活动总结——展示幼儿作品师:刚才,小朋友们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捏了自己的瓦猫,下面,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小朋友们捏得瓦猫,好吗?教师将幼儿捏好的瓦猫进行展示,并对幼儿作品进行点评、指导、表扬6、活动延伸——家幼合作师:今天,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了解了鹤庆瓦猫,小朋友们都捏了属于自己的瓦猫,捏得都很好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们将自己捏的瓦猫拿给父母看看,让你的父母与你一起再捏一个瓦猫,明天带回幼儿园给老师和小朋友们欣赏,好吗?1、让幼儿说一说像什么有的说像猫,有的说像虎....)2、动手操作——幼儿学习捏制“瓦猫”幼儿用事先准备的橡皮泥捏瓦猫,教师巡视作指导3、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谈感受1、利用民族民间艺术之美去刺激幼儿的视觉,去看、去想象、去感受,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器官、听觉器官、感觉器官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2、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动手的形式来激发兴趣、探究学习。
3、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感受去表现瓦猫,实现个性审美体验4、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热爱家乡、热爱艺术的情感七、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幼儿自我评价2、幼儿互动式评价:发现他人闪光点、提出努力方向3、教师点评:以激励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让幼儿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唤起自尊心、自豪感评价量表评价量规表姓名: 班级: 日期: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1.参与课前搜集瓦猫相关图片及实物 3.完成作业细致、认真的程度作品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 家乡、热爱艺术的愿望 后与家长一起捏制瓦猫,增进感情 在五角星内图上红色,1颗代表最低级别,5颗代表最高级别八、板书设计鹤庆民族民间文化瑰宝——瓦猫外形——猫、虎合一 寓意——辟邪纳福材料——粘土 制作——底座、脚、身体、 尾巴、头九.教学反思民族民间文化是本地区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自然、社会、人文的历史沉积,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开发民族民间文化教材,既丰富了幼儿活动内容,对幼儿更是一种情感教育,使作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孩子们感到更亲切、更富有教育意义,起到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是促进了孩子的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乡土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让孩子们了解认识,而不是随着生活的现代化而消失一个孩子能从一种风俗、一种工艺、一件艺术品中了解其祖先创造的文明,既能让幼儿从小了解家乡文化、家乡风俗,又能增强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为家乡的明天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是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收集、筛选、设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对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在与同伴、家长、幼儿的互动中,教育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更关注孩子主体性的发挥,关注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三是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多向交流,使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成为幼儿、家庭、社会多向沟通的桥梁,成为幼儿、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过程难以忘怀且津津乐道,对民族民间文化产生极大兴趣;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与幼儿一起共同收集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共同制作民族民间工艺品,与幼儿园形成了合力,进一步增进了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在社区中,好玩的民族民间工艺制作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