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考03518_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_常考重点.pdf

2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787364
  • 上传时间:2018-09-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13.1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考 03518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新版教材)常考重点第一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引论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WHO 健康定义 :健康是身体无病和心理健康即完整的生理 、心理健康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异常可能是严重的也可能是轻微的,严重的心理异常称为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的标准:生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主观经验标准⑴生理学标准⑵统计学标准 :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征和功能越是接近普通人群的平均值,越是心理健康;越偏离平均值,则心理不健康⑶社会适应标准 (受人本影响) :把心理健康描述为一种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较难达到的理想状态,并作为人们进行心理和心理卫生工作的标准⑷主观经验标准 :此标准体现了心理健康的主观感受性,认为心理健康与否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感觉,即个体认为自己是否有心理困扰,是否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2、心理卫生心理心理咨询(对象是正常人中有心理问题者)心理治疗(对象是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有心理障碍者)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⑴开设专门课程⑵全面渗透⑶学科教学渗透⑷个别咨询⑸团体咨询⑹创设有利环境二、 特儿与心理健康教育1、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是0-18 周岁 。

      2、特儿心理发展特点⑴特儿心理发展的一般性①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②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③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⑵特儿心理发展的特殊性①特儿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②特儿的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③特儿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明显差于普通儿童⑶特儿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3、特儿的心理问题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4、影响特儿心理健康的因素:⑴生理因素①遗传因素的影响②病毒和病菌感染的影响③脑外伤或化学中毒的影响④严重躯体疾病和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神经系统影响是儿童行为的主要因素)⑤生化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⑥微量元素的缺失的影响⑵心理因素①认知因素②情绪因素③个人因素⑶社会因素①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教养不当的主要表现:a 过度保护b 过度溺爱c 过度严厉d 过度放松e 教育过于随意②学校环境和教育方式③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④生活事件和环境变迁5、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意义:⑴对特儿自身的意义:①促进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②帮助特殊儿童调整自身③帮助特殊儿童最大可能地发展④促进特殊儿童尽可能多方面发展⑵对特儿家庭的意义⑶对学校教育的意义⑷对社会的意义6、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是多元的分三级⑴一级目标 定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发展为主⑵二级目标 定位通过心理咨询和解决心理问题,以预防为主⑶三级目标 定位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矫治为主7、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⑴针对性原则⑵主体性原则⑶发展性原则⑷整体性原则⑸活动性原则⑹成功性原则特儿心理教育的内容:问题预防行为矫治功能开发三、 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⑴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发生转移(预防和发展方向)⑵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共存互补(个别与团体)⑶关注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⑷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趋于整合(家庭社区学校)⑸逐步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⑺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2、国内现状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3、我国特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⑴对特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脱节⑶教育的实践缺乏科学性①个别化倾向②医学化倾向③课程化倾向④德育化倾向4、特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⑴补救性功能⑵预防性功能⑶发展性功能第二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一、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特殊儿童存在观特殊儿童发展观特殊儿童教育系统观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系统观1、特殊儿童存在观⑴特儿存在的客观性⑵特儿存在的一般性⑶特儿存在的特殊性2、特殊儿童发展观⑴特儿发展的可能性⑵特儿发展的现实性促进特儿发展由可能到现实的条件:⑴学校教育⑵家庭环境⑶医学手段和生物科技水平⑷物质条件⑸社会环境⑶特儿发展的心理动力:儿童现有的心理水平和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推动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提高。

      还必须恰当解决矛盾,进而是特儿身体和心理发展,最终成为适应社会的人3、特殊儿童教育系统观: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原理考察特儿的教育问题,并借助系统工程形成一系列整体性认识和动态性观念⑴特儿教育的基本态度——平等观:①教育起点平等——有教无类②教育过程实质平等——因材施教③教育终点平等——人尽其才⑵特儿教育的特殊需要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③教育任务的特殊性④教育措施的特殊性⑶特儿教育的全新理念:潜能观特殊教育理念的更新:①关注智能强项②开辟替代通道③设计多元策略④挖掘儿童潜能4、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系统观二、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论1、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成要素特点⑴概念: 在一定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特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模型、⑵构成要素: ①指导思想②主题③目标④程序⑤策略⑥内容⑦评价⑶特点: ①完整性②特点性③简明性④操作性2、特殊儿童教育模式的基础理论⑴特儿教育与生物学医学理论⑵特儿教育与心理学理论⑶特儿教育与教育学理论⑷特儿教育与社会学理论3、特殊儿童教育模式①医学——生物模式②心理学模式③教育学模式④社会学模式⑤系统学模式第三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1、心理教育的方法就是教师在心理教育影响下师生共同生活的方法,包括:认知改变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心理教育的方法主要特点(定义)适用范围主要形式运用要求认知改变法(理性情绪ABC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 儿童对心理健康的 认识 并使其 形成 正确 观点 的心理教育法适用于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儿童,如中小学生,无明显智力缺陷儿童1 运用语言文字改变认知(讲座、谈话、阅读、讨论)2 运用事实改变认识(参观、访问、调查)1 针对性, 2 趣味性, 3 时机性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儿童进行 心理 教育 的方法榜样的类型:1 伟人的典范, 2 教师的示范,3 学生中的模范1 选好榜样, 2 把握特点, 3 善于指导, 4 激发情感实际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儿童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 培养 良好 心理品质 的方法锻炼方式:1 实践活动, 2 布置任务, 3 纪律约束, 4 心智训练1 坚持严格要求,2 唤起儿童主动,3 注意检查督促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培养儿童 心理素质 的方法1 环境陶冶, 2 艺术陶冶, 3 人格感化1 创设良好环境,2 引导儿童参与,3 注意启发引导2、心理咨询方法(适用范围自己看)心理咨询方法基本原理或特点治疗方法策略补充: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分1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前意识无意识2 幼儿行舆论3 人格结构: id :快乐原则ego:现实原则super-ego :道德或原则表现:自我理想良心自由联想阻抗分析移情分析梦的分析病理学解释 :性的本能和欲望要求满足和实现治疗原理 :神经症的各种症状都是有意义的即有无意识的心理背景。

      无意识的心理冲突导致症状的出现,但病人意识不到冲突的实质,若冲突得不到解决,症状就持续 心分治疗原理就是把无意识转变成意识,认识症状的真正原因和真实意义,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心理分析法心理动力学疗法1 承认无意识存在与冲突2 承认人格结构论3 认为幼年创伤经历对人格重要影响4 鼓励患者讲出内心冲突,深入认识自已以获得领悟一对一谈话小组形式心理剧属于一种谈话治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简 RET-艾利斯ABC理论和 ABCDE 模型D劝导干预E治疗与咨询效果F 治疗与质询后的心感觉认知技术情绪技术 行为技术特征 :绝对化要求过度概括化糟糕至极化过程 :解说阶段证明阶段放弃阶段重建阶段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认为有机体都有一种天生的基本趋势,不利的环境条件使它扭曲或受阻,人就会感到不适或表现异常注重治疗关系而非技术不把治疗对象称为病人,而是咨询客人或来访者技术: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关注集体心理疗法团体——同质团体最大特点:儿童通过与集体其他成员的交流,增加对自己和他人了解,增进人际沟通能力,根据集体传达的信息和反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集体心理分析疗法集体行为疗法集体认知疗法1 规模结构 : 5-7 人严重的宜小年龄差距2 岁以下年纪小可混编青春期分组2 时间场所 :场所固定空间足够有吸引力 5-8岁 1h 9-12岁 1.5h 1-3/w或隔日一次3 解决的问题 :不良习惯问题学习困难问题职业问题人格发展问题积极心理疗法赛里格曼倡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解读,以此激发个人自身某些所固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使每个人都走向幸福彼岸特殊之处 :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和想象,以故事 作为治疗者和病人之间的媒介 ,在不与病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提出 改变其信念或观念的建议行为矫正法行为疗法行为治疗利用学习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解决人的不适应问题的方法。

      只标不治本)3、积极的概念及五个阶段:积极心理疗法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两种基本的能力:认知能力 和爱的能力 ,认知能力派生出守时有序整洁诚实等,有爱的能力派生出耐心时间交往信任信心等积极心理治疗的5 个阶段(与处理冲突相联系的):观察 /距离阶段 →调查阶段 → 处境鼓励阶段 → 语言表达阶段 → 扩大目标阶段4、行为矫正法的理论基础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学习理论斯金诺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治疗的各种方法都是有分别属于以上3 种原理的共同点事:行为是后天学习的获得的,不良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某种不适当的学习结果5、行为矫正的常用技术有哪些系统脱敏技术(治疗焦虑和恐惧)目标分层技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参与造型技术(示范情景诱导自我控制)行为矫正的主要技术和策略P85 6 系统脱敏法⑴系统脱敏法 :在放松的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和情景,以使个体逐步脱敏或适应⑵原理: 利用交互抑制原理达到治疗的目的沃尔普认为:焦虑和恐惧不能与松弛并存,他们相互抑制或排斥,而克制恐惧(焦虑)最有效的反应是肌肉松弛⑶步骤:①松弛训练②设计不安刺激阶段表③脱敏训练7、自律训练⑴原理:当人处于一种放松的自律性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中的一些过度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血液循环⑵步骤:①安静练习②四肢重感练习(从双手腕到双脚腕,从左到右,如果是左手者反之)③四肢温感练习④心脏调整练习⑤呼吸调整练习⑥腹部温感练习⑦前额清凉练习。

      8、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 ⑴原理:“以恐制恐” ,系统脱敏法的变形病人体验到最可怕的恐惧时,看到自己安然无恙,恐惧就会降低或消退⑵冲击疗法的操作:强迫儿童想象 恐惧(焦虑)的情境(物),使其体验强烈的焦虑,直至焦虑反应消退,然后给予新的刺激,再引起高度焦虑,如此反复,达到焦虑明显消退⑶暴露疗法的操作:儿童面对或接触 焦虑的 真实情境 ,使之经历强烈的焦虑,并认识到 自己的焦虑毫无根据,从而消除焦虑9、厌恶疗法又称厌恶条件法、回避学习法:对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施加不愉快的体验:电击药物言语责备,利用痛苦刺激替代异常行为的快感,从而减少或消除异常行为以毒攻毒” :酗酒贪食强迫症性心理异常的治疗10、正性强化又称为阳强化,根据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运用喜好的刺激做练习的强化物,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几率11、负性强化 :运用令人讨厌的刺激使人产生厌恶感,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几率12、惩罚 :施加 惩罚和 取消 正强化物, 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几率:暂时隔离法矫枉过正法⑴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前者后果是不愉快的,后者是愉快的,负性强化更具有积极意义⑵惩罚方法适用: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的治疗:攻击性行为违纪脾气暴躁伤人及自伤行为13、消退法 :停止强化,使行为出现的几率降低;或停止惩罚,使原本减少的行为又增加14、代币制又称为标记奖酬法:用代币充当强化物矫正行为,代币累积起来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