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南亚金融体制.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卢卡****7
  • 文档编号:316604948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9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南亚金融体制东南亚奇迹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东盟五国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89年和1990年甚至超过了著名的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系列内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来说,1988年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国家经历的经济周期顶峰造成了对东盟出口制成品的强烈需求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本和亚洲四个新兴工业经济体货币的相对升值也导致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大量外流,为的是寻求能提供为生产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所需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地点从内部来说,东盟各国,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其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它们不再继续依赖农业、初级商品和进口替代工业,不再把这些方面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鼓励在很大程度上由外国直接投资提供资金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结果,东盟国家有能力利用世界经济的有有利环境,使198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到达8-10%过去几年里人们时常把东南亚各国实际经济取得的迅速开展,归功于这的它们的实际经济改革方案然而,金融改革和不断金融革新几乎总是与实际经济的改革齐头并进地完成的由此而导致的金融业的成长使得东盟各国能够有效地把日益增多的本国储蓄和外国流入的资金引向为这些国家有生气的实际经济的开展提供资金,并起到了中间媒介的作用。

      从80年代早期以来,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所进行的金融改革导致了这两个国家金融的大大深化,使得随后经济开展所需的资金能够有效地得到筹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原先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里流行自由放任的统治哲学一开始它们的经济就比拟开放,金融体系在60年代和70年代得到了很好的开展不过,曾经对整个经济增长作出过重大奉献的金融系统,在80年代也发生了不断的自由化和日趋成熟菲律宾在许多方面都大不相同由于政治方面变化无常,所以尽管进行了广泛的金融改革,无论是金融的深化过程或者是经济开展都处于停顿状态东南亚各国的金融改革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较小程度上的菲律宾,在80年代曾进行了金融改革,其目的在于促进金融业的开展,以便为这些国家实际经济的开展筹措资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在传统上一直是比拟开放的,因而继续执行鼓励金融开展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以便为两国的外向型工业化筹措资金印尼和泰国的金融改革由于受到形势的压力,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在80年代初期都执行了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冲击造成了泰国国际收支方面的困难;而1982-83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的下降使印度尼西亚的政策制定者对该国当时的经济和金融开展战略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审查。

      它们不再继续依赖农业、初级商品和进口替代工业,不再把这些方面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转而把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作为这两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它们鼓励制成品的出口,在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方面进行了急剧的变革,以便刺激本国的储蓄和更有效地调动资金第一、放松对外汇的管制,允许汇率浮动,结果使泰国铢和印尼盾的币值贬值到比拟实际的水平第二、伴随着新货币制度一起实施的是目的在于促进金融开展的金融改革利率的上限规定大多被取消;对于过去为了鼓励以资源为根底的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而采取的有选择的信贷措施进行了合理化这就促使两国在利率方面形成了有利的环境,结果导致银行存款和市场导向的银行贷款猛增两国政府都引入了可转让的市场票据,以鼓励货币市场的开展和促进短期借款的有效形式这一开展同时刺激了短期流动资金的使用和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利用第三、采取各种财政鼓励措施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开展,从而使当地厂商能通过公司股本和债务的证券化来获得长期资金因为金融的开展而导致的本国储蓄额的增长,反过来又减少了金融机构对受控制的购置和贮存政府证券的需要,并使它们可以集中力量于从事市场贷款活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继续不断的金融开展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金融的自由化在较早阶段便已发生,因为这两个国家〔尤其是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战略是比拟外向型的。

      1973年马来西亚进行了货币改革和金融改革,取消了外汇管制条例并建立了可变汇率制度1978年来取“自由利率制度〞,允许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存款利率和放款利率l978年引进了可转让的市场票据,以推动货币市场的开展,因而到70年代末公司证券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开展〔请参见Abidin,1986年〕然而,对未来金融的开展来说,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政府继续通过有选择的信贷政策,表现出对农业优先开展部门、初级商品和Bumiputra〔土生土长〕借款者的偏爱然而,这种有选择的信贷看来并没有严重地阻碍金融部门的开展,因为放款的上限规定并没有显示出严重地限制市场的运转新加坡,甚至从1819年建立时起,便是这一地区的贸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对于外国商品和资本一直实施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即使在今天也继续在执行所有与外汇管制以及行政性的、在数量上有选择的信贷政策有关的残留做法在1975年最终地得到消除在同一年份,制定利率的银行卡特尔也放弃了但是1968年建立的境外货币市场——“亚洲美元市场〞——激起了新加坡金融部门迅速开展的高潮在80年代,鼓励金融事业深化的努力包括:在财政上鼓励境外的放款财团、基金管理和包销证券的财团,以及保销和管理国际证券的发行。

      1984年从事金融方面期货交易的“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的建立是金融开展中的另一里程碑第二家证券交易所,即“新加坡经销和自动报价系统证券交易所〞〔SES—DAQ〕是1987年开办的,它使建立时间较短的本地公司得以为扩大本身的业务而随时得到长期资金菲律宾的金融改革尽管对于经济开展和金融开展作出了努力,菲律宾在实际经济和金融两个方面所取得的开展业绩在80年代东盟五个国家中是给人印象最浅的与泰国不同,第二次石油冲击所带来的经济困难并没有导致执行修正的货市金融措施,以增加80年代本国资金的筹措菲律宾反而继续严重地依赖外国的储蓄从战后年代到80年代,一直不断地采取有利于进口替代工业而不利于出口的财政刺激措施此外,还执行有选择的信贷政策,以有补贴的利率对入优先的部门,集团和地区发放贷款从1973年起,由政府控制浮动的菲律宾比索经常被固定在不切实际的水平上,频繁地进行大幅度的贬值是常见的事1981年取消了外汇管制,可是1983年又重新加紧管制,因为当时由于通货膨胀加剧、硬性规定利率的上限和政治的不稳定而发生了资金外逃的现象虽然官方的利率上限规定在1984年取消,很大比重的国内贷款仍然是由政府控制和金融机构按照非市场的优惠条件进行分配的,并且由寡头控制的银行系统不允许市场力量左右利率。

      所以,与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不同,菲律宾的经历是:连续不断的各种限制阻碍了金融部门的开展,正如内向型政策曾经限制了实际经济部门的开展一样当然,根本的政治根底薄弱也使有效的政策难以制和贯彻执行东南亚金融体制的开展货币化与金融的深化衡量金融深化速度的最常用的尺度是货币流通总量M1.M2和M3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因为所有东盟国家的都没有M3的数字,货币流通总量范围比M1/GDP宽的M2/GDP其中可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第一、用M2/GDP的增长来衡量,80年代在所有5个东盟国家的经济中都发生了金融深化现象第二、在进行上过重大金融改革的两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中,正是大致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即泰国的1982年和印度尼西亚的l983年,M1/GDP有了迅速增长,而且泰国的比率超过了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比率金融机构资产的增长调动本国储蓄来为经济增长筹资,涉及到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所起的中间媒介作用金融中介作用扩大的一种表现是以下几种金融机构资产的增加: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NBPIs〕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这两个国家,又一次在变化的格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这两个国家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者的资产增长率要比中央银行高得多,结果银行资产的相对份额有了显著的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对份额稍有提高,而中央银行资产的相对份额理所当然地下降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的增加可以归功于由于取消利率的上限规定和减少对政府证券的受控制的购置而造成的私人存款和放款的急剧增长中央银行的资产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政府、国营企业和优先的部门的直接贷款和间接贷款活动急剧减少在马来西亚,三种类型金融机构的增长分布得比拟均匀马来西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增长势力较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干有远见的基金方案迅速扩大的结果在新加坡,“新加坡货币主管当局〞〔MAS〕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在资产方面有了较大增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国储藏金形式的资产的迅速积累,而并不意味着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的增长存在任何阻碍另一方面,菲律宾中央银行的资产有了急剧增长,其在金融系统的资产中的份额急剧上升,从23.8%提高到35.8%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连续不断的直接贷款和间接贷款活动另一方面,增加对本国公共债务的受控制的购置高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管理的失误导致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缓慢增长。

      商业银行的私营部门存款和贷款金融系统所起的中介作用扩大的第三个指数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和放款的增加,商业银行对私营部门来说是短期和中期可贷放资金的传统来源在资产额、私营部门的存款和放款增长率方面最高的是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这两个国家不仅如此,私人存改款的增加还超过了资产总额的增长,这意味着向私营部门和向更为市场导向的银行业提供更多资金的一种转变然而在菲律宾,放款的增长小于资产的增长,这说明商业银行受控制地购置了更多的政府证券因为早在80年代初期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的银行系统已经十分兴旺,资产的基数十分巨大,所以这两个国家商业银行系统相对来说增长较慢是意料之中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增长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开展,就产生了组织证券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需要在货币市场方面,东盟〔尤其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货币市场根基不深,而且不太活泼市场所使用的票据继续由银行同业的资金和短期政府证券占统治地位然而,采用可买卖的短期政府货币票据,使得东盟各国的政府能够通过象公开市场业务这样一些货币方面的措施来实施货币政策,而不是通过行政措施或数量方面的措施来实施在资本市场方面,资本市场包括债务票据和股本票据两个方面。

      1980年以前,东盟只存在两个活泼的资本市场,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股票市场由于东盟各国政府宁愿通过财政预算的分配来获得根底设施开发工程的资金,所以没有鼓励二次交易的迫切要求虽然在东盟地区长期政府证券的二次交易仍处于待开发状态,有关私人股本和借款票据的证券化已经取得惊人进展1988年10月和12月以来,印度尼西亚采取的金融措施已经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开展起了推动作用这些金融措施包括:1、取消有关养老金、投资基金和持股公司的所得税;2、取消支付给公司投资者和有组织的集体投资者的债券最终股息和利息付款的所得税以及3、把初级市场、列入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和场外交易中外国人的股票拥有权提高到49%泰国资本市场进行改革的目的是要为本国厂商获得更多的长期资金来源自从1980年改革以来所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减少公司所得税和股息税,取消证券交易税;②对于为公众购置股票筹资的证券公司提供财政方面的刺激;③放松对外国投资者的外汇管制,允许他们不必事先得到泰国银行的许可,便可从证券销售的收益中汇出不超过50万美元的金额到70年代末,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股票市场的体制结构已经处于很好的状态到80年代后半期,由于更加出口导向的经济为马来西亚的股票市提供了动力,外国的直接投资日益增加。

      新加坡连续不断的金融革新,如建立SESDAQ、“CLOB国际〞和与NASDAQ的联系为股票市场提供了进一步的刺激两国政府决定对本国某些国营企业和公用事业逐步实行私有化,看来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