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敬业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9《隆中对》晨练试题 新人教版.doc
5页九年级语文晨练9《隆中对》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1、 谓为信然( ) 2、君与俱来( )3、此人可就见( ) 4、不可屈致也( )5、将军宜枉驾顾之( ) 6、将军宜枉驾顾之 ( ) 7、凡三往乃见( ) 8、因屏人曰 ( )9、欲信大义天天下( ) 10、遂用猖獗 ( ) 11、遂用猖獗 ( )12、自董卓已来( )1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1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5、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17、刘璋暗弱( ) 18、总揽英雄( ) 19、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20、由是先主遂诣亮( )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6、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7、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8、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10、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1、在主章中刘备、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形象?2、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九年级语文晨练9《隆中对》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1、谓为信然(确实这样 ) 2、君与俱来(一起 )3、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 4、不可屈致也( 委屈招致 )5、将军宜枉驾顾之( 屈尊 ) 6、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 ) 7、凡三往乃见(总共 ) 8、因屏人曰 (命人退避 ) 9、欲信大义天天下(“信”通“伸”,伸张 ) 10、遂用猖獗 (因此 ) 11、遂用猖獗 ( 失败 )1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1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而且 ) 1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15、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 )1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 ) 17、刘璋暗弱( 昏庸懦弱 ) 18、总揽英雄( 广泛地罗致 ) 19、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亲自 )20、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我没有估记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6、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7、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薄弱,但是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凭借薄弱的条件成为强者,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8、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一带地方,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10、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1、在主章中刘备、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2、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