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铃薯贮藏保鲜操作规程.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48589415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铃薯贮藏保鲜操作规程一、 收获(一) 适时收获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气候状况、病害发生程度、生产目的和市场需 求确定收获时间对于冬贮鲜食薯和加工薯,应达到生理成熟期,其特征是叶色由绿逐渐变 黄转枯,薯块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薯块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成熟期如遇涝 灾时,应提早收获对于随收随上市、不用长期贮存的鲜食薯,收获期应视市场淡旺季需求 及后茬作物播种期而定种薯:应根据其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成熟度确定收获期二) 注意事项1. 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10天杀秧,使薯皮老化2. 选择晴天收获3. 选择适宜的收获机具,采运、筛选过程中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转运次数4. 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种薯、鲜食薯和加工薯)要求,分别收获先装运种薯, 再装运鲜食薯和加工薯,并分开存放,防止混杂5. 收获时,可在田间适当晾晒,使薯块表面干燥6. 收获后,应避免暴晒、雨淋和霜冻7. 去除薯块表面泥土,并进行筛选筛选种薯时,应剔除带病虫、损伤、腐烂、不完整、 有裂皮、受冻、畸形及杂薯等;筛选鲜食薯和加工薯时,应剔除发青、发芽、带病虫、腐烂、 损伤、受冻及畸形薯等8. 收获、运输中使用工具、容器应进行消毒,可使用0.2%-1%的过氧乙酸或0.05%的二 氧化氯稀溶液擦拭,也可用0.1g/m3-0.2g/m3的二氧化氯或6g/m3-10g/m3的硫磺熏蒸,或者 采用符合食品添加剂要求的化学方法或采用热烫、紫外线或阳光暴晒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二、 质量要求(一)种薯种薯级别分为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各级种薯的质量要求应符 合表1要求表1各级种薯的质量要求项目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允许率,%总病毒病(PVY和PLRV)01.05.010.0青枯病000.51.0允许率,个/100 个允许率,个/50 kg混杂031010湿腐病0244软腐病0122晚疫病0233干腐病0355普通疮痂病a2102025黑痣病a0102025马铃薯块茎蛾0000外部缺陷151015冻伤0122允许率,%土壤和杂质b0122a病斑面积不超过块茎表面积的1/5b允许率按重量百分比计算二)鲜食薯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完好、无腐烂、无冻伤、无黑心、无发芽、无发绿;无严重畸形和严重损伤;无异常外来水分、无异味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鲜食薯分特级、一级和二级,各等级质量要求见表2表2鲜食薯质量要求等级要求特级大小均匀,外观新鲜,硬实,清洁、无泥土、无杂物;成熟度好,薯形好,基 本无表皮破损、无机械损伤;无内部缺陷及外部缺陷造成的损伤单薯质量不 低于150g一级大小较均匀,外观新鲜,硬实,清洁、无泥土、无杂物;成熟度较好,薯形较 好,轻度表皮破损及机械损伤;内部缺陷及外部缺陷造成的轻度损伤。

      单薯质 量不低于100g二级大小较均匀,外观较新鲜,较清洁、允许有少量泥土和杂物;中度表皮破损、 无严重畸形;无内部缺陷及外部缺陷造成的严重损伤单薯质量不低于50g(三)加工薯1. 薯片、薯条用薯薯片、薯条用薯块茎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各等 级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薯片、薯条用加工薯质量要求项目指标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外 形 要求品种同一品种芽眼块茎的芽眼几乎与表皮齐平,深度小于2mm茎块表面清洁薯皮颜色均匀无要求混杂无<1 %<2 %总内、外部缺陷块茎质量分数<5 %<10 %<15%块 茎 规 格薯 片薯形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4.0 cm〜10.0 cm)直径<6 cm块茎质量分数<15 %<20 %<25 %6cm <直径< 8cm块茎质量分数>70 %>60 %>50 %直径>8cm块茎质量分数<15 %<20 %<25 %薯条薯形长形或长椭圆形(直径>5 cm,长度>7.6 cm )质量<200g块茎质量分数<15 %<20 %<25 %200g《质量< 280g块茎质量分数<15 %<20 %<25 %质量>280g块茎质量分数>70 %>60 %>50 %(2)淀粉加工用薯。

      淀粉用加工薯淀粉含量要求不低于16%,马铃薯中重金属含量和 农药残留含量应低于食品中污染物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的要求三、贮藏设施准备(一) 检查贮藏前应检查库(窖)整体的安全性、牢固性、密封性、保温性,通风管 道的畅通情况,风机、照明、监测等设备的运行情况二) 清杂贮藏前一个月应将库(窖)内杂物、垃圾清理,彻底清扫库(窖)内环境 卫生三) 通风贮藏前1-2周,应将库(窖)的门、窗、通风孔打开,充分通风换气四) 控湿气候比较干燥的地区,应在贮藏前2-3周,用适量水浇库(窖)地面,控 制相对湿度为85%以上气候比较潮湿、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将库(窖)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散湿,并在库(窖) 地面、墙壁摆放5-7cm厚、消毒后的秸秆,或在库(窖)地面铺放疏密均匀、清洁干燥的砖 块、干木板等架空或垫底材料,垫层高10-15cm,防潮湿,利通气五) 消毒对于鲜食薯和加工薯贮藏设施贮藏前1周左右,对贮藏库(窖)、辅助 设施及包装材料(袋、箱等)进行彻底消毒,依据库(窖)体积,可使用g/m3的过氧乙酸、 或0.1g/m3-0.2g/m3的二氧化氯、或6g/m3-10g/m3的硫磺密闭熏蒸1-2天,然后通风1-2天, 或使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喷雾,或用饱和的生石灰水喷洒,密闭1-2天,然后通风1-2天。

      可移动设备可采用热烫、紫外线或阳光暴晒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对于种薯贮藏设施除了 使用上述消毒方法外,还可用45%百菌清烟剂、高锰酸钾与甲醛溶液混合密闭熏蒸1-2天, 然后通风1-2天,或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消毒,密闭 1-2天,然后通风1-2天四、 预贮(一) 创伤愈合条件在温度13^-18^、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下放置1-2周二) 预贮方法在阴凉通风的室内、阴棚下、或在露天(薯堆上应覆盖透气的遮光物) 进行预贮散放薯堆高度不超过0.5m,宽不超过2m,并在堆中设通风管;袋装薯堆不超过 6层,垛宽不超过2m,垛与垛之间不小于0.6m,垛堆走向应与风向保持一致对于强制通风库(窖),与贮藏初期管理同步进行温湿度控制可通过内部和外界空气的 互换或内部空气循环流动来实现;只有当外界温度比室内温度至少低2°C时,才可利用外部 空气流动来调节室内温湿度;内部空气循环是为了减小堆垛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差异,温度差 不宜超过1C;通风量主要根据气候条件、贮藏库(窖)大小和薯块贮藏量、湿度等情况确 定,约为每吨薯块0.01m3/s-0.04m3/s预贮期间,通风量要适当加大,尽快干燥马铃薯表 皮和去除呼吸热。

      对于恒温库,与贮藏初期管理同步进行每天降温0.5C-1C,确保不产生冷凝水通 风量为每吨薯块0.01m3/s-0.04m3/s五、 贮藏(一)贮藏方式应按不同品种、不同用途、不同等级分类贮藏堆放、码垛时,应轻 装轻放,由里向外,依次堆放,贮藏总量不应超过库(窖)容量的65%,堆放高度一般不超 过贮藏库(窖)高度的2/3,堆垛与库(窖)顶间的距离不小于1m适宜贮藏量,可根据贮藏库(窖)的总容积血)进行计算,按照每立方米650-750kg, 由以下公式计算出适宜贮藏量:适宜贮藏量(kg)=窖容积(m3 )x 700 x 0.651. 散堆自然通风库(窖)薯堆高度不超过1.5m;具有地面通风系统的强制通风库和 恒温库,种薯薯堆高度不超过3m,鲜食薯和加工薯薯堆高度不超过4m2. 袋藏有透气编织袋、网眼袋或麻袋等多种包装形式,如使用有效宽度为550-650cm、 线密度为111tex、经纬密度为36 x 36根/100mm-40 x 40根/100mm的编织袋包装时,鲜食薯 和加工薯码放层数平放不宜超过8层,种薯不宜超过6层,垛与垛之间留有观察过道,宽度 应不小于0.6m (宽度可根据机械搬运作业需要确定)。

      3. 箱藏有木条箱、塑料箱或可防潮防腐蚀金属筐等多种包装形式如使用容积为1.8m3-3.6m3的木条箱包装时,码放高度不超过6层,垛与垛之间留有运输和检查作业过道二)贮藏条件1. 适宜贮藏温湿度种薯贮藏温度应控制在2T-4T;鲜食薯贮藏温度应控制在3T-5T; 加工薯贮藏温度一般应控制在6T-10T,也可根据品种本身耐低温、抗褐变等特性确定适 宜温度贮藏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5%2. 二氧化碳浓度种薯贮藏库(窖)内CO2浓度不高于0.2%;鲜食薯和加工薯贮藏库(窖) 内CO2浓度应不高于0.5%3. 光照鲜食和加工薯应避光贮藏,照明作业时应使用低功率电灯种薯贮藏后期可利 用散射光照射,散射光强度最小为75Lux三)贮期管理整个贮藏期间中,应最大限度的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保证 垛内外温差不超过2P,确保薯皮不潮湿,鲜薯不发生冻害;种薯库(窖)内CO2浓度不高 于0.2%,鲜食和加工薯贮藏库(窖)内CO2浓度不高于0.5%;及时检查去除烂、病薯,尽 量控制病害发生,抑制薯块过早发芽1. 贮期通风、控温、控湿管理1)贮藏初期贮藏开始的第1个月,主要加强通风, 及时除湿、散热和降温,防止库(窖)和薯堆内部温湿度过高。

      对于自然通风库(窖),应 利用夜间低温,通过打开通气孔、库(窖)门进行自然通风对于强制通风库(窖),应利 用夜间低温,通过机械通风设备和通风系统进行强制通风换气,温湿度控制通过内部和外界 空气互换或内部空气循环流动来实现对于恒温库,应逐步降温至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同时 每天进行适当通风每天降温0.5^-1^,通风量为每吨薯块0.01m3/s-0.04m3/s2. 贮藏中期对于自然通风库(窖)和强制通风库(窖)应尽量控制库(窖)内温湿 度处于适宜范围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应关闭库(窖)门和通气孔,必要时加挂保温门帘, 或在薯堆上加盖草帘吸湿、保温,或使用加热设备,确保马铃薯贮藏温度不低于1以防 冻害、冷害发生在温度适宜天气,适量通风对于恒温库,控温控湿同时,应适当通风3. 贮藏末期对于自然通风库(窖)和强制通风库(窖),出库(窖)前1个月,最大 限度减少外界温度升高对库(窖)内温度的影响自然通风库(窖)应利用夜间低温,通过 通气孔、库(窖)门进行自然通风;强制通风库(窖)应利用夜间低温,通过机械通风设备 和通风系统进行强制通风换气出库(窖)前,应缓慢升温使不同用途的马铃薯回温至适宜 的出库温度。

      对于恒温库,出库前,应利用控温系统使不同用途马铃薯的薯温逐步升高到适 宜出库温度,每天升高温度0.5r-1ro(四)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库(窖)体有无鼠洞,若发现鼠洞,应及时进行堵塞检 查库(窖)周围的排水情况,注意防止雨水、地下水渗入窖内检查库(窖)体结构,发现 库(窖)体裂缝、下沉等涉及安全的问题,及时处理经常维护库(窖)内照明、风机、温 湿度监测等设备六、 标识每个贮藏堆垛及最小包装单元均应建立贮藏标识其中:种薯应包括品种、品种特征特 性、栽培技术要点、级别、质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