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咏史.ppt

12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0505015
  • 上传时间:2019-09-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2M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联系近代中国社会现实,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及其社会意义 2、具体分析该诗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背诵这首诗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朝道光五年12月(公元1826年1月)当时,龚自珍为母丁忧,客居江苏昆山一带,面对官场的腐败污浊和士林的喑哑,深有感既,便写下了这首讽刺现实的《咏史》诗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该诗以讽刺笔法描绘封建上层社会人们苟且偷安、阿谀逢迎、追名逐利的恶劣风气,揭露了清王朝统治的腐败和黑暗,表现了诗人关注国家前途命运、大胆针砭社会现实的勇气 诗一开始,作者就用辛辣的笔墨描述了东南一带的上层社会:达官贵人都沉溺在个人恩怨中,奸商操纵着国家经济命脉,不学无术的纨袴子弟则把持着国家权力,而读书人都害怕文字狱只顾埋头著书活命最后,作者笔锋一转,以田横五百壮士义不降汉为鉴,呼吁:田横手下的五百义士哪去了?难道都跑到汉朝封侯享乐去了吗?言外之意,当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义士,如今社会上的读书人却都默默忍受朝廷的腐败,苟且偷生,不敢伸张正义,从而提醒文人:要有读书人的气节,不要只顾名利不顾大义,表达出自己迫切希望救国人才涌现的愿望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首先,诗中描摹社会黑暗生动深刻,表达感情极富批判性和鼓动性。

      龚自珍的诗主要是围绕政治抒发感慨,基本倾向是重意而多陈述笔墨他自尊自信,傲岸不羁,颇似李白,有一些“横霸”之气他平视一切,常常向统治者指手画脚:他敢指责社会“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认为“万马齐喑究可哀”,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这些超出庸俗士夫之上而不容于封建之世的思想个性,显示出龚自珍的独特面貌与价值 其次,龚自珍的诗基本不出旧体范围,也可以看出前代一些作家的影响,但他吸收前人的滋养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路数作为一种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抒发情感的诗歌体式,“咏史”诗最早始于东汉班固,汉魏以后多有人沿用龚自珍用旧瓶装新酒,给予这一传统形式以新的含义:沿用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又采用了七律诗的体制,从而更加含蓄委婉但又辛辣犀利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批判讽刺中含有对新时代和正义的期待,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学的特殊性自珍性为所欲为认詄宕,不检细行,颇似法之卢骚;喜为要眇之思,其文辞犿诡连俶,当时之人弗善也……虽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稍进乃厌其浅薄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此诗题为“咏史”,自是抨击现实。

      所抨击者,不仅在于时政,而更在于世风、士风和学风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其思想深度,亦前所未有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龚自珍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思想和艺术概括的统一他的许多诗,是一种“清议”即政治、社会批评的形式,他是以政论作诗的但他并不是以议论为诗,使诗概念化,而只是以诗“箸议”它们是这样一些诗:饱含社会历史内容,有极强的现实政治意义,但作者的兴趣,并不在于具体地、详细地描写现实政治事件,而只是把现实政治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指出问题,发抒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这些诗主要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少数篇章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的结合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一、这首诗以东南一带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从现实感慨出发,以历史故事为映衬,对腐败的社会上层进行了愤怒地批判,强烈呼吁人们不要只顾名利、不顾国家民族大计,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二、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到了现实中的三类人:一类是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牢盆狎客”,即盐官盐商等;一类是“团扇才人”,即不学无术而身居朝廷要职的纨绔子弟;一类是“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知识分子。

      而诗人从正面肯定的却是“田横五百人”那样宁死不屈的正义人士 三、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启蒙者,针对明清以来统治者用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手段,对人才进行笼络加高压的策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而“江、浙之梅皆病”,知识分子“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万马齐喑”的局面,龚自珍感到极大的悲哀和愤怒他质问:“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并亲自“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希望自己“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由此可以看出,龚自珍对当时朝廷迫害知识分子、使广大知识分子思想保守僵化,一头钻进故纸堆的状况十分不满为此,他一方面希望朝廷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呼吁广大知识分子挺身而出,以民族国家大计为重,伸张正义,不要和腐败透顶的社会名流们同流合污,做“通经致用”的人才 四、这联诗的大意是说:文人中途离席是因为怕听到招来文字狱的消息和议论,著书写作也只是为了糊口而已,这两句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状态。

      明清两代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埋头著书,只是为了自己的糊口生计,不想或不敢追求真理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现在,国家空前重视知识分子问题,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待遇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社会也为知识分子发表言论、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知识分子应全身心投身到国家建设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析龚自珍《咏史》 吴调公 读了龚自珍的著名七律诗《咏史》后,不能不首先想到这位以“文笔横霸”(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卷中)擅长的诗人的风骨不凡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述风骨时有这么两句话:“深乎风者,述情必显”“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思是说,作为表现于作品外貌的思想、感情的“风”要鲜明、生动,作为语言、文辞的“骨”要雄健、凝炼:合起来说,它表现为激动人心的气魄从创作主体说,它体现了诗人的气度和骨格;从创作客体说,它体现了形象的巨大感染力;从读者的艺术再创造说,它体现了崇高意境在鉴赏过程中引起的强烈共鸣《咏史》一诗的风骨,兼具这三者的特点;而它的主要关键,则是“风”与“骨”的高度融和,形成了浩渺严峻的个性风格。

      龚自珍的意象浩渺不限于这一首诗,也不限于一部分诗,他的谓整个诗的风格和为人,就是“汪洋如万顷陂”(《后汉书•黄宪传》)的清人谭献评其诗,“佚宕旷貌”(《复堂日记》卷二)这说明龚自珍的意境汪洋,胸襟浩荡而他之所以如此,既与其“博通群籍,余事为诗”(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五)有关,也和他处于那一个天崩地解的巨大转折时代,看饱了四海翻腾的时代怒涛,从而扩大了视野有关他的著名的政论散文《尊隐》,包罗了上下古今的历史兴衰的转化,刻划了庄严与丑恶两个集团的,,,对立;他的《己亥杂诗》是那么恢宏壮阔的一幅封建“衰世”图的长卷;他的《小游仙诗》十五首,表面写的是道家生活,但其中却蕴藏着多少晚清最高军事机构的形形色色一句话,他是一位深深懂得体察大千世界的诗人他善于捕捉现实生活的流动变幻,从而鎔铸成为奇妙的意象他写的《咏史》诗不止这一首,蒿目时限,察今探古,经世致用,原就是他的一贯主张但从这一位敢于正视现实、揭露现实、鞭挞现实的诗人和思想家说来,这首《咏史》诗特别显出“旷邈”的奇趣 诗的开头就显得气势磅礴金粉东南十五州”,说明早有“六朝金粉”之称的长江下游一带,本是繁华富庶之区然而在这样的大好河山中,人情世俗又怎样呢?作者首先点出上层人物之间就惯于钩心斗角,“翻云恩怨”,可以说一语破的了。

      他们的丑态极,根本原因是由于“士不知耻”(《明良论二》)但如果细加分析和,也还有不同类型,那就是颈腹二联所指的四句牢盆狎客”指封建大官僚门下的宠犬式门客;“团扇才人”指那些象东晋重臣王导之孙王珉一类的贵族子弟,整天手摇白团扇,谈玄说佛,对国政茫然无知一个是惯于兴风作浪,一个是阻塞贤路,尸位素飨面对着这样的人物,诗人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虽属狎客,却总揽全局大权;虽属“才人”,却身居要津一“操”一“踞”,固然是客观的准确描绘,但却都充溢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既有鄙视之意,也有憎恶之情,再还有一种人,虽说不属于“狎客”、“才人”之流,但却持,,,明哲保身观点他们被清代的一起起文字狱吓破了胆,钻入故纸堆中,远离现实,一听文字狱就谈虎色变他们的文字生涯,也只不过是为了养家活口而已对于这样的一种人,诗人虽说不象对“狎客”、“才人”那样鄙视,但却不禁如此感慨系之这和他一贯倾心于“更法”、“改图”,“慷慨论天下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道路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这结尾可以说是诗人笔下对晚清士气腐败颓唐的总结,也是郁勃之气的升华按《史记》所载,田横、田荣均秦末时人,曾占据齐地刘邦统一天下后,招其投降,并许封为“列侯”,但田横不甘臣伏,却和其随从一行在走向洛阳途中自刎了。

      留在海岛的田横部下五百余人,听到消息后,也都全部自杀诗人用了这一个富于壮烈情调的典故,对以上形形色色的东南名流进行了刻骨嘲讽,还故意发为疑问:当年田横手下有那么多坚贞不屈的义士,可是今天的金粉东南呢,难道你们都真的被收买成“列侯”而竟然噤若寒蝉,连一个有骨气的人也不屈站出来了吗? 作为一位眼光敏锐和时代感的诗人,在他诗文中,对朝败的批判真是太多了但在他看来,最最使他痛心疾首的是“士气”“凌替”尽管这首诗字面上只是指东南地区,但实际却是对整个儒林的高度概括晚清一班无耻、无聊的文人,包括“学而优则仕”的,奔走于王公大臣之门而帮闻有求的……尽管无奇不有,但经过诗人的这番深刻透视,却能“擒贼擒王”,首先突出了他们当中的上层人物“名流”,而尤其是名流集中之,,,地的“东南”,而尤其是他们的恩恩怨怨,那么“天下之廉耻”被“震盪摧锄”(《古史钩沉论一》)殆尽之日,恰是“忽忽中原暮霭生”(《杂诗十四首》)之时,也就不言喻了 从诗人忧愤的深广说,这首诗的意境是沉郁的从诗人的指斥多方说,这首诗的视角是旷邈的从诗人对名流们的共同症结一击即中说,这首诗的心灵感应是敏锐的 艺术风格的郁勃,对《咏史》说来,不是微云出岫、清风远引,而是饱和着浓挚悱恻的哀国忧民的感情;是“天风浪浪”(司空图《诗品•豪放》),是刘勰所说的“蔚彼风力”(《文心雕龙•风骨》),也大体近似西方的“崇高”之美,即康德所说的“无限”广大和无限的“威力”。

      浪浪天风,一般说来是阳刚之美,从境界说来是纵横姿放,从笔力说来是雄健劲拔,从感情波澜说来是变化从心、无所不有,但落实到具体作家、作品的风格之中,毕竟各有不同就说同是龚自珍的诗歌吧,他的构思随着大千世界所引起的神明变化而表现为奇奇幻幻的天风浪浪之声,也是各有吹万不同的音簌的他的《行路难》的情调,光怪陆离,有顿有挫,既象对知友玄谈,又象对苍天倾诉《西郊落花歌》的“风”,却又吹得很猛,理想的翅膀飞得很高,浮想很痛快,东飘西荡,矫若游龙如果说前一首诗是寓愤懑于滑稽突梯,以错落之笔取胜,那么,后一首诗却是用一种渲染着理想色彩的绝妙图景,,,,传写出宇宙和历史一切庄严美丽的事物的结晶体诚然,它们都反映了诗人的狂放不羁和嶔奇磊落的性格,然而毕竟各有所侧重:前诗主要是多角度的自我解剖,后者蕴含着社会美的一种自然美的意境的正面抒写,所以在笔力的遒健和凝炼上,都不同于《咏史》这一首七律也由于体制不同,《咏史》诗不象《行路难》那样鱼龙曼衍、无法有法,它的法度谨严,恰恰是艺术境界中“兀傲”(黎庶昌评龚文语)性格中有端严的反映在批判士气的同时,人们俨然看到这一位不同于流俗的诗人岿然屹立也无愧于“金粉东南十五州”,无愧于田横义士。

      正因为他有铮铮骨力的文辞足供驱遣,所以他的旷邈风情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载体,如雷如霆,如长风出谷,汪洋恣肆中看到刚劲遒炼之气 “文章忘忌讳,才气极纵横”,这是龚自珍友人梁章钜赞美他的诗极纵横”可见其浪浪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