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明上河图》早期题跋者生平事迹考略.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腾****
  • 文档编号:40430936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明上河图》早期题跋者生平事迹考略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卷后题跋中,以金张著、张公药、 郦权、王、张世积等五人的题跋为最早考察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对金代文学史的研究 不无益处,而且对《清明上河图》的深入研究也很有帮助 ()一北宋宣和(1119~1126)后期,张择端完成其成名之作《清明上河图》 此画 虽被宫廷选入“神品”、藏于内府,但画家本人及其作品却不见于《宣和画谱》 不久,汴京 被金人占据, 《清明上河图》流藏北方,在北宋王朝灭亡五十余年后,金人张著为《清明上 河图》写下题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界画,尤嗜 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 、 《清明上河 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1186)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张著事迹见《中州集》卷七:“著,字仲扬,永安人泰和五年(1205)以诗名, 召见应制,称旨,特恩授监御府书画 ”可知张氏为《清明上河图》作跋,在其进入金内府 的前19年永安这一地名,乃金沿袭辽之旧称,隶大兴府 《金史》卷二十四“地理上·大兴府”: “(辽)开泰元年,更为永安析津府。

      ”“燕山”,府名, 《宋史》卷九十“地理六”:“宣和四年 改燕京为燕山府”,治析津、宛平(今北京地区) 《大金国志》卷三十三“地理”云:“燕山 为中都,号大兴府,即古幽州也,其地名曰永安 ”永安(燕山)曾先后为辽、金两代的京 师张著题跋自署“燕山张著”,是表明其祖籍所在金刘勋《读张仲扬诗,因题其上》 (《中州集》卷七)诗:“布衣一日见明君,俄有诗 名四海闻枫落吴江真好句,不需多示郑参军 ”可知张著出身平民,后以文才被召入宫廷金刘祁《归潜志》卷八:“明昌、承安(1191~1200)间作诗者,尚尖新故 张翥(著)仲扬,由布衣有名,召用其诗大抵皆浮艳语,如‘矮窗小户寒不到,一炉香火 四围书’,又‘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人号‘张了却’”当时文人以其诗句中的 “了却”二字称号张著,可见他不仅做诗有名,而且诗风以“尖新”见长需要指出的是,张跋所记张择端生平及其作品情况,当引自《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 向氏一书是最早著录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典籍,后人正是借助张著的跋文,得知向 氏一书及其相关记载如今向氏一书早已失传,然而当年张著作跋之际,向氏一书与《清 明上河图》竟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张著手中,张择端由此传名后世。

      二艺术 张著题跋之后,接有金张公药(三首) 、郦权(三首) 、王(二首) 、张世积(二首)等 人的跋诗:通衢车马正喧阗,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水门东去接 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丘墟楚柂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 好风烟唤回一饷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竹堂张公药峨峨城阙旧梁都,二十通门五漕渠何事东南最阗溢,江淮财利走舟车车毂人肩困 击磨,珠帘十里沸笙歌而今遗老空垂涕,犹恨宣和与政和原注:宋之奢靡至宣政间尤 甚京师得复比丰沛,根本之谋度汉高不念远方民力病,都门花石日千艘原注:晚宋 花石之运,来自此门邺郡郦权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谁遣荒凉成野草,维垣专政是奸邪两桥无日绝 江舡原注:东门二桥俗谓之上桥、下桥,十里笙歌邑屋连极目如今尽禾黍,却开图 本看风烟临洺王画桥虹卧浚仪渠,两岸风烟天下无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玑珠繁华梦断两 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博平张世积张世积跋诗署“博平张世积”,博平在今山东聊城境内张世积生平事迹不详,但据 《清明上河图》卷后元杨准跋文,知其为“亡金诸老”之一据《中州集》 、 《宋史》 、 《金史》等相关文献,可知张公药、郦权的家世以及生平事迹。

      张公药,字元石,号竹堂,滕阳(今山东滕县)人以文荫入仕,尝为郾城(今河南 许昌县)令,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有《竹堂集》 公药祖父孝纯,字永锡宋宣和末,知 太原,守年,因城陷降金,不拜,执归中京(今北京) ,至是以其主文柄后为汴京(今河 南开封)行台左丞相,年,致仕归徐州皇统四年(1144)卒,谥安简公药子观, 字彦国,仕为某军节度副使公药孙厚之,字茂弘,承安二年(1197)进士郦权,字元舆,临漳人,明昌(1190~1196)初,以著作郎召之,未几卒 著有《坡轩集》 权父琼,字国宝,宋宣和间弃文从武后降于金,仕至武宁军节度使郦 权跋诗署“邺郡郦权”,邺郡,三国魏置,后改为临漳(在今河北) 金赵秉文《滏水文集》卷十一有《遗安先生(王)言行碣》:先生姓王氏,讳字逸宾,其先临氵名人先生实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尝以氵名川 自称,不忘本也自幼颖悟绝群,外弁页如也初学诗于伯父震落笔惊人,震自以为不 及未几,诗名大振加之孝于亲、友于弟、诚于人、笃于已,远近论大行,必曰王逸宾 矣初,孟公宗献友之,冯公璧叔献、赵公氵风文孺,皆师尊之先生天性谦至,待之反 若居已上及数公相继魁天下、直玉堂,然后先生之道益尊、名益重。

      朝贤两荐名德,先 生以书抵故人之位清要者,苦以亲老为辞明昌末,圣天子诏,举德行才能之士乡人、耆德、诸生五百余人,荐先生孝义、忠 信、文章为世师表朝廷以素知名,特赐同进士,授亳州鹿邑主簿先生年几七十矣,以 目苦昏暗,即日移文有司,以老疾乞致仕朝廷犹以半俸优之,首葺先茔,次以分惠亲旧, 计月而尽泰和三年(1203)八月二十有七日以疾终于家临终神色不变,戒其子: 棺周于身足矣,语毕而逝,葬于祥符县(今河南开封)魏陵乡萧氏之园先生教人,先行后文,与人交,终始不易居丧,斋蔬衰服,不去身二年与二弟同 居,终身无间言平居循循醇谨,视若无能为至,不义矫如也其诗冲淡,简洁似韦、苏, 嘲戏风月,一言不及也所与游,皆世知名士若文商伯起、张公药元石及其子观彦国、王琢景文、师柘无忌、 郦权元舆、高公振特夫、王世赏彦功,王伯温和父、左容无择、游道人宗之、路铎宣叔 右丞唐括文正公镇南都,以礼致之不能屈及与贫士谈,饥坐终日,不知谁为主,谁为客 也尝冬日诣一亲知家,会坐客满,主人贫窭,为代给所须,坐客疑其寒色,物色所得, 乃典绵衣以赠也葬其母,乡邻或赙以布帛,拜而受之异日复归其人,曰:吾亲安,吾 贫贱,不可受也其廉介类此。

      其真纯之德,卓绝之才,渊深之学,廉正之操,黄叔度、 陶渊明、元紫芝、司空表圣之徒欤以秉文明昌间,迁河南转运幕,过相谒坡轩居士郦元舆,居士曰:君知王逸宾乎?斯 人当今颜子也,君不可不扫门求见之既见,曰:郦公知人矣自是之后,虚往实归,及其重来,墓木已拱呜呼!使子云见之,不当绝叹于李仲元;苏元明见之,不当见称于元 子不意千古之下,复有斯人乃伐石树碣,用旌不朽于是为之铭,铭曰:居今而行古, 身晦而名彰,不独以诗昌猗赵秉文(1158~1232) ,字周臣,晚号闲闲老人,滏阳人大定二十五年 (1185)进士,拜翰林直学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滏水文集》等路铎《汴梁公廨西楼二首》 (《中州集》卷四)之一:“官舍谁言隘,西楼兴不穷闲 云欹枕里,飞鸟卷帘中风定天还水,烟虚月度松回观犹有愧,破屋着卢仝(原注:卢 仝以方处士王勉宾) ”诗人于汴梁任职期间看望友人,在诗中将王比喻为唐代著名诗人卢仝王,出身贫寒,诗风冲澹;博学能文,不就科举;操守高尚,一代师表故文人学者, 皆以师友尊之赵秉文为其作碣铭,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可见王在当时的影响三据前引考之,郦权约卒于1193年张公药、郦权、王三人中间,当以张公药最为 年长。

      公药祖父孝纯,原为北宋臣僚,降金后一度居官汴梁公药孙厚之,为承安二年 (1197)进士公药与子彦国,同与王为友,可见公药的年龄大于王许多据“碣铭”,明昌末年,王近七十岁,卒于泰和三年(1203) ,其享年七十有余以 此推算,王的生年当在1130年前后,距北宋“靖康之变”(1126~1127)不久因三人为交游,故其跋诗或为同时,或相隔不久所作其时间有可能早于张著 1186年题跋,最晚也在泰和三年王辞世之前三人与北宋及其汴京有着或多或少的某种联系:张公药与郦权的前辈,先后效力于北 宋;张公药的祖父曾任职于汴梁,公药本人任郾城县令,其地就在汴梁之南;郦权跋诗云 “而今遗老空垂涕”,其《木犀》诗(《中州集》卷四)有“昔游汴离宫”之句;王《暮春郭 南》 (《中州集》卷四)云:“大梁城外孤台傍,烟昏水碧春林芳凭高极目见归雁,风物 令人思故乡 ”浓重的乡情溢于言表王生长于汴梁,隐居不仕,又葬于家乡,其跋诗极有 可能作于汴梁三人在世之时,北宋虽已亡国有年,然于故都风物之了解,或目睹或耳闻,必记忆犹 新,当《清明上河图》展现眼前之时,三人的感受较他人更为直接具体结合三人的身世 与生平,再细品其跋诗中的描述,如今学术界有关《清明上河图》的争议,几可迎刃而解。

      例如:(1) 《清明上河图》作于何时、作者张择端为何人?历来有北宋说、南宋说、金代说 种种张公药跋诗云:“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 传 ”结合张著跋文,可知《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院画家张择端所画,作于宣和 (1119~1126)年间故认为张择端为南宋(或金)人之说,非为确论2)刘益安《〈清明上河图〉旧说疏证》 (《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一 文,多方引征,认为张择端所画之河非汴河,所画之景非汴京景物,而是北宋时期的一个 集镇郦权跋诗云:“峨峨城阙旧梁都”, “京师得复比丰沛”可知张择端所画,为北宋都城汴 河两岸之风物故刘文所说,难以立论3)据《东京梦华录》载,京都城内的汴河之上,计有三座拱形木制之桥,其中一 座名为“虹桥”,另外两座分别是上、下土桥 《清明上河图》中画的是哪一座桥?多年来也 有不同见解王跋诗云:“两桥无日绝江舡”,原注曰:“东门二桥,俗谓上桥、下桥”,即所画之桥为上、下土桥中的一座如前述,王生长于汴梁,汴河上的各座桥梁,必为其亲眼所见, 因此,他的说法最为可靠4)关于《清明上河图》画名中的“清明”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清明节”、 “清明坊”、 “政治清明”等不同的解释。

      “清明”即“清明节”之说,盖发端于《清明上河图》卷后 明李东阳的跋文,此说对后来有很大影响通览张公药等四人跋诗,画中并无“清明节”之意,仅张世积跋诗“谁识当年图画日,万 家帘幕翠烟中”之句,比喻所画为春天之景张公药跋诗云:“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 正堪传 ”,则可见画题中“清明”,实为“清平盛世”之意其他如“车毂人肩困击磨,珠帘十 里沸笙歌”, “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 “画桥虹卧浚仪渠,两岸风烟天下无”等诗 句,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画题主旨是描写“太平盛世”与“歌舞升平”同时,诗人们也看出“老氏从来戒盈满”,由于统治阶层奢侈无度:“不念远方民力病, 都门花石日千艘”,加之“维垣专政是奸邪”,致使北宋王朝“盛极而衰”,造成“犹恨宣和与 政和”的千古之恨 “盛世警言”或许是画家以“清平盛世”为题,描写繁华景象的一个深层含 义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