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福院教学课例.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8714617
  • 上传时间:2023-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全册第23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二、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2)感受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区别和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应用.(4)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维的价值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引例、判定定理1 难点:探究判定引例、判定定理1的证明过程.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联系? 2、 到目前为止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几个?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提问既起到复习旧知识又起到引出新问题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1探究1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的长度,AB/BC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L5,再度量AB,BC,DE,EF的长度,AB/BC与DE/EF相等吗?2 归纳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学生亲手实践2、学生理解3、边听讲边思考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的准确性,理解,消化主要知识(三)、思考思考:在△ABC中,DE//BC,DE分别交AB,AC于点D,E,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定理的发现体验(四)、探究2 问题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边长度的比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问题2:你能证明它吗?按照要求动手画图,然后分小组交流探索证明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并逐步渗透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的能力(五)、应用P73、练习1,2,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交流巩固所学的知识(六)、课时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获得哪些收获?(1) 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学生归纳总结、交流、体会、反思。

      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系统整理知识七)、课后作业P79、2,3(1)按要求完成加深认识,深化理解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探究的过程,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通过基本图形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要抓实质,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方法,并且结合图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他人的意见,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九、 教学后记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实录与评价:一、 教学实录:(1)复习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什么是相似形),学生思考回答2)问题探究 指导学生看书,适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归纳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先阅读教材再小组合作解决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两个三角形中,从边角来看,已知条件是什么?边成比例吗?学生观察,凭感觉猜想三角形相似。

      4)组织学生训练,巡回,对重点问题进行强化,点拨方法,总结规律,对于共性问题,做好补充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并分层次布置作业二、 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合作交流,重视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反思:这节课,在整体的把握上还是不错的,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一点点的往下进行但是在学生的引导上还有不足,需要做更具体的学情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备好每一节课当然通过分析教材,一番苦功没有浪费,在内容的讲解上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详略讲解得当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会尽量的扬长避短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