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济学基础PPT.ppt

404页
  • 卖家[上传人]:飞****9
  • 文档编号:132043539
  • 上传时间:2020-05-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91MB
  • / 40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学基础 张建伟主编 第一章导论 知识目标掌握资源稀缺性和机会成本的定义掌握经济学的定义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涵与关系掌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理解边际分析与均衡分析的定义了解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含义及区别 能力目标能从机会成本角度进行分析和选择能辨别现实生活中的微观与宏观经济问题能利用边际分析 均衡分析等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经济问题 1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1 1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1 稀缺性所谓资源 就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手段或物品 所谓欲望 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经济资源以及用其生产的物品和服务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称为稀缺性 资源稀缺的相对性相对性是相对人类多样 无限的欲望而言资源稀缺的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时代和社会 稀缺性产生的原因 物资资源是有限的 人们消费商品的欲望 需要 却是多种多样 多层次和永无止境的 穷人的寓言 就必须进行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何时生产 为谁生产 如何保障供给 如何消费等方面的选择 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 2 选择和机会成本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 选择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在备选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人类社会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稀缺资源于各种用途 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是指把一项经济资源配置到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将其配置到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要注意的是 1 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2 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视为机会成本 小案例机会成本究竟有多大 假如某人手中的一笔资金有3种用途 购买政府债券 可获得1万元收益 存入银行 可获得0 6万元利息 购买股票 可获得0 5万元红利 则购买政府债券的机会成本为0 6万元 蒋倩存入银行和购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均为1万元 很显然 决策者会选择机会成本小 收益大 的方案 即将这笔钱用来购买政府债券 1 1 2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不能确保你发财 但是 没有经济学 你简直非吃亏不可 经济学不能保证你不失业 但确能使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萨谬尔森 经济学是使人变聪明的学问 上个世纪90年代末 当财经类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 他们就深刻的体会到了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原理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 以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学科 1 1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物价是否保持稳定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 居民户 厂商 的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一只无形的手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1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政府的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只有形的手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 目标相同 2 两者互相补充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1 3经济学研究方法 1 3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 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 回答是什么 如 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为8 失业率是6 规范分析 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 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 如 要实现8 的年经济增长速度 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某国的收入分配是不是公平 1 3 2边际分析边际分析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为增量的变化 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1 3 3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 对某一市场或某一商品经济变量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 如 某一商品的供给量 需求量与价格间的平衡关系 一般均衡分析 以整个经济体系为研究对象 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如 总供给 总需求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 1 3 4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 静态分析法 只分析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状况 2 比较静态分析法 只分析始点和终点的经济变量的状况 3 动态分析法引入时间因素 分析某一时期内经济变量的过程状况 参考书目 1 萨缪尔森 经济学 12 14 16 17版2 曼昆 经济学原理 第2 3版3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第1 2版4 彼得 蒙德尔等 经济学解说 第3版 上下册5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6 尹伯成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 7 张东辉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粹 8 朱明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曼昆 经济学原理 是美国德赖登出版社以140万美元征求经济学教科书的中标作品 被西方世界认为是 最令人鼓舞的经济学教科书 英国 经济学家 撰文认为该书将取代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 成为天下第一 该书出版仅3个月就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 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 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 名家箴言 经济学的理论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 它不是一种教条 而是一种方法 一种心灵的器官 一种思维的技巧 它帮助拥有经济学的人作出正确的结论 凯恩斯 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 单个消费者 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从三个层次进行考察 第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消费者如何以最优决策获得最大效用 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 它是由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 它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回顾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需求 供给及市场均衡 一 需求二 供给三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四 市场均衡五 蛛网理论 一 需求与需求函数1 需求 Demand 的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有效需求 购买 欲望 支付 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一需求理论 需求与需要的区别 需要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渴求和欲望 是成为人们行动的直接导因和原动力 当消费者只有购买消费品的欲望 而无能力支付货币时 就只是需要 只有当他既有对消费品的欲望 并且有货币支付能力时 才是需求 例如 一个有1000万户居民的地区 居民都需要一台电冰箱 但是 在一定价格水平下 其居民户中只有15 的家庭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 这样 该地区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将是150万台 而不是1000万台 2 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 商品自身价格 2 相关商品价格 3 消费者的收入 4 消费者的偏好 5 预期变量 6 人口 数量与结构 7 消费政策 需求函数是指需求量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公式为 Qd P Pr I F t 一般表示为 QD f P 1 需求的表达之一 需求表 二 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2 需求 Demand 的表达之二 需求曲线 以图形的形式来表述需求这个概念 Q P O A B D 特征 向右下方倾斜 3 需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的趋势 P Q P Q 讨论 需求定律的例外 吉芬商品P Q 炫耀商品P Q 需求规律的 特例 1 吉芬物品Giffen sGoods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 Q 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 土豆价格上升 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 在当时被称为 吉芬难题 原因 土豆涨价引起英国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 而不是买得更少 2 炫耀性物品 Conspicuousgoods 由凡勃伦提出 炫耀性消费 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 在价格低时买得少 价格高时买得多 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 茅台酒价格 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PositionalGoods 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P Q 0 P价格 Q数量 D 向右上方倾斜 需求定理的特例 三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 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动 2 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动 Q P O A B D D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返回 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的图示区别 OQd需求量的变化 点的移动 P1 0D1OD2DQd789需求的变化 线的移动 D P 二供给理论 一 供给与供给函数1 供给 Supply 的概念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 出售 的商品数量 供给 愿意供给 欲望 能够供给 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2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与供给函数 1 商品自身价格2 相关商品价格3 厂商的目标4 生产技术的变动5 生产要素价格6 预期价格7 政府的政策 供给函数是指供给量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公式为 QS f a b c d e 其形式一般如下 Qs f P 1 供给的表达之一 供给表 二 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 2 供给 Supply 的表达之二 供给曲线S 以图形 几何 的形式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 Q P O G H S 特征 向右上方倾斜 3 供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的趋势 P Q P Q 讨论 供给定理的例外 稀缺物品P Q 第一 劳动 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如果继续增加 则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 反而会减少 第二 某些特殊商品 如土地 文物等 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 其供给量是固定的 无论价格如何上升 其供给量也无法增加 供给规律的例外情况 三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 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2 供给 供给曲线 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曲线的移动 返回 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的图示 POQs供给量的变化 点的移动 PS2SS1OQs供给的变化 线的移动 s 三弹性理论 一 基本概念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 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注意 弹性概念是就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而言 因此 弹性数值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 f X 若 X Y各表示变量X Y的变动量 e表示弹性系数 则弧弹性公式为 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 则弹性就等于因变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与自变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之比 即点弹性公式为 二 需求价格弹性1 含义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在一般情况下 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弹性系数为负值 为便于比较 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 或者用绝对值表示 2 计算分以下两种情况 1 需求弧弹性需求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需求弧弹性公式为 在计算同一条弧的需求弧弹性时 由于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同 因此 降价和涨价的计算结果不同 如果仅是一般计算某一条弧的需求弧弹性 并未强调是作为降价或涨价的结果 则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 通常取两点的价格和需求量各自的平均值 中值 来作为P和Q值 即需求弧弹性中点公式为 例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 件下降为15元 件 P 20 P 15 20 5 需求量由20件增加到40件 Q 20 Q 40 20 20 这时 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若将上例倒过来 即该商品价格由15元 件上升为20元 件 P 15 P 5 需求量由40件减少到20件 Q 40 Q 20 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显然 上述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是因为 两种不同情况下我们所选择的P和Q的值是不同的 也就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