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doc
8页苏教版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何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_________________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请将原文中缺失的句子填写到下方的横线上[2]给短文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盖:(_______) 窥:(_______)士人:(_______) 下流:(_______)[4]下列选项中,与“河伯之观海”的“之”用法一致的是(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结合选文,请你谈一谈为何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孤:幼年丧父③荻:芦苇秆④闾里:乡里⑤士人:读书人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①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酬报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人物内容欧阳修匡衡家境________勤学而无烛读书遇到的困难________邻居有烛而不逮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成就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一)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③?”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①尝:曾经②戏:玩耍③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④瞳子:瞳仁二)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鉴赏感悟:本文描写了徐孺子的机智风趣,把一个问题巧妙地回答到极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1]文段(一)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二)读懂它的意思[2]根据文言文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①尝: ②戏: ③邪: ④瞳子: [3]与文段(一)中“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 ”画出[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人语之曰”,“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与杨氏之子,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大家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2)惟读书是务[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课外阅读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3)公将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6. 课外类文阅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故意,有意;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____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2)学而不思则罔[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7.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注释:(1)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2)以:把乃:于是3)欲:想,希望知:明白[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1)何氏之庐也庐:________________(2)人问其故故:_________________(3)即遣还外遣还:_______________8.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鉴赏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盖士人读书__________(2)第三要有恒__________(3)如井蛙之窥天________(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古文阅读赵普读书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①,阖(hé)户②启箧(qiè)③取书,读之竟日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hōnɡ)⑤,家人发箧视之,则⑥《论语》二十篇也注释)①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②阖户:关门③箧:小箱子④竟日:整天⑤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⑥则:乃,就是孙权劝学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①谓:告诉②当涂:当道,当权③治经:研究儒家经典④涉猎:粗略地阅读⑤士:读书人[1](理解词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普少习吏事(__________) (2)及为相(__________)(3)家人发箧视之(__________) (4)肃遂拜蒙母(__________)[2](合理选择)下列加点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体会含义)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辨别)仔细研读两则文言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