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5019146
  • 上传时间:2022-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感知教育的培养[内容摘要]:学前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 必要条件,是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的 基础,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 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的重心放在艺术创作 的环节上,而忽视了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正如阿恩 海姆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了解事物的天赋”,“从 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丧失了”,我们“天生具有通过眼睛来理解艺 术的能力也沉睡了”[关键词]:审美感知培养美感引论儿童审美教育是给孩子热爱“美”的智慧,知“美”童年是艺术人生的起点 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 方而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关注和帮助孩子发展感官审 美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具有对美和艺术皱锐的感知力,那么就一定能让孩子具有 更好的情操、理想和志趣,必将拥有更加和谐完善的人生许多艺术家、设计大 帅、音乐家都认为人的审美能力及创意能力的根源在于敏锐的五感以及卓越的感 知上。

      当我们面对外界的世界想到“如果改变一下这里,效果会怎么样、会不会 比较好? ”要产生这种的创意,就必须先感受到对颜色、形状、声音、素材的微 妙差异口本艺术教育专家山本美芽在她著名著作《美感是最好的家教》中指塑 造五感基础的最好年龄只到十岁为止,我们必须在这个年龄前就培养好孩子的感 知习惯,具备了这个基础后,到了下一个阶段开始,他就能够口己延伸发展并提 升他的感知①然后到青年时,他们旺盛的吸收能力将是-•般的成人所无法比拟 的如何能让孩子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聆听美的耳朵、感知美的心灵,怎样让孩子能自觉而敏锐地捕捉和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其实,生活中、社会中、大IH 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欣赏美的内容,问题是父母们如何挖掘、引导,让孩子用眼、 耳、鼻、舌、身、心去感知美的存在,从而激发孩子美的创造力人的发展与金 字塔一样,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都是很早出现感官,学前儿童一切 探索的行为都需要这些感官如果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如 果在家庭中能够根据幼儿感官的特性,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幼儿开辟感官 综合训练和运用的渠道,全面培养幼儿感官的审美能力,必将为学齡前儿童审美 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培养审美感知 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使自己 的感知活动逐渐适应对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 后形成一种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能力因此,根据孩子的感知 器官特点,积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领会和体验生命运动的特有模式,逐渐将其 内化为自己的感性认识,倾向或习惯,是培养孩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 在,也是审美教育木质之所在②正如阿恩海姆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忽视了 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了解事物的天赋”,“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丧 失了”③,我们“天生具有通过眼睛来理解艺术的能力也沉睡了”④一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力(-)色彩感体验培养审美感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听觉、嗅觉,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各种色彩、各 种美的事物,学前儿童好奇心强,專欢艳丽的色彩,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色彩感知 能力,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引起学前儿童愉快 的体验,获得美的亨受,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索质通过组织学前儿童欣赏 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绘画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

      1、培养感受大自然色彩之美大H然以其绮丽的风光、绚丽的色彩和蓬勃 的生机而四季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美丽景色,春天绿草红花、夏天碧海黄沙、秋天 红中飘飘、冬天白雪皑皑引导幼儿观察各季节的色调倾向,让幼儿感受到利用 色彩能够实出四季的特征置身于美好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 的色彩感,这对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育是极为有益的而且口然美主要是侧 重于形式方而,总是在色彩、音响、材质和线条方而给人的眼和耳等感官以愉悦, 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人的感性趣味经过对大自然中无数崇高、细腻、变化的 运动模式和秩序的陶冶和熏陶,通过外物与内心Z间的无数次相互作用,种种生 命的运动模式与种种复杂的人类内在情感体验之间的—对应便会在感知中变 得稳定、持久和巩固”⑤2、培养欣赏中外绘画艺术、建筑物、民间艺术等作品感受色彩搭配和谐美 水墨画强调笔墨的趣味、浓淡相携、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吴作 人的《小金鱼》、韩美林的《熊猫图》、齐白石的《虾》等;建筑作品中如敦煌的 壁画,色彩灿烂而沉着协调,具有非凡的气魄;民间艺术中如农民画家的作詁、 京剧脸谱、天津泥人、布老虎玩具、剪纸等,以其质朴大胆的色彩渲染作品,吸 引幼儿;西洋画以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殆为主,以其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色彩表现力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如:梵高的《向日葵》、蒙 德利安的《红黄蓝构图》,比加索的《照镜子的女人》等作品,可让幼儿先比较 鉴别,教师再加以评点,引导幼儿懂得色彩本身没有美刊之分,只要搭配和谐就 能达到美的效果。

      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感美好的艺术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审美艺术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说:“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 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艺术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FT'“悦耳动听” “感同身受”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 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 按照特定的艺术规律,让儿童从小就大量接触艺术品,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从中 感受生命力的种种模式,是审美感知教育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⑥可能引导幼儿 注意艺术詁的形态中那处处可见的生命力和情感活动的痕迹如:沈从文的《边 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堀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 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作 品通过对男女Z间的爱情,祖孙么间淳浓的亲情,邻里么间友爱互助、和睦相处 的乡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边城人民的思想健康、优 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能让幼儿感受到其中体现的生 命与情感根据幼儿在艺术作品情感体验中缺乏自主判断能力的特点,应半采取 儿点措施促进幼儿审美感培养。

      首先,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儿童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 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其次,艺术作品的选择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 靠观赏最好的作殆才能培养成的”⑦因此,首先提供给儿童的应该是本民族或 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其次,应该选择那些学前儿童易于理解的艺术作品作 为欣赏的内容以美术作品欣赏为例,米罗的画由于符合儿童审美趣味而深受儿 童的喜爱,波洛克的作画方式由于接近儿童的游戏而引起了儿童的参与再次, 对美术作品的选择应该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可以同时选 择齐白石的儿幅鱼、虾、蔬菜、水果画,也可同吋选择蒙徳里安、康定斯基的冷 抽象与暖抽象有组织有系统地为学前儿童提供艺术作品,有助于他们的感知经 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最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经常和儿童一起谈论艺术作詁儿童一起谈论 艺术作品,有助于儿童把感知经验系统化,提高其欣赏能力,有助于儿童从日常 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这种敏锐的感知 能力表现在:“儿童能在获得对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致地观察 艺术作品(要素特征、要素Z间的关系、作品表现的情感)「'能观察作品使用的 材料特征”,如某种色彩或表面的质地,某种乐器的音色,某种词语的声调等;“能观察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如早晨或黃昏,战争或和平的背景 ⑧。

      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帮助儿童而对艺术作品做岀审美反应,引导他们学会如何 感知和欣赏艺术作詁,这也正是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在以美术 欣赏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从“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美术作品所再现或表 现的内容;从“你感觉它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图怎样”,引导幼儿感知美术作 品形式;从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弓I导幼儿感知美术作品的情感;从“请你给 作品起个名字”,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美术作品的整体感知;从“猜猜这是哪个 画家的作詁”,引导幼儿感知了解画家的风格教师在引导学前儿童感知和欣赏美术作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 感知,而不是对作品做出好或坏、喜欢或不喜欢等与人价值和爱好有关的判断和 评价三)将审美感知与艺术创作和反思紧密联系起来在幼儿的艺术活动中,“感知是创作的催生素,也是发展儿童理解和反思能 力的基础,必须始终与创作和反思活动联系在一起”⑨幼儿的艺术创作是审美 感知和审美想象的外化,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必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感知能力 的发展如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幼儿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可以学习对比 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i等生命秩序的组织原理,也可了 解不同美术作詁的形、色与质感,如水墨画与水粉画的不同效果,线描与图绘、 拓印的不同,手指画与吹画、橡皮泥与泥黙的不同等等,还可了解不同创作形式 与材料选择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在这些形式多样、材料丰富的创造活动中,幼儿 的审美感知与审美趣味可以不断得到加强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反思是相为薄弱的一环反思有助于梳理感知,并将 由感知获得的审美经验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中去反思要贯穿在 幼儿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它既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如幼儿可以经常冋过头来谈 论对自己作品和其他作品的看法和想法(这种反思经常受益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如儿童在反思的基础上创作新的东 西或改进原有的创作通过反思,幼儿的审美感知与创造能力在相互促进、相互 支持和相互补充中可以不断得到提高学前儿童在市美感知力培养过程中以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 教具,启发幼儿细细品味美感,必达到培养幼儿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 美体验、提高幼儿美感的鉴赏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H的参考资料山木美芽著,《美感是最好的家教》,日木茵山外出版社,2007年,第10〜 14页腾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345〜 348 页③④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第1〜2页⑤⑥腾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5年,第 345〜348 页。

      ⑦歌德著《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32页⑧⑨滕守尧著《对“综合艺术教育”的解释》,未发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