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激素的调节幻灯片.ppt
77页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节,消 化 系 统,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唾液腺、胃腺、 肠腺、肝脏、胰脏,口腔,胃,胰脏,小肠,肝脏,人体的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和消化酶,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消化道内,淀粉,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氨基酸,多肽,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营养物质的吸收,学习目标,1、描述动物和人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 的模型 3、阅读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 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学习重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血糖平衡调节,学习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科学家发现:狗进食后,胃便把食物磨碎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胰腺立即分泌胰液并送到小肠,进行消化活动那么,食物到达小肠的消息,胰腺是怎样得到的呢?,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的实验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稀盐酸,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狗的上段小肠肠腔,稀盐酸,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的解释: 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假设: 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果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 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过程: 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实验结果: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实验结论: 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化学调节的结果,提取液,狗静脉,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否排除盐酸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如果不能,那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排除?,促胰液素的发现,能给你以什么样的启迪?,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感慨 “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1.“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哪些因素使斯他林和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机会?,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2.斯他林和贝利斯获得的科学发现包括哪些内容?,发现了促胰液素 发现了激素调节,由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内环境的稳定、行为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激素的概念,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 (1)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流出,不进入血液。
如:唾液腺、皮脂腺、汗腺、肠腺、胃腺、肝脏等 (2)内分泌腺是一类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达全身如:垂体、性腺、肾上腺、胰岛等都属于内分泌腺3)胰腺:一种比较特殊的腺体,其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内分泌部是胰岛,是胰腺组织中的一些孤立的细胞团,其分泌物胰岛素等激素直接进入其内的毛细血管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卵巢,睾丸,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肾上腺素等,分泌雌性激素等,分泌雄性激素等,分泌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胸腺激素等,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知识串讲,主要激素的化学性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各种促激素、 下丘脑分泌的各种释放激素,(1)蛋白质类激素:,甲状腺激素(含碘氨基酸衍生物),(2)氨基酸类激素:,雄性激素、 雌性激素,(3)固醇类激素:,脊椎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变,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侏儒症 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巨人症。
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肢端肥大症夫妇身高都不到1米!,若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此时由于骨骺已闭合,只能使软骨成份较多的手足、肢端短骨、面骨及其软组织生长异常,以致形成手足粗大,鼻大唇厚,下颌突出,内脏器官也产生肥大现象,称肢端肥大症分泌不足时-- 新陈代谢率下降,生长 和发育都将受到影响,精 神和智力及生殖器的发育 都受影响发生在幼年表 现为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变,分泌过盛时-- 新陈代谢率增高,消 瘦、血压高、心搏 快、情绪激动、有颤 抖等症状,表现为甲 亢另眼球凸出, 称凸眼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变,问题探究1: 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 0.8~1.2g/L,人体中血糖的去向 (正常情况下),总 结,问题探讨: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1)根据材料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思考与讨论,(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大幅下降吗?,问题探讨,(1)根据材料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大幅下降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 min左右(0.8~1.2 min)。
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5×0.8×60÷300=0.8min,,思考与讨论,(3)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 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 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 0.8~1.2g/L,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总 结,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B细胞,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唯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究竟是怎样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的呢?我们通过以下活动来进行探索根据教材中的活动方案,边做边想:,模型构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1)乙代表什么器官?,(3)构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2)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是怎样反应的?反应的结果怎样?当血糖水平降低时呢?,乙代表胰岛,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
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血糖升高,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加,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胰岛素 分泌增加,“+”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如此 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丘脑某一区域,,血 糖 升 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 B细胞,胰岛素 分泌增多,胰岛 A细胞,,,,血 糖 降 低,,,+,+,+,+,+,+,拮抗作用,协同作用,血糖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激素的拮抗作用: 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激素的协同作用: 不同激素对于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侏儒症,,呆小症,,正常,,血糖平衡的意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不能保持动态平衡,血糖含量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
(1)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2)血糖含量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血糖平衡的意义,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如及时能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2、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惊厥和昏迷等只要及时从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缓解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时叫高血糖症,血糖浓度在130—160mg/dL时不会出现糖尿4、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会引发糖尿病,此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出现尿中含糖现象★高血糖一定会出现糖尿吗?,★如果某人持续出现糖尿,是否就能肯定他患了糖尿病?,不一定,正常人只有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mg/dL),才会出现糖尿不能肯定,因为肾脏功能发生障碍的人,其肾小管不能有效地将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也会出现持续糖尿正常人一次食用过多的糖也会出现糖尿 糖尿病成因:体内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数量不足★出现糖尿就一定是糖尿病吗?形成原因?,思考:,糖尿病人除了有高血糖和尿糖的症状外,还具有多尿、多饮、多食的现象,与此同时糖尿病人逐渐消瘦,请分析原因(三多一少)。
1)糖尿病患者虽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内能量 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 使血糖来源增多;,(2)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 出而出现糖尿,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 量水分,于是会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的现象3)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 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等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积)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治疗糖尿病必须以控制饮食、运动治疗为前提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食物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对于较重的糖尿病人,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与社会的联系(课本P27),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加,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胰岛素 分泌增加,,+,+,,,+,—,下丘脑某一区域,,血 糖 升 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 B细胞,胰岛素 分泌增多,胰岛 A细胞,,,,血 糖 降 低,,,+,+,+,+,+,+,,—,,+,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有三个方面:1.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
2.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3.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主要的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有有三个方面:1.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2. 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也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3.神经调节,下丘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