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贝类的分类.ppt

16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3327215
  • 上传时间:2019-07-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08MB
  • / 1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贝类的分类,亚里斯多德将贝类分为有壳和无壳两大类 佩尔森纳把贝类分为: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纲以下又分为若干目和亚目 1952年由于深海贝类新碟贝的发现,将贝类分为五大类群:(1)单板类, (2)沟腹类;(3)多板类;(4)腹足类、瓣鳃类和掘足类,(5)头足类 本书基本上采用了佩尔森纳的分类系统,并参照格拉西(Grasse,1960)主编的《动物学集成》第五卷中波特曼(Portmann)的分类系统,把贝类分为7纲:(1)无板纲;(2)多板纲, (3)单板纲;(4)瓣鳃纲;(5)掘足纲;(6)腹足纲 (7)头足纲第一节 无板纲或沟腹纲的分类,无板纲是贝类中的原始型,形态与其他贝类不同,全体呈蠕虫状,没有贝壳,腹面中央通常具腹沟种类很少,全世界总共约100种,全为海产本纲又分为2目. 毛皮贝目 新月贝目,1.毛皮贝目(Chaetodermoida) 身体延长,呈蠕虫状头部通过一个收缩部与体躯分开,身体呈圆筒状口和排泄腔位于两端全身被有角质带棘的外皮,腹面无腹沟排泄腔内有2枚发达的羽状鳃中肠具盲囊,有肝的作用肾也具有生殖输送管的作用雌雄异体,无交接器。

      齿舌特殊,有的具1枚大齿,大齿上生有多变的锯齿 2.新月贝目(Neomenioida) 身体两侧对称,头和排泄腔区与体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口位于腹面近前端,排泄腔位于身体后端部或接近端部具有腹沟,腹沟中有足;或至少在腹面有一长条形的区域,该区域无角质外皮鳃围绕在肛门边缘成褶叠状,有时缺乏雌雄同体齿舌的形状正常或缺乏齿舌中肠没有盲囊自由生活或营寄生生活A:毛皮贝Chaetoderma sp. B:Epimenia australis,第二节 多板纲或有板纲的分类,多板纲是贝类的原始型,完全海产,现生种类有600余种,普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中,它们都营底栖生活,从潮间带至5000余米的大洋深处都有分布,但是生活在深海的种类较少,一般生活于盐度为29‰--35‰的水域中,盐度过低的河口,很少有这类动物分布多板纲动物按嵌入片的形状分为鳞侧石鳖和石鳖2目 鳞侧石鳖目(Lepidopleurida) 石 鳖 目(Chitonida),第三节,1.鳞侧石鳖目(Lepidopleurida) 贝壳没有嵌入片,即使有也不具有齿裂 如低粒鳞侧石鳖,体小,长圆形壳板白色,无嵌入片尾板比头板稍大环带上有多种棘和簇状鳞,鳃10对。

      我国黄海低潮区到40m深的海底有分布2.石鳖目(Chitonida) 贝壳具有嵌入片,而且具有齿裂本目包括大多数的有板目种类 ①鬃毛石鳖科(Mopaliidae): 身体椭圆形或近圆形头板前方的嵌入片有8个齿裂, 尾板后方中央有凹陷窦 环带上除生有针、鳞外, 还被有鬃毛状突起 鳃列通常超过足部长度的一半 齿舌的内侧齿具有大的3个齿尖返回,②隐板石鳖科(Cryptoplacidae): 体呈椭圆形或细长条形壳板较小,头板的嵌入片具3或5个齿裂,中间板各侧有1个裂或无齿裂,环带发达齿舌的内侧齿有3个齿尖③锉石鳖科(Ischonochitonidae): 壳板通常有明显的翼部,具各种雕刻盖层发达,常覆被连接层的大部分在头板和尾板中的嵌入片齿裂数目有变化;中间板每侧的齿裂数很少,1~3个齿舌的内侧齿常有2尖或3尖,很少为单尖或钝圆的④棘带石鳖科(Acanthopleuridae): 如日本花棘石鳖,体长椭圆形,壳板褐色,环带上黑色和白色的棘相间排列,呈带状头板上有互相交织的细放射肋和生长纹;中间板具有同心环纹;尾板小在8枚壳板中以第三板最宽环带上着生粗而短的石灰质棘鳃数目多见于我国东南沿海。

      ⑤云斑石鳖科(Toniciidae): 如平濑锦石鳖,体呈长圆形,壳板花纹鲜艳,以第二板的长度最大头板半圆形,布有放射状排列的壳眼,嵌入片具有9个垂直的齿裂中间板峰部三角形,翼部特别显著,前缘有3~4行壳眼,嵌入片每侧各具1个齿裂尾板大,后缘有壳眼2~3行环带表面生有微细的小毛,鳃32对生活于潮间带,见于我国东南沿海⑥甲石鳖科(Loricidae): 如朝鲜鳞带石鳖,体呈椭圆形头板有16条由粒状突起联成的末端分叉的放射胁,嵌入片有14个齿裂中间板的中央部具有粒状突起的纵肋,翼部也有明显的粗肋数条,肋上有较大的粒状突起,嵌入片两侧各具2个齿裂尾板中央区有纵肋,后区有放射胁,嵌入片具12个齿裂环带窄,被以鳞片鳃34对生活于潮间带,为我国海滨习见种类之一返回,第三节 单板纲的分类,单板纲分罩螺目(Tryblidiacea)、帐篷螺目(Scenellacea)和窄套目StenothecoidS cea)等3目其中最大的和最了解的目为罩螺目,它分为3科:罩螺科(Tryblidiidae)、古戚科(Palacacmaei4ae)和Cyrtonellidae科 罩螺科 如新碟贝,外形颇似腹足类和石鳖的联合,有单一大而两侧对称的壳,壳顶向前方和腹方弯曲。

      头部退化变小,具有1个广阔扁平的足,外套沟把足缘和每侧的外套膜分离口位于足的前方肛门位于体的后端外套沟中,外套沟有 5对栉状鳃单板纲的代表种类新碟贝 Neopilina galathea,第四节 瓣鳃纲或双壳纲的分类,瓣鳃纲约15 000种,根据贝壳的形态、铰合齿的数目、闭壳肌的发育程度和鳃的构造不同,分为5亚纲 (一)古列齿亚纲 两壳相等铰合齿数多,分成前、后两列闭壳肌2个鳃呈羽状,为原鳃型 (二)翼形亚纲 两壳相等或不等铰合齿数多,排成1列,或退化前闭壳肌较小或完全消失鳃为丝鳃型 (三)古异齿亚纲 两壳一般相等,铰合齿分裂,或分成位于壳顶的拟主齿和向后方引伸的长侧齿,或退化闭壳肌2个鳃为真瓣鳃型 (四)异齿亚纲 壳形多种多样铰合齿数少或无闭壳肌2个鳃为真瓣鳃型 (五)异韧带亚纲 两壳常不等铰合齿缺或弱,韧带常在壳顶内方的匙状槽中鳃为真瓣鳃型或隔鳃型本纲动物的分类,有的学者分为 列齿目(Taxodonta) 异柱目(Anisomyaria) 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 有的学者按照鳃的构造不同分为 原鳃目(Protobranchia) 丝鳃目(Fillibranchia) 假瓣鳃目(Pseudolamellibranchia) 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 隔鳃目(Septibranchia),(一) 古列齿亚纲(Palaeotaxodonta),两壳相等,能够完全闭合。

      贝壳表面具有黄绿色壳皮壳内面多具有珍珠光泽铰合齿数量多,沿前、后背缘分布通常具有内、外韧带前、后闭壳肌相等鳃呈羽状,足具蹠面成体没有足丝 胡桃蛤目(Nuculoida):本目贝类特征与亚纲相同 (1) 胡桃蛤总科(Nuculacaea) ①胡桃蛤科 (Nuculidae) (2)吻状蛤总科(Nuculanacea) ①吻状蛤科(Nuculanidae) ②Tindariidae科 ③Neilonellidae科 (3) 蛏螂总科(Solenomyacea) ①蛏螂科,返回,(二)翼形亚纲 (Pterimorphia),壳呈卵形、长方形或圆形 两壳相等或不等 壳顶两侧常具翼状的前、后耳 铰合齿多或退化 前闭壳肌较小或完全消失 多数种类具足丝 无水管,鳃为丝鳃型返回,1.蚶目(Arcoida),铰合齿数目多,排列1列,鳃呈丝状 蚶总科(Arcacea) 贝壳相等或不相等,前后近等,表面常有带毛壳皮铰合部具小齿多枚,排成1列前、后闭壳肌均发达,足部具深沟,常具足丝心脏在围心腔内,具2支大动脉鳃呈丝状,一般反折;鳃叶游离没有叶间联系生殖孔与肾孔分别开口侧神经节与脑神经节合一,外套膜游离,无水管。

      外套痕简单① 蚶科 (Arcidae):,壳质坚厚,较膨胀; 外韧带复于一个平面上或位于韧带槽中; 铰合部直或略呈弧形,具有很多短或片状的齿,齿同形或前后端有差异; 分布极广,全世界各海洋中、均有发现,其垂直分布自潮间带至深海我国蚶科的种类约有50种左右,常见的种类有:,蚶属(Arca),如舟蚶(A.navicularis Bruguiere) 须蚶属(Barbatia),如棕蚶(B.fusca Bruguiere) 扭转蚶属(Trisidos),如扭转蚶(T.totuosa Linnaeus) 粗饰蚶属(Anadara),如古蚶[A.antiquate (linnaeus)] 毛蚶属(Scapharca),如毛蚶(S.subcrenata Lischke) 泥蚶属(Tegillarca),如泥蚶[T.granosa (Linnaeus)]和结泥蚶 [T.nodifera (Martens)] 细纹蚶属(Striarca),如褐蚶(S.tenebriea Reeve)常见的种类,泥蚶 放射肋 18-21条 毛蚶 放射肋 30-34条 魁蚶 放射肋 42-48条,毛蚶,魁蚶,② 帽蚶科(Cucullaeidae):,壳大而坚厚,两壳不等,放射肋细密。

      韧带面呈梭形 铰合部直,铰合齿变化大 壳内后端具有隔板返回,2. 贻贝目(Mytioida),前闭壳肌较小或完全消失,铰合齿一般退化成小结节,或没有鳃丝间由纤毛盘联系或由结缔组织联系 贻贝总科(Mytilacea) 体对称,两壳同形,铰合齿退化,或成结节状小齿壳皮 发达后闭壳肌巨大,前闭壳肌退化或没有心脏仅有1支大动脉鳃除 有纤毛盘形成鳃丝间联系外,更有鳃叶间联系,但此叶间联系仅由结缔 组织组成,尚无连通之血管生殖腺扩大而达外套膜中,生殖孔开口于 肾外孔之旁,有明显的肛门孔外套膜有一愈着点足小,以足丝附着 于外物上生活大多数种类海产;少数淡水产,如沼蛤(Limnoperna)贻贝科 (Mytilidae):,本科的特征与总科同富有经济价值,如贻贝、翡翠贻贝和寻氏 肌蛤等已进行人工养殖目前我国贻贝科海产的种类,已定名者50 余种,常见的种类有: 贻贝 (Mytilus edulis Linnaeus) 厚壳贻贝 (M.coruscus Gould) 翡翠贻贝 Perna viridis(Linnaeus) 条纹隔贻贝 Septifer virgatus (Wiegmann) 隆起隔贻贝 S.excusys(Wiegmann) 麦氏偏顶蛤 (Modiolus metcalfei Hanley) 寻氏肌蛤 Musculus senhousei(Benson) 短石蛏 (Lithophaga curta Lischke)等。

      返回,3. 珍珠贝目(Pterioida),返回,(1) 珍珠贝总科 (Pteriacea),两壳大小常不等,壳背缘直; 壳顶两侧有时具长耳; 一般无铰合齿; 足长,呈舌状;足丝腺发达; 后闭壳肌接近中央,有时有一个小的前闭壳肌; 无水管; 肾孔与生殖孔接近鳃与外套膜愈合 ① 钳蛤科(Isognomonidae) ② 珍珠贝科(Pteriidae),① 钳蛤科(Isognomonidae):,左右两壳不相等,壳形不甚规则,耳或有或无铰合部短或特别延长,无齿,韧带常分裂成数个我国已发现的有: 丁蛎属(Malleus),壳大,外形纵长或不规则,铰合部直,有的种壳前、后部有翼状耳,1个韧带沟,如丁蛎[M.malleus(Linnaeus)],以足丝附着在沙滩碎石上生活 单韧穴蛤属(Vulsella),壳小,纵长,铰合部具有一个大韧带沟,无足丝,如单韧穴蛤[V.vulsella(Linnaeus)] 锯齿蛤属(Crenatula),壳薄,铰合部具有数个韧带沟,如黑锯齿蛤(C. nigrina lamarck) 钳蛤属(Isognomou),壳形大,铰合部较直,具有多个纵韧带沟,如细肋钳蛤[I.pernum(Linnaeus)],以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