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考试重点(共6页).docx
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耳鼻喉鼻科学第一章 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鼻 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每一侧鼻腔借助深在而隐蔽的鼻窦开口分别与四组鼻窦相开通2.静脉回流 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內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內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如疖肿)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3.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4.下鼻道顶呈穹窿状,在其顶端有鼻泪管开口,经下鼻道行上颌窦开窗术时其窗口的高度应限制在下鼻甲附着处以下0.5cm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5.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外侧进行,以免损伤筛板出现脑脊液漏6.以筛窦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上鼻甲后端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是蝶窦开口所在7.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之为吴氏—鼻咽静脉丛,常是后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
8.鼻窦 左右成对,共4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与鼻腔的发育不同,鼻窦主要在出生后发育依照窦口引流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各个鼻窦的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9.鼻腔、鼻窦及其被覆上皮的结构赋予了鼻腔特殊的功能如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10.嗅觉产生机制P33第七章 鼻腔炎性疾病1.急性鼻炎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2.慢性鼻炎 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 临床类型: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3.慢性单纯性鼻炎 鼻塞特点:(1)间歇性: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寒冷时加重;(2)交替性:变换侧卧方位时,两侧鼻腔阻塞随之交替居下位的鼻腔阻塞,居上位者则通气4.慢性肥厚性鼻炎症状: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鼻塞,无交替性。
鼻涕不多,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常有闭塞性鼻音、耳鸣和耳闭塞感以及有头痛、头昏、咽干、咽痛检查:下鼻甲黏膜肥厚,鼻甲骨肥大黏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样,尤以下鼻甲前端和后端游离缘为甚探针轻压之为实质感、无凹陷,或虽有凹陷,但不立即复原第八章 变应性鼻炎1.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25%,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本病发病机制属Ⅰ型变态反应本病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治疗:根据变应性鼻炎分类和程度,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主要治疗原则:①避免接触过敏原;②药物治疗(非特异性治疗);③免疫治疗(特异性治疗)从治疗和安全性角度考虑,上下呼吸道联合治疗是重要治疗策略,有时可联合用药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第十一章 鼻出血1. 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下方的易出血区(即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儿童、青少年的鼻出血多数或几乎全部发生在该部位,中、老年者的鼻出血则发生在鼻腔后段,鼻腔后段的鼻出血多较凶猛,不易止血第十二章 鼻腔及鼻窦异物儿童鼻腔异物表现为单侧鼻阻塞、流黏脓涕、鼻出血或涕中带血以及呼气有臭味等。
第十三章 鼻窦炎性疾病1. 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与急性鼻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累及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1) 全身症状(2) 局部症状:鼻塞、脓涕、头痛或局部头痛(脓性分泌物、细菌毒素和黏膜肿胀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所致一般而言,前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颌面部,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多位于颅底或枕部2. 各鼻窦引起的头痛和疼痛各有特点:① 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② 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③ 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则完全消失3. 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可单侧发病或单窦发病,双侧或多窦发病极常见4. 局部症状: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咽科学第一章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形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成人全长约12cm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咽口上方有一出隆起部分称为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出凹陷区,称咽隐窝2. 咽囊,腺样体出生后及存在,6~7岁时最显著,一般10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
3. 腭扁桃体:习惯称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为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6~7岁时淋巴组织增生,腭扁桃体可呈生理性肥大,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其黏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的盲管称为扁桃体隐窝4.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言语形成、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第四章 咽炎慢性咽炎病理: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第五章 扁桃体炎扁桃体切除术1. 适应证:①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② 扁桃体过度肥大③ 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④ 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⑤ 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2. 禁忌证① 急性炎症时② 造血系统疾病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③ 严重全身性疾病④ 在脊髓灰质炎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⑤ 妇女月经期前和月经期⑥ 患者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第七章 咽部脓肿扁桃体周脓肿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尤其是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者 第九章 咽肿瘤鼻咽癌(案例分析)病因:遗传因素、EB病毒、环境因素病理:鼻咽癌98%属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⑴鼻部症状:早期可出现回缩涕中带血或擤鼻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多不引起患者重视,瘤体增大可阻塞后鼻孔引起鼻塞,始为单侧,继而双侧。
⑵耳部症状: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早起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该侧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临床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⑶颈部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约占60% ,转移常出现在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始为单侧,继而双侧 ⑷脑神经症状:发生于咽隐窝的肿瘤,易破坏颅底骨质或通过破裂孔和颈内动脉管侵犯岩骨尖引起Ⅴ、Ⅵ对脑神经损害 ⑸远处转移:晚期鼻咽癌可出现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有骨、肺、肝治疗:首选放射治疗第十一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病因:⑴鼻腔及鼻咽部狭窄:包括所有能导致鼻腔和鼻咽部狭窄的因素,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鼻及鼻窦炎、鼻甲肥大、腺样体肥大等2 口咽腔狭窄3 喉咽腔狭窄4 上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喉科学第一章 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 喉是呼吸的重要通道,下呼吸道的门户,上通喉咽,下连气管喉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
成人喉的位置相当于第三到五颈椎平面2. 喉软骨: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单块软骨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成对的软骨为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甲状软骨是喉部最大的软骨,上缘正中为一V形凹陷,称为甲状软骨切迹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第一气管环之上,形状如环该软骨是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对保持喉气管的通畅至关重要,如果外伤或疾病引起环状软骨缺损,常可引起喉及气管狭窄会厌软骨:吞咽时,会厌盖住喉入口,防止食物进入喉腔3. 以声带为界可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4. 喉的神经为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两者均为迷走神经分支喉上神经:是迷走神经在结状神经节发出的分支喉返神经:是喉主要的运动神经支配环甲肌以外的喉内各肌的运动5.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第二章 喉的检查间接喉镜检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喉部最常用而且又是最简便的方法第六章 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声嘶第七章 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喉炎是指喉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将其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病因:用声过度; 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 鼻腔、鼻窦或咽部慢性炎症; 急性喉炎长期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下呼吸道有慢性炎症主要症状是声嘶第九章 喉肿瘤喉乳头状肿瘤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喉癌(案例)病因: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癌前期病变、性激素及其受体临床表现: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声门旁型检查:喉镜检查见喉癌的形态有菜花型、溃疡型、结节型及包块型诊断:依靠症状、检查和活检等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
原则是在彻底切除癌肿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喉的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第十一章 喉阻塞喉阻塞:又称喉梗阻,系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速治,会引起窒息死亡由于幼儿喉腔较小,黏膜下组织疏松,神经系统不稳定,故而发生喉阻塞的机会较成人多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声嘶、发绀检查:将喉阻塞分为四度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期喉喘鸣及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吸气期喉喘鸣或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细,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四度:呼吸极度困难患者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定向力丧失,心律不齐,脉搏细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抢救,则可因窒息以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治疗:一度: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二度:因炎症引起者,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三度:由炎症引起,喉阻塞时间较短者,在密切观察下可积极使用药物治疗,并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若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全身情况较差时,宜及早行气管切开术若为肿瘤,则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四度:立即行气管切开术若病情十分紧急时,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先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术耳科学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2. 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凹陷的三角形区域称为道上三角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