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间真情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382499715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间真情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人间真情作者姓名王桢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四年级所需时间8课时 课内共用 7课时,每周7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宽容,还有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示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 多想、 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五篇课文,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能认识、积累一些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4、学写记事的文章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对课文写法的学习,积累一些写作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2、受互相关爱 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对应课标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的识字能力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初步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 展开联想,体会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2、 文章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3、 体会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弄懂“生命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4、 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专题划分专题一:依依惜别《古诗两首》 ( 2 课时)专题二:无私奉献 《搭石》 ( 2课时)专题三:骨肉亲情《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2 课时)专题四:关爱他人《卡罗纳》 (1课时 )专题五:助人为乐《给予是快乐的》 ( 1课时 )其中,专题四:“关爱他人“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依依惜别 《古诗两首》所需课时 2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诗歌的内容,想想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4、激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专题问题设计1、 李白站在岸边,看见好友孟浩然的船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还知道那些送别的古诗?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Ppt课件 搜集送别的古诗 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第二课时:《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客舍尽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yì)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4 、试背这首诗  三、拓展练习  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

      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客舍尽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yì)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