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刻苦上北大——快乐地战胜应试体制.doc
7页不刻苦,上北大——快乐地战胜应试体制快乐地战胜应试体制——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来信 我收到一个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来信,她在信中叙述了她的学习经历,大致情况是:在父母顺其自然的教育态度和她自己兴趣至上的学习态度支配下,似乎很不用功,也没有上任何课外班,但喜欢读书和探究新知,课内成绩长期不佳,但最后奇迹般地在应试方面也后来居上,并且考入了北大中文系征得她的同意,我把这封信和我的回信发表在我的博客上我不必再多说什么,大家自己看信,我特别推荐广大中小学生的家长看,你们会明白,你们是可以抗争今天的教育体制,为你们的孩子争得快乐的权利和真正的素质教育的为了让读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我在开头先摘录信中的若干句子——看闲书,读简本英文小说,看动漫,画画,有时写点东西,看看《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高二时迷上了相对论,高三快结束时开始看哲学……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闲书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屹立不倒”总是第一,英文小说无意中也给了我的英语一个同语文一样不可动摇的地位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失去对事物感兴趣的能力是的,我一直认为这也是一种能力,因为我身边有很觉得我们所学的一切都很没劲的同学,他们居然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如果玩电脑游戏、上网、追星、八卦不算的话。
我发觉,可能现在的学生之所以学得那么痛苦,就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被残忍地剥夺了“喜欢”的能力!我父亲证明了个人是可以反抗体制的,至少可以不屈从于体制,并且让我们这些未步入社会的人不至于成为社会所谓利益的傀儡您曾经说过,素质高的孩子,即使是在应试体制下也不会差我十分同意应试考查的是素质中的冰山一角,拥有整座冰山的孩子当然不会害怕有人来试探他的边沿!王卉媛的来信周国平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学生,刚刚参加完高考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给您写一封信这封信是有关教育的我想对您说,您对“拯救孩子”“拯救教育”的呼喊并不孤独,也绝不无力,您的努力并不会白费,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不仅仅是意识到当今教育体制的畸形,而且还会奋起反抗——“能拯救一个是一个”!我是在二模前两天看到您的书的也许您会惊讶为什么那个时候还会“看闲书”——可是,正是您这“闲书”让我信心更充足、心态更平稳那本书是《善良•丰富•高贵》,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您也许不知道,您的书为一个十多年来努力反抗教育体制却又时时处于彷徨犹豫中的父亲增添了信心他并不懂教育和哲学,所以他没有办法像您那样坚定,也没有任何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作为支撑——他只是凭直觉和人生经验觉得,这教育体制太不合理了,我们必须加以反抗。
我的父母一直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来“教育”我——其实,他们都不清楚那算不算教育,他们说他们的教育就是“不管”爸爸忍住来自其他孩子家长的强大压力没有给我报任何奥数、英语班,而根据我的兴趣为我选择了美术班当我总是在“玩”而不学习时,他没有训斥也没有唠叨,而是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几经波折,没有任何奥数和英语学习史的我总算凭美术特长躲开了一所风气极差的初中,进入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我初一时成绩不好,只排在年级二百名左右,可是初二忽然对英语(其实是英语小说)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三又觉得化学有趣,一下就变成了班里第一,签约留了本校高中……到了高中,又是一段默默无闻,名次屡次在 20 名左右徘徊,但期间出板报、帮忙策划班会、参加各种活动过得十分快乐——然后,鬼使神差,在一个假期的“抢跑”后,一上高三就考了个年级第一,然后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我居然能考上北大……最近爸爸如释重负,不停地说“咱们胜利了”——他是说,我们对抗教育体制胜利了,至少是已经胜利了一半因为毕竟进了北大也不能说明这个人就一定有出息,胜利与否要看一生的轨迹才能下定论不过至少我一直活得很开心很开心!)其实到现在,我都觉得像在做梦。
像我这种不知道何谓“刻苦”的人竟然也能上北大?只一年真正用心的努力,这对那些孜孜十余年的孩子们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我一直在玩啊!不过,在我将我的疑惑对我最好的朋友说了之后,她告诉我,也许我认为是“玩”的事在多数人看来都是“学”我想了想——看闲书,读简本英文小说,看动漫,画画,有时写点东西,看看《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高二时迷上了相对论,高三快结束时开始看哲学(还是受您影响,真是感谢您!让我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闲书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屹立不倒”总是第一,英文小说无意中也给了我的英语一个同语文一样不可动摇的地位,正是吃着这两科的老底我才能在高三一年猛攻理综和数学看动漫让我有了日语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或许悲观,但毕竟是世界观啊),也促进了我画技的提高画画……嗯,很快乐(这也许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而且让我交到了很多朋友,还帮我融入了集体至于相对论和哲学,则纯粹是“学到了东西”,没什么实际好处,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这更好您现在可以想象,当我读到您对教育的看法时,我有多么如释重负了!那种“不经努力却得到了别人本该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的负罪感减轻了许多。
我一直以来其实是在用另一种让我十分快乐的方式在“学习”,不知不觉地学习原来我高三那年的所谓“努力”,也只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我开始庆幸,我除高三之外一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不,实行着自我的“素质教育”,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失去对事物感兴趣的能力(是的,我一直认为这也是一种能力,因为我身边有很觉得我们所学的一切都很没劲的同学,他们居然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如果玩电脑游戏、上网、追星、八卦不算的话)我一直对学校的态度是:我喜欢这个学科,但我不喜欢这门课,也不喜欢做题,更不喜欢毫无意义的作业如果没有同学,我绝不想去上学所以,别人问我是否喜欢英语,我总是说喜欢英语,但我不喜欢英语课这是大实话,到现在我还是语法白痴,我做题从来只凭语感我在好好听语法课之前已经知道这些意思用英语该怎么表达了,那我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要这么表达呢?背那么多语法名词有什么意义?我们学汉语的时候学语法了吗?这岂非舍本逐末!单词也是,都是在看英语文本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个词,慢慢就领会了意思的,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字母背???总之,我无论单词还是所谓语法都没背过,英语语法课对我简直是个折磨,像听天书一样;看到同学念单词拼字母我也觉得莫名其妙。
可我又时常心生惭愧,因为我没经过任何痛苦的背诵便让英语达到了一个让同学羡慕的水平——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同样,我物理习题课或概念课听得云里雾里觉得枯燥得很,可是看到课本上有关“时间是相对的”却兴致盎然,让爸爸借了几本科普读物看了几个通宵,搞得上课不停打瞌睡那段时期,我最喜欢的科目是物理,可成绩最差的也是物理我对科目的兴趣与分数无关凡是我喜欢的事情,我都能做得很出色很投入,凡是我厌恶的东西,虽然不得不应付,但肯定不会太好,而且会很费力然后我发觉,可能现在的学生之所以学得那么痛苦,就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被残忍地剥夺了“喜欢”的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本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您说的,只要好好保护就可以了,可现在,一切都在残忍地扼杀着那些生命的珍宝!在看到您的文章以前,我和爸爸经常议论现在的教育体制,那时我还没想那么深,我们一致认为,现今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孩子都变成傻子呆子,只会做题的机器,目标就是分,分,分!我向来不欣赏死学习的人,可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确实可嘉,但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头,又说不上来现在我认为那种不对劲就是,那种精神好是好,可惜被生拉硬拽着用错了地方要是能够“好好保护”“孩子的天性”,那么学习就会很活了,创造力也会喷涌而出。
我忽然感觉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并不是他们想变成“死学习”的人,是教育,本应使他们成才的教育逼着他们“学习死”的啊……看完您的《宝贝,宝贝》,在感叹着啾啾有这样一个用心的父亲的幸运之余,也在感叹着我自己的幸运我简直开始崇拜我父亲了他的“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很好地保护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且一直以朋友的身份和我相处,让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和一个近乎完美的童年(相对来说太完美了,在别的小朋友撅着小嘴上着奥数时,我和我表妹正在楼下疯跑)谢谢您一直看到现在,我实在是写得刹不住车,其实我已经删掉一大段了……接下来我想说说我父亲,他和您一样,也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而且我相信像他这样的父亲(或母亲)一定还有,而且他们也曾经像我父亲一样陷入过长期的心理斗争和彷徨不定的困惑您的文章,多少会令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们增强自信,而且会令更多明智的父母下定决心“拯救孩子”我父亲证明了个人是可以反抗体制的,至少可以不屈从于体制,并且让我们这些未步入社会的人不至于成为社会所谓利益的傀儡这让我想起了郑渊洁,不过我爸爸说他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不让我上学,另外他觉得与学校里同龄人接触还是很有必要的倘若反抗的人再多些,能掀起一场教育革命也尚未可知!我父亲少年时十分努力,不停地做题、练习,又恰好赶上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大概是第二年吧),考上了北大数学系。
可是后来工作当中,爸爸却发现曾经那些重复的训练只能磨灭创造力,使人变得机械——他最近对我说,他是不想让我也“变成那样”,他想让我“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于是,爸爸所谓对我的“矫枉过正”便开始了自我小时候起,爸爸便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从不管束我,一切尽可能顺我的天性,让我在自由的氛围中成长不过他买了很多书给我,要知道那时候四五本书的价格就差不多顶上一个月的工资了,可他从不吝惜钱我是在妈妈念故事的声音中长大的在这期间,由于妈妈念书时我同时也跟着在看那本书上的字,慢慢便认识了很多所以后来当我读到您可爱的啾啾认字的过程时,不禁感叹那惊人的相似性,果然潜移默化才是正确的方法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对我刮目相看,甚至找上家门质问我爸妈我的作文是不是他们帮我写的——那时的我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在同龄人中还是很出色的,爸爸妈妈其实也很惊讶,因为他们“从没刻意教过”我然而,到了二三年级,我便不是那么显眼了,因为我经常算错数,对英语也没有兴趣——没有兴趣的东西我向来学不会,至少学不好当时几乎所有家长都给孩子报奥数、英语班,我爸爸也有点犹豫,问我报不报,我几乎是斩钉截铁地说“不报!”于是,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没有报过任何奥数、英语班,只是一直“顺其自然”。
爸爸说,他在那段日子里其实特别犹豫,举棋不定,他又怕我没学这些会吃亏,又不甘心成为这个他觉得极为不合理的体制的奴隶,让我变成做题机器彷徨许久,“我就不信了!”爸爸把心一横,再没有提给我报那些做广告做得花里胡哨的奥数、英语班在别人上着课外班的时候,我要不就和表妹在外面疯玩,要不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妈妈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书因为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挑书,就随便借,我也就随便看,所以读书很杂,没有看到经典名著,这也是小小的遗憾最爽的就是非典时期了,不用上学,一天猫在家里看小说或传记虽然没能接触到那些伟大的作品,可是小学这段经历给我奠下了读书的习惯因为没学奥数和英语,我也确实吃了不少亏,小升初时为了不让我分配到家附近一所风气极差的初中(真的极差,据说老师和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对骂!要不然爸爸妈妈也不会那么着急),爸爸到处跑,带着我到处去参加各中学的招生考试,可是由于没学过奥数英语什么的到处碰壁,哪都不要,最后还是二十中学以我的美术特长录取了我小升初碰了一鼻子灰,爸爸又开始后悔没有给我报奥数了但木已成舟,也只能走一步说一步,爸爸却也不想退缩,仍然坚持他“顺其自然”的教育态度,不怎么插手我的学习,几乎从不过问我的考试成绩,一般是我主动告诉他,成绩好坏他都不表态,以免我骄傲或难过。
可是初二第一次考试(好像是吧)我的成绩居然掉到了 173 名,爸爸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他很失望,同时对“顺其自然”产生了很深的怀疑可是,事情就在这里发生了转机初二新加了物理课,我十分喜欢,觉得很有意思,比方程语法什么的有趣多了,于是就开始认真地学物理——很容易,很好玩,很神奇,当时就这心理同时,爸爸早就买来的一套英文读物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看了一本,觉得故事很有趣,就看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