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寻根觅源话甪直李建荣新编.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印***
  • 文档编号:242254044
  • 上传时间:2022-0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寻根觅源话甪直〔李建荣〕  寻根觅源话甪直  李建荣 甪直,古称甫里,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的美誉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汤斌曾说:“府东巨镇,首推六直,原名甫里〞甪直毗邻昆山南港,风物清嘉,人文荟萃,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诗意水乡尽管,甪直的“甪〞〔lù〕字有点生僻,许多人不认识,然而,一旦你走近她,感知她的内涵与风情,便会魂牵梦萦,没齿难忘 一、方圆一里称甫里 了解甪直的历史,先得从“甫里〞说起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甫里境内修建行宫,留下阖闾塘、宫殿村〔现名公田村〕等遗迹吴王夫差在吴淞江畔〔现为淞南村〕修筑“梧桐园〞,俗称“吴宫〞当地至今尚有“梧桐秋,吴宫愁〞之谚宋代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古迹〞云:“吴宫乡,在今长洲东南五十里,相传吴王别宫,然举无旧迹矣〞在两位吴王修筑的行宫之间,有个村落,方圆刚好一里,故名“甫里〞 宋?吴郡图经续记?卷下有云:“陆龟蒙宅,在淞江上甫里〞清乾隆年间彭方周?吴郡甫里志?之“甫里志叙〞云:“甫里,居郡之东,当淞之冲,为陆鲁望先生钓游之地,而名遂与之俱传〞旧时,甫里村内有甫里庙,亦名甫里先生祠范成大?吴郡志?云:“乡人祠陆龟蒙于此,至今不废。

      〞陆龟蒙是晚唐文学家,晚年隐居甫里,自号甫里先生其诗文和高风亮节,素为文人倾慕甫里因了甫里先生,名声远播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府志?卷第十九载:“甫里塘自界浦以西,纵广约里许,故曰甫里〞意思是说,界浦以西至甫里塘,大约一里左右,所以此地叫甫里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甫里〞的地名早在甫里集镇形成之前已存在界浦是甫里与昆山六直的界河,可追溯于宋代,而甫里名称在唐之前就有了,显然不是“甫里塘自界浦以西纵广约里许故曰甫里〞,就像有人说“甫里因甫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这是本末倒置了 甫里村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形成集市始于南北朝〔镇上的保圣寺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自此,信众日增,甫里村不断扩大〕,形成集镇的规模约在宋元时期〔中美桥建于北宋,为镇北端之中心桥,可见当时的甫里集镇已具一定的规模〕,明代才正式成立建制镇,甫里为长洲五镇之一 明清时期,甫里出了许多进士和举人,传播了文化,带来了人气明中叶居住在东市下塘的许自昌,筑梅花墅,为吴中胜景,一时名人高士云集,文风兴盛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寓居保圣寺,作?保圣寺安隐堂记?,记录了保圣寺的兴废历程和重建经过 康熙年间陈惟中?吴郡甫里志?“自序一〞云:“吴郡文献甲海内,长昆两邑复甲于吴。

      甫里那么介两邑之间,滨吴淞江,固弹丸下里也自唐甫里先生隐于此,以风雅名节著后之生此寓此者,闻风兴起,名贤辈出,声名文物之盛,几与名州大邑等〞陈治策作?甫里志序?云:“去邑治东四十余里有镇曰甫里,为唐先贤陆鲁望故所居地,映山带湖,林木苍翠,生其间者多高才,博学矫矫,绝俗之士〞可见,当时甫里已人文鼎盛,声名远扬了 “甫〞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方才,刚刚 2、在田里长得壮健的新苗 3、通“圃〞,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地名中“里〞的含义,主要是指:  1、从田从土,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2、街坊,乡民聚居之所 3、路程,三百六十步〔此步为丈,非脚步之步〕现五百米为一里 综上,甫里之所以叫甫里,既是村落大小刚好一里,也因为这里是个典型的鱼米之乡,草长莺飞,物丰民殷,是宜居的风水宝地 二、众说纷纭话甪直 从“甫里〞到“甪直〞,名称并非一下子转换的,而是相互交叉和混用的关于“甪直〞这个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甪端说 从甪直牌楼处进入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叫“甪端〞的雄伟石雕 甪端,古书?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独角,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之语,保佑地方风调雨顺,护卫和辅佐明君,为桔祥之物,故在皇帝办公的地方常有甪端陈设。

      古香薰炉上常见古代还作为镇墓之兽,驱邪避祟,扶正消灾清朝著名学者张澍在?凉州府志备考?中记录南朝时凉州地区〔武威〕出现过这种动物:“武威进兽,一角,羊头,龙翼,马足,父老亦莫之识〞由于世间少有,甪端又被人们称为“神兽〞 如今你到甪直旅游,导游小姐会告诉你,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甪端遭宫廷追杀,疲于奔命逃难于此,善良的甪直人收留了它,它见甪直是处风水宝地,又民风淳朴,就留了下来,成为甪直的保护神其实,那是杜撰的传说甪直的名称明代才有,把秦朝发生的甪端故事按在明朝才现身的甪直身上,明显穿越了甪端与甪直的关系,实际只有几十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甪直刚开始旅游开发,镇里一位领导偶然从一本书上得知古代有异兽甪端,因为“甪端〞和“甪直〞都姓“甪〞,他突发其想,决定把甪端引进甪直自此,甪端成为镇守甪直门户的守护神,成为甪直的图腾 2、象形说 甪直地处苏州水网地区,河道纵横,桥梁密布在甪直古镇区,就有东市河、西市河、中市河、南市河、西汇河、眠牛泾浜、陈家浜〔又名衙门浜〕、马公河、吉家浜、界浦江、北港、思安浜〔原名丝行浜,丝绸布匹行聚集地〕、金安浜〔原名金行浜,金银首饰加工聚集地〕、甫里塘等众多河道 甪直民间有个说法,甪直之所以叫甪直,是因为市镇内几条主要河道形似“甪〞字。

      金安浜是“甪〞字上面一小撇,东市河和西市河形成“甪〞字上面一横,马公河是“甪〞字左边一撇,界浦江是“甪〞字右边一竖,眠牛泾浜是里面一小横,西汇河也是里面一小横,中市河和南市河形成“甪〞字中间一竖 根据康熙年间陈惟中?吴郡甫里志?绘的市河图,隐约可见变形的“甪〞字民国?吴县志?载:“甪,又酷似镇上三横三竖六条河流走向〞由此看来,“市河六道似甪字〞,并非空穴来风,现根本被认可 3、谐音说  甪直自古有“六泽之冲〞之说,甫里〔甪直前身〕毗邻的地方,是昆山的六直〔后称南港,现为昆山张浦镇南港街道〕清同治?苏州府志?〔同治十三年刻本〕云:“六直浦自界浦以东,有大直、小直、直上泾,而一界浦其间,南北可通六处,故曰六直浦,属昆山县〞 明代诗人夏元吉?过六直浦?云:“浦名六直因谁得?缘由龟蒙故宅基绿醑一杯寒莫酹,倚风为诵旧吟诗〞夏元吉路过的六直浦,其实在当时的甫里境内,即“阖闾塘〞,是贯穿甫里全境的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一些文人墨客不了解六直的来历,误以为六直的名称来源于陆龟蒙,况且,外人分不清甫里与六直的管辖范围,往往混称为“六直〞在吴方言中,“六〞“陆〞同音,难怪有人会联想到陆龟蒙 自明代起,“甪〞字就出现在甫里和六直了。

      流传比拟广泛的说法是,吴方言中,“六泽〞“六直〞“甪直〞,读音是相同的,而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日常交流中,只管念出来的音调是“甪直〞,至于怎么写,那是文人的事了 4、误会说 清康熙年间陈惟中在?吴郡甫里志?“正讹〞一段中云:“镇分两邑,属长洲者曰甫里,属昆山者曰六直假设汉初甪里先生遗迹在吴县洞庭山,与镇相隔,今混称为六直及以六直为甪直、甫里为甪里者俱非〞他的这段话,指出了一段隐情,有人误把“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当成是“六直〞人 甫里夜泊酬许玄祐中舍 〔明〕董其昌 谁知玄度宅,又在五湖汀隐凡时生白,讐书几杀青 鸭池春浸月,渔火夜浮星自笑烟波艇,频年问此亭  ——甪里过许玄祐之作 许自昌〔1578—1623〕,字玄祐,号霖寰,又号去缘居士、梅花主人、樗斋道人,又署高阳生长洲县甫里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藏书家文华殿中书舍人后以养双亲为由告归故里,在甫里“筑梅花墅以娱亲〞许自昌善于经商,时称“吴中首富〞,且能诗善文,为人阔达,文人雅士云集府上,名闻江南 董其昌这首诗的标题是?甫里夜泊酬许玄祐中舍?,他夜里明明住在甫里镇,诗为与许自昌的应酬之作,为何落款为“甪里过许玄祐之作〞?从诗句看,他此行目的地是“甪里〞,是去拜访一位叫“玄度〞的朋友,经过甫里,询问新作有没有杀青。

      后人研究说董其昌此行访的是?金瓶梅?作者,而许自昌是个书商,或许是许自昌刻印了?金瓶梅?亦未可知世称?金瓶梅?为“水浒之别传〞,许自昌有这一雅好,曾将?水浒传?改编为昆剧?水浒记?在商言商,不排除他请人将潘金莲出轨等情节改写为?金瓶梅?之类畅销书的可能性 这个“玄度〞是谁呢?东晋文学家许询,字玄度,高阳(今河北蠡县)人,许自昌经常自称“高阳生〞,或许将许询尊为祖先,但纵览许自昌的作品,不具有写作?金瓶梅?的阅历和才气董其昌诗中的“玄度〞应另有其人,“又在五湖汀〞,道明了所访之人的去处,也就在“五湖之汀〞甫里的附近许自昌刻印过?李杜集??笑林广记?等大量畅销书籍,其中有位叫金宗化〔字玄度〕的,曾为许自昌编过?捧腹编?,或许是董其昌要找的人吧? 现在大家都知道,甪里先生隐居于苏州西山镇的一个村庄,后来那个村庄就叫“甪里村〞但是,当时交通和传媒不兴旺,很多人不知道甪里先生隐居在哪儿,也不知道甪里村在哪儿,听说有“六直〞和“甫里〞挨在一块儿,就自作聪明地把此处当成了甪里先生的故里久而久之,“讹六直为甪里先生之故里而名甪直〞,也就有了市场 5、混合说 甪直镇〔旧称甫里〕,与昆山南港〔旧称六直〕接壤,一镇跨二县,辖地犬牙交错,分分合合,很难厘清。

       ?昆山县志?〔明嘉靖十七年刻本〕卷四有载:“甪直镇,在县西南三十里,与长洲县甫里接境,庐舍相错,或名甫里市〞这是最早见诸于地方志中的“甪直〞地名甫里在明代成为建制集镇,人文鼎盛,农商繁荣,因与昆山甪直〔六直〕紧紧相依,不分彼此,外人常把两个镇误为一个镇,或称甫里,或称六直在甪直民间,一向有“昆山一个城,不及甪直半个镇〞之谚,可见当时甪直〔甫里〕之繁荣 明隆庆、万历年间,昆山县六直镇划入甫里镇清康熙年间,甫里镇改称甪直镇昆山县志?〔康熙抄本〕载:“甪直镇在县西南三十六里,镇本为长洲县,而东栅那么昆之区地也〞清乾隆?苏州府志?〔乾隆十三年五月刻本〕卷第十九载:“甪直,去县东五十里,东西口有汛东属昆山县,旧名甫里,唐陆龟蒙尝居此……俗讹甫里为六直,又讹六为甪,非也〞道光?苏州府志?〔道光四年刊本〕卷二十八、?昆山县志?〔道光抄本〕皆作“甪直镇〞清光绪许起?甫里志?“疆里〞载:“甫里,一名六直,又名甪直旧志以元界为甫里〔元界指清代苏州元和县〕,昆界为六直,今不复分矣〞 由此可见,“甫里〞“六直〞“甪直〞的名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交织在一起的,是相互混淆的,也是相互融合的,构成了独特的“大甪直〞的范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甪直〔旧称甫里〕和南港〔旧称六直〕的行政区划确实定,关于“甪直〞地名的混沌和争议,方始尘埃落定  李建荣 通联: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文体中心文史办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