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祭祀制度.ppt
18页西周的 祭祀制度(一)祭祀的对象、分类、方法《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尚书·尧典》:“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汉代马融注曰:“三礼,天神、地祗、人鬼之礼”以此来看正好可将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按祭祀活动举行的时间来划分,祭祀可分为礿(yuè)、禘(dì)、尝、烝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禘、礿,阳义也尝、烝,阴义也,禘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就是以这种方法来区分四时的祭祀明目 按等级规模来看又可分为大祀、次祀和小祀立大祀,用玉帛牲栓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郑玄对此注解曰:“大祀,天地次祀,日月小祀,司命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土神和谷神)、五祀(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中溜(土地神和宅神))、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另按举行的场所不同可以分为内祀和外祀于城内祭祀叫内祀,在城外四郊举行的祭祀称为外祀这在《礼记·曲礼上》中有体现,“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说的就是这个内容具体而言外祀主要包括郊祭天地、日月、四方五帝山川等,内祀主要指祭祀宗庙、社稷。
除此之外《礼记》还用种种不同的字眼来区分不同的祭祀仪式,比如祀、祠、祭、望、登、告、荐……等等,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祭祀活动的繁盛1.上帝:东郊青帝 配帝:伏羲 从祀官:句芒 从祀星:岁星 另有从祀:三辰、东方七宿 (代表:春天神兽:青龙五行:木) 2.上帝:南郊赤帝 配帝:神农氏 从祀官:祝融 从祀星:荧惑 另有从祀:三辰、南方七宿 (代表:夏天神兽:朱雀五行:火) 3.上帝:中郊黄帝 配帝:轩辕 从祀官:后土 从祀星:镇星 (五行:土) 4.上帝:西郊白帝 配帝:少昊 从祀官:蓐(rù)收 从祀星:太白 另有从祀:三辰、西方七宿 (代表:秋天神兽:白虎五行:金) 5.上帝:北郊黑帝 配帝:颛顼 从祀官:玄冥 从祀星:辰星 另有从祀:三辰、北方七宿(代表:冬天神兽:玄武五行:水) 柴即是用燔(fán)烧柴堆的方式,以升腾而上的烟气让神灵感知,一般还会在柴堆上放上玉帛等祭品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祭祀天神的《周礼》中记载的禋(音yīn)祀、实柴、等都是用此种方法作为感应神灵,请求神灵降临的手段。
灌又称灌鬯(音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一般指的是将掺合了香草酿制而成的香酒浇在地上目的是让酒的香味下渗到地底,使居于九泉之下的祖先能够感应 焚香将香蒿(一种香草),黍、稷一起燃烧,让香气四溢,神灵可以籍此歆飨黍稷等祭品的方式 埋、沉这通常是祭祀山林川泽的方式祭祀川泽时将玉帛牺牲等祭品抛入河川湖泊中献给神灵祭祀山林时则将祭品掩埋于山林中 血祭将牲血滴在地上以望下达于九泉之下的神灵,同“灌”的方式很相似 疈辜疈(音pì),剖,剖开郑玄注日:“疈,疈牲之胸也,疈而磔(zhé)之疈就是剖祭牲之胸,辜是将剖过的牲体进一步分解,以祭祀四方百物(二)祭祀制度中的具体等级规定天子郊,春礿,夏禘,秋尝,冬烝祭天地,祭四方,祭日月星辰,祭山川,祭五祀,祭天下名山大川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以牺牛天子社稷皆太牢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歌《清庙》管《象》,舞《大夏》、《大武》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祭社稷,祭名山大川在其地者,祭五祀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以肥牛。
诸侯社稷皆少牢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大夫祭五祀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与庙而三以索牛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士祭其先一庙以羊、豕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平民祭于寝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祭祀种类祭祀对象庙制用牲用乐礼器1.祭祀的对象据甲骨文专家陈梦家先生在对殷墟卜辞所记录的祭祀对象所进行的统计,按这种三大类的归类方法,当时的祭祀对象已有:天神: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地抵: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人鬼: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这是殷商的情况,及至西周,这些神明祖先大多也还被列入祀典加以祭祀2.庙制在古代中国“宗庙”是专门用于祭祀活动的处所,它将祭祀活动的场所与世俗的居所明确区分开特地兴建的宗庙不仅让祭祀更显庄严神秘,而且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神明、祖先的英灵都是极为神圣的,将他们的牌位供奉于庄严的宗庙是对神明、祖先最恭敬的礼遇,而且有这样一种专门的场所,也更便利神明、祖先降临并歆飨供奉,进而赐福于己西周关于庙制的规定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庶人祭于寝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没有特定的宗庙,只能在自己的居所祭祀3.用牲“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示尽物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在《礼记》的记载中,提到过的祭品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牛、羊、猪,玉、帛、酒、时令蔬菜谷物等但是具体而言不同阶层的祭祀所用的祭品又是有等差的先秦时用牲有太牢、少牢之分,单用牛或牛、羊、猪并用,称之为‘太牢之礼’,规格较高用羊、猪,或单用羊叫‘少牢之礼,规格较太牢低”《周礼·秋官司寇》谓上公“礼九牢”,诸侯诸伯“礼七牢”,诸子诸男“礼五牢”天子祭祀先王所用牢的数量是十二,这是周礼中用牲的最高数4.用乐《周礼·春官·小宗伯》称:“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同“悦”)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在此舞乐被认为可以使鬼神感知并降临,所以祭祀时一般会有舞乐náo)(bó)(chún)“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裸,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舞于《武宿夜》”,此处讲的是西周的规定,认为祭祀中有三件很重要的事情,其中提到歌唱没有比升堂而歌更重要的了,而舞蹈则没有比《武宿夜》舞更重要的了。
《礼记·祭统》在叙述成王、康王为追念周公的功勋而特赐鲁以祭祀中的某些特权时,这样说:“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yì)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由此我们可知乐人上堂歌唱《清庙》,下堂用管吹奏《象》,用八列的舞队表演《大夏》舞,这是天子的舞乐规格,而不是一般的诸侯,大夫、士可以随意使用的5.礼器(gǔi)(xǔ)(yǎn)zhì(三)对违反祭祀制度行为的惩罚《礼记·王制》有:“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在这个规定中称对山川之神有不祭祀的就是不敬,不敬则国君就要削其封地,对宗庙有不顺的就是不孝,不孝者则国君就要贬低其爵位,对礼和乐加以改变的就是不从,不从的国君就要流放等等显然其中明确提到了对违反祭祀制度的处罚,这也说明祭祀的风俗、习惯自从被纳入礼制体系上升为国家制度后就有了强制性,国家用强制力保障祭祀制度的实行,有破坏这种制度规范的行为出现,则封建国家就会给予相应惩处。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