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论(技术篇) 鱼类繁殖 生长 养成的全过程.ppt
182页第二篇 各 论(技术篇),本篇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性,为鱼类的繁殖、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促进鱼类生长发育即在上一篇了解鱼类生物学的基础上,掌握鱼类繁殖、生长、养成的全过程鱼类增养殖技术包括:亲鱼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鱼苗,将鱼苗培育成鱼种,最后将鱼种饲养成为食用鱼由于养殖水体的特点和条件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饲养方式比如对于小水体(池塘、水泥池等),其环境容易控制,可进行全人工集约化养殖;对于大水体(湖泊、水库、海湾等),养殖的环境不易控制,则可在小范围(如网箱、网围养鱼)开展精养,也可利用进行天然水体实行半人工粗养或鱼类增殖本篇介绍主要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以及食用鱼在不同水体中的饲养、增殖、捕捞和运输等技术 由于各阶段养殖要求不同,各养殖环节的目的也有所差异比如:鱼类人工繁殖阶段的目的是提高三率:催产率、受精率和出苗率;鱼苗鱼种培育的目的是提高成活率和培养大规格鱼种;食用鱼饲养的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草鱼、青鱼、鲢、鳙、鲤、鲫、鲂、鲮等鲤科鱼类是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工作者对这些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鱼类人工繁殖技术,不仅推广至全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主要养殖鱼类的苗种供应问题。
而且这一整套技术应用于名、特、优水产品(海水和淡水鱼类)的繁殖和育苗中,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本章以这些鱼类为对象,阐明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培育、催情产卵、孵化等三个部分第一节 草鱼、青鱼、鲢、鳙、鲮的人工繁殖,草鱼、青鱼,鲢、鳙、是我国特产的经济鱼类,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鱼”,俗称“四大家鱼”,也是世界性重要的养殖鱼类鲢、鳙、草鱼的产量分别占我国淡水鱼产量的第一、第三、第二位它们都是敞水性产卵的类群,在长江、淮河、黑龙江等水域中,它们均能自然繁殖(黑龙江无鳙鱼产卵场),在南方珠江等水域中,除了四大家鱼外,还有鲮鱼它的繁殖生态要求相似,故合并在一起介绍一、亲鱼培育,亲鱼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培育可供人工催产的优质亲鱼,是鱼类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整个亲鱼的培育过程都应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面发展一)亲鱼的选择,1.种质选择 四大家鱼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养殖历史然而,这些重要的养殖对象还尚未形成人工选育的优质品系;从育种角度看,它们还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只能称为种,而不能称为品种不少养殖场都面临着近亲交配、逆向选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性状(包括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等)衰退和基因库萎缩等问题。
因此,培育鲢、鳙、草鱼、青鱼的优良品种,建立我国水产养殖苗种的生产体系已刻不容缓为此,全国和各省市分别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在农业部的支持下,目前已批准在全国建设20多个水产原、良种场鲢、鳙、草鱼、青鱼已利用长江故道(如湖北石首天鹅洲)或夹江(如江苏邗江长江家鱼原种场)进行选育、保护和开发原种并已提出了草鱼、青鱼、鲢、鳙的种质标准,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由1999年7月1日起执行其国家标准编号是: 草鱼,GB 17715-1999; 青鱼,GB 17716-1999; 鲢,GB 17717-1999; 鳙,GB 17718-1999 其判别标准可测量鱼体的比例性状(见表2-1-1)鱼类比例性状值的大小反映了物种间的差异如鲢体长/头长为3.66,鳙为3.23;而比例性状值方差的大小则反映了个体间的差异,如草鱼全长/体长的方差为0.02,表明这比例性状的个体间的变异较小;体长/尾柄长的方差达1.29,表明这一比例性状的个体间变异较大;选亲鱼时应特别注意体长/尾柄长这一性状主要养殖鱼类种质标准的建立,为实现良种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用来繁殖的家鱼亲鱼必须从原种基地引进原种后备亲鱼(或鱼种)。
为保持大量的有效群体,引进的后备亲鱼必须要有较大的数量,一般每种、每批至少在200尾以上(鱼种在1000尾以上),使遗传基因在群体内起到互补作用在培养过程中,还必须按种质标准对后备亲鱼作进一步筛选,以获得稳定的具有优良性状的纯系此外,养殖场必须坚持定期引进原种后备亲鱼(或鱼种),坚持杂交种不留作亲鱼,不繁育后代,以确保优良种质2.性成熟年龄和体重 在同一水体中,年龄和体重在正常情况下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体重也越大;相反,年龄越小,体重也越小但由于水域的地域气候、水质、饵料等因素的差异,同一种鱼在不同水域的生长速度就存在差异,达到性成熟的时间也不同,体重标准也不一致例如,生长在湖泊水库环境中的青鱼、草鱼同生长在池塘环境的青鱼和草鱼相比,同龄鱼的生长存在较大差异湖泊3龄~4龄的青鱼,体重可达5kg~12kg,卵巢发育为第Ⅱ期,而池塘3龄~4龄的青鱼,体重仅3kg~8kg,卵巢发育也为第Ⅱ期从中可以看出,同种同龄鱼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生长速度明显有差异,但性腺发育的速度却基本是一致的,证明性成熟年龄并不受体重的影响,而主要受年龄的制约掌握这些规律,对挑选适龄、个体硕大、生长良好的亲鱼至关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家鱼性成熟年龄相差颇大南方成熟较早,个体较小,北方成熟较迟,个体较大;不论南方北方雄鱼较雌鱼早成熟一年(表2-1-2)3.体质选择,选择的亲鱼要求:在已达性成熟的年龄的前题下,体重越重越好从育种角度看,第一次性成熟不能用作产卵亲鱼,但年龄又不宜过大生产上可取最小成熟年龄加1至10作为最佳繁殖年龄(李思发,1997)要求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病、无伤鲢、鳙、草鱼和青鱼的肥满度分别为:2.18±0.24、2.12±0.36、1.96±0.22及2.17±0.31(李思发,1997)4.雌雄鉴别,在亲鱼培育或人工催产时,必须掌握恰当的雌雄比例,因此要掌握雌雄鉴别的方法家鱼雌雄鉴别的依据,主要从性腺发育的外观特征和副性征来判别所谓副性征(第二性征)是指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体外表所显示的雌雄特征副性征在雄鱼体表比较明显,带有季节性的变化但有些副性征终生存在如在繁殖季节鉴别雌雄,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体形,成熟得较好的雌鱼腹部明显比雄鱼膨大;雄鱼腹部小,有时可挤出精液四大家鱼亲鱼,雄鱼的胸鳍鳍条背面特别是第一鳍条都有锥形的表皮角质化突起,用手触摸有刺手的感觉;雌鱼胸鳍无角质状突起。
雄性草鱼、青鱼除了胸鳍上有副性征外,鳃盖和鳞片也有副性征的反映,形成所谓的“追星”,“追星”用手抚摸也有轻微的粗糙感非生殖节的雌雄鉴别主要是依据胸鳍的形状和长短来判别一般而言,雄鱼的胸鳍狭长,雌鱼胸鳍相对较短而呈扇形有关草鱼、青鱼、鲢、鳙、鲮的雌雄鉴别方法参见表2-1-3二)亲鱼的培育,只有培育出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情剂才能使其完成产卵、受精过程因此,发育良好的性腺是内因,注射催情剂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良好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亲鱼培育,而片面强调注射催产剂的作用,势必会由于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导致失败因此,亲鱼培育是鱼类人工繁殖的首要技术关键,不可忽视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1)位置 要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环境开阔向阳;交通便利亲鱼培育池、产卵池和孵化场所的位置应靠近 (2)面积 以3亩~5亩的长方形为好,便于饲养和捕捞过大,水质不易掌握,且由于鱼多,往往只能分批催产,多次拉网捕鱼会影响催产效果3)水深1.5m~2.0m为宜 (4)底质 池底平坦,便于捕捞;并具良好的保水性;鲢、鳙鱼池以壤土并稍带一些淤泥为佳;草鱼、青鱼池以沙壤土为好,鲮鱼池以沙壤土稍有淤泥较好。
2.亲鱼培育的一般要点,(1)产后及秋季培育(产后到11月中下旬) 生殖后无论是雌鱼或雄鱼,其体力损耗都很大因此,生殖结束后,亲鱼经几天在清水水质中暂养后,应立即给予充足和较好的营养,使其体力迅速恢复如能抓紧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对性腺后阶段的发育甚为有利越冬前使亲鱼有较多的脂肪贮存,这对性腺发育很有好处,故入冬前仍要抓紧培育有些生产单位往往忽视产后和秋季培育,平时放松饲养管理,只在临产前一二月抓一下,形成“产后松,产前紧”的现象,结果亲鱼成熟率低,催产效果不理想2)冬季培育和越冬管理 (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 水温5℃以上,鱼还摄食,应适量投喂饵料和肥料,以维持亲鱼体质健壮,不使落膘3)春季和产前培育,亲鱼越冬后,体内积累的脂肪大部分转化到性腺,而这时水温已日渐上升,鱼类摄食逐渐旺盛,同时又是性腺迅速发育时期此时期所需的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其他季节,故这是亲鱼培育至关重要的季节4)亲鱼整理和放养,亲鱼产卵后,应抓紧亲鱼整理和放养工作,这有利于亲鱼的产后恢复和性腺发育亲鱼池不宜套养鱼种3.鲢、鳙亲鱼培育,(1)培育方式和放养密度 鲢、鳙亲鱼的培育可采取单养或混养一般采取混养方式以鲢为主的放养方式可搭养少量的鳙或草鱼;以鳙为主的可搭养草鱼,一般不搭养鲢,因鲢抢食凶猛,与鳙混养对鳙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但鲢或鳙的亲鱼培育池均可混养不同种类的后备亲鱼放养密度控制的原则是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又能使亲鱼生长良好,性腺发育充分一般的亩放养重量以150kg~200kg为宜为抑制亲鱼池内小杂鱼、克氏螯虾的繁殖,可适当搭养少量凶猛鱼类,如鳜鱼、大口黑鲈等主养鲢亲鱼的池塘,每亩水面可放养16尾~20尾(每尾体重10kg~15kg),另搭养鳙亲鱼2尾~4尾,草鱼亲鱼2尾~4尾(每尾重10kg左右) 主养鳙亲鱼的池塘,每亩可放养10尾~20尾(每尾重10kg~15kg)另搭养草鱼亲鱼2尾~4尾(每尾重10kg左右) 主养鱼放养的雌雄比例以1:1.5为好2)水质管理和施肥,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整个鲢、鳙亲鱼饲养培育过程,就是保持和掌握水质肥度的过程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放养后,应根据季节和池塘具体情况,施放追肥其原则是“少施、勤施,看水施肥”一般每月施有机肥750kg~1000kg在冬季或产前可适当补充些精饲料,鳙每年每尾投喂精饲料20kg左右,鲢15kg左右现以长江流域的培育方法为代表,简述如下:,①产后培育,产后天气逐渐转热,水温不稳定,这时亲鱼的体质又没有复原,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泛池死亡事故。
因此要专人加强管理,每天注意观察天气和池水水色的变化情况,看水施肥,做到少施、勤施分散施,同时多加新水,勤加新水的方法即采用“大水、小肥”的培育方式②秋、冬季培育,入冬前要加强施肥(每周500kg左右),使水色较浓;入冬后,再少量补充施肥如遇天气晴暖,可适当投喂精饲料即采用“大水、大肥”的培育方式③春季强化培育,开春后,最好换去一部分池水,将池水控制在1m左右,以利于提高培育池水温,易于肥水适当增加施肥量,每天或2d~3d泼洒一次,并辅以投喂精饲料,使鲢、鳙亲鱼吃饱、吃好即采用“小水、大肥”的培育方式④产前培育,临近产卵季节,鲢、鳙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对溶氧的要求更高,一旦溶氧下降,极易发生泛池事故因此在催产前15d~20d,应少施或不施肥,并经常冲水,这对防止泛池和促进性腺发育有很好的效果即采用从“大水、小肥”到“大水、不肥”的培育方式总之,应根据产后补偿体力消耗,秋冬季节积累脂肪和春季促进性腺大生长的特点,采取:产后看水少施肥,秋季正常施肥,冬季施足肥料,春季精料和肥料相结合并经常冲水的措施4.草鱼、青鱼的亲鱼培育,(1)放养密度和雌、雄比例 主养草鱼亲鱼的池塘,每亩放养7kg~10kg的草鱼亲鱼15尾~18尾;主养青鱼的亲鱼池,每亩放养20kg以上的青鱼8尾~10尾。
此外,还搭配鲢、或鳙的后备亲鱼5尾~8尾以及团头鲂的后备亲鱼20尾~30尾,合计总重量200kg左右雌、雄比例为1:1.5,最低不少于1:12)草鱼的培育,采用“青料为主、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