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与价值.docx
8页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内容提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学理论为指导,对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从纵向到横向,从历史渊源到现实,论述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中,“人”的内涵,“本”的内涵,“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价值方面,论述了对人的价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及意义[Keys]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内涵价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是在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形成的,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要飞跃和升华它为进一步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端,强化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保证正确的思想理念确立后,关键问题是要对其内涵和价值的全面深入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价值是丰富深刻的许多同志虽然已经“熟知”,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应当认真下一番功夫真正学懂弄通,从而增强贯彻执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理念的自觉性、坚定性、科学性和全面性本文就此谈几点学习的心得体会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以人为本,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重要思想,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值得关注和珍视的精华之一。
在我国古代,以人为本首先是从治国理政角度提出来的,早在2500年前,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就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他在《管子霸言》中说:“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讲:“民为贵,君为轻汉朝的贾谊更明确地提出:“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经过历代明君贤臣和思想家的不断阐发,人本思想逐渐成为系统的治国理政思想理念同时,它也必然反映到教育思想上来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以儒学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在人类文教历史上开创了最早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内涵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师爱生,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启发式、对话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等可以说,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人本教育的始祖,其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永放光辉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早期的智者主张以人为中心著名智者普罗泰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被马克思誉为“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的伊壁鸠鲁在雅典创立了“伊壁鸠鲁花园”学校,他反对宗教,提出了一种“个人快乐主义”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最大的幸福——快乐,即“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真正兴起,是在经过一千多年的封建神权的黑暗统治以后,到14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和18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人本主义思潮汹涌澎湃,锐不可挡其内涵主要是反对封建神权专制、强调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和人的现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封建神权专制被冲得落花流水,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大发展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上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早已有了相当充分的显示以人为本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繁荣,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上的人本主义思想难免具有片面性、非科学性、甚至是虚伪性和欺骗性例如,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其实质是为巩固封建专制服务的民本”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西方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广大工人为本,而是以资产阶级为本,以金钱为本其结果导致人的严重异化,人性和人的本质的丧失真正科学的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内涵的新探索我们今天所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学理论为思想基础的。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即批判地继承了中西方千百年来人本思想的优秀成果,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诉求其内涵比以往任何人本主义思想更丰富、更深刻、更科学以人为本中“人”的内涵要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其首要前提是正确认识人不知道人是什么,就不知道人的本质是什么,何来以人为本?然而,人是什么?在马克思之前的数千年人类历史中,有无数哲人和智者苦苦思索人的奥秘,虽然也取得不少成果,但都没有找到科学的答案这是以往人本主义非科学性的思想根源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象化、客观化的哲学范畴,是对具体人的高度抽象的把握,或对人类的一般概念它既是指现实的、具体的人,又是对所有人的泛指对不同的主体来说,人的含义也不同例如,对国家来说,“人”是指全体公民;对教育来说,“人”是指全体师生员工更重要的是人的本质内涵及其规律性人的本质内涵主要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或意识属性)人是这三大基本属性的统一体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的生物性或生理性,人为了生存和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行等,这是不可忽视的、最基本的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是人最重要的属性社会属性包括群体性、交往性、合作性等人的精神属性或意识属性是人类“最高的精华”。
人的这三大基本属性尤其是后两种属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形成和发展的而人的生成和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实践人是在社会的劳动实践中生成的,也需要在劳动实践中发展其次是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规律人只有在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个性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和创造性人的内涵远不止以上几点,笔者认为这几点是教育工作者起码应当了解和把握的以人为本中“本”的内涵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它具有根源、基础、主体、中心、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多重意义它不是无的放矢的泛泛之语,在现实中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其一,针对人的依赖性、依附性、消极的受动性,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以及独立人格;其二,针对人被边缘化、过度功利化和“社会本位”,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其三,针对人被手段化、工具化,甚至商品化,它强调人是目的,一切为了人的自由和发展,为了人的品格的提升和完善,为了人的自由和幸福人本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及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直接为成人、立人、发展人、完善人服务的工作;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人的潜质潜能开发为目标的实践活动与其它领域的工作相比,它具有特殊的人本特性和人本要求1.要突出人性化、人情化和人文关怀。
人本教育切忌枯燥无味的说教和居高临下的训诫教育的真谛和本质是珍爱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自然法则,提供心灵的营养,激发生命的潜质潜能,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真诚而深切的爱,是人本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所在,没有这种生命之爱,就会偏离以人为本的方向,因此,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中都要突出人性化、人情化和人文关怀2.关注人的主体性和自由个性这是对德、智、体、美等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化和升华主体性即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个性即人的独特性忽视主体性和个性的“全面”必然是平庸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忽视甚至泯灭人的主体性和自由个性,使人的发展丧失了根本性的内在动力,只凭外在的灌输和雕塑,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应当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不可强求整齐划一,不可“模式化”,也不可苛求“全面”人的全面发展永远是教育的目标但对现实中一些有个性的偏才、奇才和怪才,应当善待和鼓励,全面的引导和教育是应当的,但不可用“全面”否定和压抑他们3.坚守人的价值尺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导向它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解放人、发展人、完善人和依靠人。
它强调以人为价值尺度,用人的尺度来评价和衡量一切关于教育的举措和活动、一切教育的成败得失对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价值的思考何为价值?价值对人来说既浅显又深奥,既简单又复杂最简单和浅显地说,价值就是对人“有用”但它不仅是一个频率很高的日常生活用语,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具有丰富和深刻内涵的哲学范畴考察某个事物的价值,一般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对具体个人的价值;二是对某群体或某事业的价值;三是对整个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价值从这三方面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每个教育对象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对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一,人本教育思想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崇教师把学生作为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主体,师生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着学生转;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不是以知识的记忆和储存为主,而是以人格的培养和人的潜质、潜能开发为主人本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同时强调主体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其本质是真正的创新教育,因而更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现代化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辈出。
其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从理论上看,一切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其重要根源都是没有真正牢牢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极左”时期,教育曾经“以政治为本”,“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以知识为本”,“以科技为本”;而“应试教育”则是“以考试为本”,“以分数为本”等等,都没有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核心理念的重要深化,飞跃和升华,是真正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的理论,它具有最高的理论价值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看,我国教育面临着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同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一是“应试教育”弊端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侵入,学校教育出现市场化商品化的错误倾向,有个别高等学校也出现了领导层的腐败和“学术腐败”现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有力的措施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和核心理念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同各种偏向和不正之风斗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其三,从社会价值来看一是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全面开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而在生产力三大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工具)中,人是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是惟一能动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力量。
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出发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张扬人的优良个性,促使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开发人的创新能力从以上两方面看,以人为本是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与发展动力的全面开发二是对国家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对现代的国家发展来说,重要资源不是物,而是人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是人才竞争,而人才在教育从青少年教育到老年教育,以人为本,层层开发人才资源,形成全面开发人才资源的新局面但是,教育也是“双刃剑”,正确的,好的教育能出人才,错误的,坏的教育则压抑人才,甚至扭曲、泯灭人性,毁灭人才解放后几十年,我国教育虽有较大的发展,其成就不可磨灭但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关键是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所以一直培养不出国际一流人才,国内十几亿人口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出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的早在孔子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大行人本之风,学术自由,百家争鸣,不论在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方面都领先于世界,从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坚信: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就一定能够再度培养出大批国际一流人才,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