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人日记》教学设计.doc
5页《狂人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出现的易错字词体味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剖解狂人形象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本文启蒙主义悖谬的思想特征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体味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目标】1.通读全文,弄清你不懂的字词义2.通读全文,理清小说结构脉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在《歌德谈话录》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种思想往往能改变整个世纪的面貌,而某些个别的人物往往能凭借他们创造的成果,给他们那个时代打下烙印,使后人永记不忘,继续发生着有益的影响今天,鲁迅先生逝世已有77年了(1881.9.25-1936.10.19),在这个曾经爆发五四狂潮的季节,年轻的我们是否还能聆听到先生的心灵震颤呢,还能否感受到先生在“铁屋子”中的呐喊和彷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先生的作品,对先生作一次近距离的回眸凝望,从而走近鲁迅先生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先生的《狂人日记》(板书)二、知人论世(作家作品介绍、《狂人日记》的意义)1、作家作品:见PPT22、作品意义: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新文学革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三、正字音(见PPT4)四、明词义(见PPT5、6)五、整体感知(PPT7)理清小说的结构脉络:一层(题序、第1——3段):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吃人问题的提出) 二层(第4——10段):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吃人问题的深化)三层(第11——12段):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吃人问题的反思)四层(13段):结论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对未来寄托希望)六、小说主旨探究(PPT8、9、10)问题1: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事例?明确:《狂人日记》列举了大量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历史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 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现实生活: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炒了吃; 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 人血馒头治痨病;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这些事例,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吃人欲望的存在,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国民生存的悖论与无奈,以及愚弱的精神状态问题2: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旨?明确:极大限度地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对人性的扼杀 分析: 不仅从肉体上吃人,而且从精神上窒息人、戕害人 弱小者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舆论力量扼杀下层群众,导致个性扭曲 家庭伦理关系中(父子、兄弟、夫妻)也有吃人,一味收拾幼者、弱者被吃: 祥林嫂、华小栓、夏瑜、孔乙己、宝儿、单四嫂子等中国的文明,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席”(《灯下漫笔》)问题3:“救救孩子”的呼声有怎样的涵义?明确:这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呼喊因为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七、布置作业思考问题:你认为“狂人”是真疯还是假疯?第二课时一、导入兼文本细读(PPT11—15)在之前一课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对《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也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小说阅读中,有一种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小说的语言及结构中寻找文本的缝隙,体味语句背后的深层含义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品味小说中的几个细节1.《狂人日记》为什么在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 明确: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白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候补官员,团圆结局,暗含主题“失败”——狂人加入了吃人行列狂人成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小说真正的结尾并不是“救救孩子”,其实是这一句后面的省略号,它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倒退,意味着反抗的艰难 这种双重结构,具有反讽的意义反抗的悖论:疯子的反抗不被大众接受承担,要有效果必须成为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正常人,反抗就消失了,就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明确: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吃人者因凶恶而吃人,害怕被人吃而怯弱,又像狐狸一样狡猾地为自己吃人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3.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明确:狂人对吃人极端痛恨,所以要诅咒吃人的人而吃自己的人中竟有自己的大哥亲兄弟相食,这是异常可悲的事,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因而在狂人看来,首先诅咒 的人应是大哥;狂人的最终目的是劝人放弃吃人,这是因为大哥的良知还未完全泯灭,加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更有可能被劝转,因此狂人首先想到要劝转的人也是其大哥4.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明确:吃人的社会是一个“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一切人都有可能吃人,一切人都有可能被吃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和人之间互相猜忌和怀疑,彼此之间不再相信这种猜忌和不信任,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牵制和内耗,互相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难以遏止的恶性循环5.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明确:狂人在别人的蒙蔽之下有可能吃了亲妹子的肉,使原本一个极端反对吃人的人,也可能成为吃人者(虽然是被动的吃人者)这是狂人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充满了对吃人社会的无奈、绝望和控诉二、问题探究(PPT16)在课前预习中,让大家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狂人’是真疯还是假疯?”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明确:预设一:我认为是真疯,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摸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预设二:对,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 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 预设三: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但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狂人”不仅善于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对“从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敢于大胆怀疑和抨击,“狂人”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这呼声既传达出了“狂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又使人感受到“狂人”为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灼热感情 三、小说形式探究(PPT17)在对小说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品析之后,让我们把视野投入到小说独特的形式中国传统小说结构一般采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法,结构方式注重有头有尾、顺序展开情节但《狂人日记》的十三则日记不标年月日,用第一人称叙述,以狂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组织小说,仔细体会这种现代技法的好处明确:《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开创了新的小说形式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没有 《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模式——采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依次展开情节,而以十三则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狂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组织小说,不以第三者立场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况,而以第一人称方式,着重表现了“狂人”的内心状态,叙述带有主人公的感情意识,读者因此更容易站在“狂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医学角度看,日记是精神分裂症的胡言乱语,遵循严格的医学现实主义作品看似荒诞,反映的却是最深刻的现实 四、 课堂小结(PPT18)《狂人日记》以它丰富的内涵、精湛的技巧揭开了新文学的第一页,也为新文学奠定了一个极高的起点。
当我们溯流而上的时候,彻耳的是这一声响亮的呐喊《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 五、 作业(PPT19)小作文: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穿透封建专制之旧中国的层层黑暗,激励着革命志士为创造一个光明美好的新中国,为拯救中国的下一代而不懈奋斗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生活富裕的环境中几成“小皇帝”时,有人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600字左右 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