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论文:试论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定稿).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2176793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0.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史小平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望城410200[摘要]诗歌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块瑰宝,如何跨越时空翻译这些诗歌,不仅是 对译者中英语言能力的挑战,而且是对译者中西文化内涵的挑战,更是对译者中 西文化的差异感和文化自觉度的考验本文从翻译冃的论的视角出发,以具体的 译例来验证n的论对诗歌翻译的适应性关键词:冃的论;诗歌翻译;翻译策略On the Influence of Skopos Theory on the Trans la tion of PoetrySHI XiaopingHunan Information College, Wangcheng, Hunan 410200[Abstract] In 1970s Vermeer, a founder of Functionalism, established skopos theory, which is a kind of translation viewpoint that considers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and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or function that the translation tends to achieved.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skopos theory on the poetry translating .[Key words]Skopos theory; poetry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radegy引言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冃的论,将翻译研究 聚焦于翻译冃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冃的决定的。

      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笔者试从中西方诗歌的翻译为例, 探讨1=1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翻译冃的论冃的论是弗密尔二十卅纪70年代创立的,他指的冃的是指某个译文或翻译 行为的冃的冃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 的H的根据弗密尔的分析,翻译行为可能有三种冃的:(1)翻译过程中译者的 基本冃的(如可能是“为了谋生”);(2)冃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冃的(如可能 是“为了启发读者”);(3)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冃的(如“为体现源 语结构上的特点而采用直译法”)(Venneerl989a:100)o弗密尔认为:翻译不能 被看作是语言间一对一的转换,而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因而需要有一•种文化的理 论来解释交际情景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言语和非言语情景因素Z间的关系这就是 弗密尔将其理论称为R的论的原因弗密尔认为人类活动是有冃的的,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他提岀的冃 的论包含冃的、连贯、忠实三大原则,冃的原则是总体性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 于冃的原则在翻译中决定翻译冃的另一个重耍因素是受众或称为预期的冃的语 接受者或听众,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要。

      每一 个翻译作品都是针对预期中的听众的因此翻译是在“冃标语情景中为某种H的 及冃的受众而生产的文本”(Vermeer 1987:29)冃的论问世以来,褒贬不一诺徳1997年归纳总结的十条批评,其中有一 条:功能冃的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下文将以具体的译例來验证FI的论对诗歌翻 译的适应性二. 中西语言及文化特点比较翻译研究离不开语言对比研究对两钟语言不同Z处的深刻认识,有助丁•提 高语际转换的效率和质量许多中外学者认为,英汉语法最基木的差别是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的对比重形合的语言注重以形显意,句子各 成分(包括单词、短语、分句)Z间的逻辑关系靠关联词等显性连接手段来直接 标示,句子结构比较严谨但缺乏弹性;重意合的语言注重以意役形,句子各成分 Z间靠隐性连贯、逻辑关系和叙述的事理来间接显示,不用或少用关联词,句子 结构比较松散但富有弹性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 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连淑 能1993, 46)和英语的形合形成对照的是汉语的意合,即“造句注重意念连贯, 不要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泄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连淑能1993, 46)。

      有些语言学家用植物作比,把英语句子的结构称为“葡萄 型“结构,意为在短短的主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汉语句子因为 很少叠床架屋,节外生枝,而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延伸,因此被称为” 竹竿型“结构(王寅1990, 42)o翻译意味着文化的比较汉英语的这种语言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 异,进而反映了哲学观和文化心理的差异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主 客统一,西方哲学强调“人物分立”,主客对立如季羡林先生说:东方文化体 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基辛格博士认为:东方人的思维习 惯是“异”中求“同”,西方人则是“同”中求“异”从根本上了解英汉语言和 思维习惯的基本差异,对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三.冃的论对诗歌翻译的适应性在中国人看来,人的“思”、“意”、“情”、“志"“神”、“气”等等都与“言"一脉相通,互为内外表里第一,汉语注重主体意识,而不执着“意”与“形” 的丝丝入扣,讲求“尽在不言中”汉语主体意识注重以“以意役形”的意念机制, 从思维和认知方式来说就是主体意识的积极运筹,不必期待“形”来作终端规管 和制约第二,汉语注重“意”,所谓“以意为主”就是形成主轴。

      这里的“意” 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内容,所谓“意定形随”(内容决定形式)或“形随意定” (形式无法超越内容);二是指情意,情寓于意;三是指意念,以言表意述志, 是指交流中的人要用自己的意念、意识去意会、解读对方Z志第三,重直觉感 应、重交流中的语感中国人的审美形态是将客观世界的美内在化、自然人化, 赋以“生命的真实”汉语体现的就是这种艺术,也是与维根斯坦所谓的“生活 形式”最贴近的艺术:汉语中最生动、最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常常是最富于美感 直觉的表达式,我们只耍读到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 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就能领略一二汉语可以说是一种 直觉演绎的最佳工具弗密尔认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准则都是“冃的准则”,冃的准则是 用来解决意译和直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灵活的译者和保守的译者等总让人 进退两难的问题也是说特定翻译任务的FI的要求的可能是直译,可能是意译, 也可能是介于两者Z间的具他策略,这都是依翻译所服务的FI的而定戸的准则 并不意味着好的翻译就因此耍符合或适应冃标语文化的行为方式或期望值源语 文本作者提供信息时,考虑了其预期的源语文化读者的兴趣、期望、知识水平和 环境限制因素。

      在翻译中,译者是源语文本的真正接受者,因此译本当然是按照 译者对读者的需要、期望、已有知识等的设想来完成的文本在接受中产生意义, 也只对接受者有意义同一文本的语言材料,对不同的接受者(甚至同一接受者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有多少个接受者,就有多少个文本(Nordl992b:91)o汉语古诗是句句押韵,也有用隔句韵唐以后的近体诗一般采取隔旬押韵,把韵脚固定在偶句上尾韵的作用主耍是审美反面的,语义信息是其次谐韵除了使诗句平添音乐性外,还使读者产生期待、产生共鸣、产生满足这是不少人主张译诗必须押韵的原閃试比较杜牧的《山行》与孟浩然的《春晓》,前者被译成无韵诗,后者被译成有韵诗的效果:例1:《山行》Travelling in the Mountain远上寒 1丨1石径余斗,After I climb the chill mountain's steep stone paths,白云深处有人家Deep in the white clouds there are homes of men.停车坐爱枫林晩,I stop my carriage, and sit to admire the maplrgrove at nightfall,霜叶红 丁•二月花。

      Whose froze leaves are redder than the flowers of early earlySpring.R. H. Kotewall 译《春晓》A Spring Morning春眠不觉晓,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处处闻啼鸟Not wo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夜来风雨声,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花落知多少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许渊冲译诗歌中的韵是一个重要的音美因素特別是在汉语中,“声韵和谐”指“声韵调”的配合,是构建因美的必要条件通过以上两位中西译者对中国古诗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R. H. Kotewall 根拯受众的不同,在语言上采取了遵循英语形合特点的变通策略,照顾了西方读 者实际理解能力,但在文化因素处理上未能完全体现诗的意境而许渊冲凭借深 厚的汉语功底,以诗译诗,给中西方读者,特别是中国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美妙 的春天的景象,满足了读者听觉、视觉及心理上的要求,达到了翻译的预期冃的, 因此以上两首古诗的翻译都是成功的。

      文字形体审美信息的共同特点是直观性,因为它常诉诸于直接的形态示意 以下是现代诗人Roger McGough利用形式手段体现巧妙的构思写的一首诗诗 中以一道竖线寓意网球场的网,颇有新意这种诗被称为“图象诗”,可以给人 以视觉上的新奇感,中国诗论中叫“诗趣”不同的交际功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如果翻译的冃的是为了保持原文原有 的功能,就要用译语文化的标准对功能标识进行改写否则,若将源语文化的功 能完全复制到译本,就可能导致译文接受者将其解释成另一种功能例 2: 40-LoveMiddle1 agedcoupleplayingten-niswhenthegameendsandtheygohomethenetwillstillbe tweenbethemRoger McGough (1937-)40-0中夫打网打回年 妇 着 球 完 家这首诗的文本功能主要是表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创意诗的题FI是40-Loveo在网球比赛中,love是零分,41是满分40・0意味着一局球赛即将结 束这首诗虽然看上去是游戏Z作,但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诗人着意耍给人一种 新颖奇特、不同凡响的感觉中间的竖线象一道球网,两边的文字好像网球落地, 构思精巧独特。

      译文22个字也分别落在球网的两边,暗示着这对中年夫妇的婚 姻可能面临着危机这样一来,译文从文本的内容到交际冃的都与原文相同,同 时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与原文儿乎完全对等,可以说是对原文最大限度的 忠实模仿,正如弗密尔所指出,这可能就是文学翻译中人们所期待的形式 结语综上所述,从以上诗歌翻译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