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遂川县中考物理阅卷分析.docx
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遂川县中考物理阅卷分析 2022年遂川县中考物理阅卷分析 康水龙、廖章钧 一、试题概况 1、试卷布局 今年物理中考与以前和很大的变更,主要表现在: 1.填空题的题量和所占分值,没有变化,8个小题,每题2分,保持每空1分不变,总分为16分 2.选择题的个数和分值不变,6个试题20分,其中4个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2个不定项选择题,每个4分 3.删去作图题和简答题题型,将作图题、简答题融合都其他题型之中第三大题为计算题,试题个数3个,分值改为24分计算题的排序方式由易到难,形成确定的梯度 4.测验题,试题个数2个,分值为16分测验试题分为两种:(1)根本仪器、仪表的使用(10种根本仪器仪表)(2)根本测验(直接测量型9个、间接测量型6个、查看型测验5个) 5.探究题,试题个数3个,分值为24分 2、考试内容 内 容 考试题号 考试内容 质量、浮力、压强、描述运动的快分比值 例% 1,2,3,4,5,6, 力慢、 功、功率、机械运动、声音、9,13,15,18(2),52 52 学 二力平衡、容积、密度、刻度尺、19 ,20 22 机械效率 杠杆、压强 电压、识别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 电1,8,12,14,16,滑动变阻器、磁生电、电压表、电30 30 学 18(3,4), 21 流表、电路、电能表 热物态变化、比热容、热效率、温度 10,17,18(1) 13 `13 学 计 光 学 7,11 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与反射 5 5 3、试卷特点 ⑴试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试题有益于引导教师关注平日的教学,有益于宏大物理教师积极自觉去研读、理解课标,参与教学改革,积极研究教材教法,进而更好的举行教材处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而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 ⑵试题能反映三维目标的要求 提防双基的测验,提防过程与方法的检验,提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⑶试题提防STS,时代气息浓郁 充分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本次命题尤其提防利用社会热点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情境我们不难看出众多的生活与物理的“对话” 例如T8 汽车中转向灯的考察,T9限速标志/限载标志/禁鸣喇叭/等图片,T10 成语与物理的联系T17 电磁炉/电饭锅 T18 温度计/刻度尺/电能表等 ⑷试题提防了测验才能的测验 物理学科是以测验为根基的学科,物理测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起着分外重要的作用 ⑸试题联系生活、社会与科技;关注学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提防测验科学探究才能和科学方法等 二、各小题平均分、得分率 得分率% 73.75 53.50 47.13 66.75 68.75 66.25 49.5 5.57 5.9 11.1 4.17 小题 总分值 平均分 1-8 15、16 16 11.8 16 17 8 18 8 5.34 19 8 5.5 20、21 16 10.6 22 8 3.96 8.56 3.77 平均分 11.56 11.05 5.63 (去零分) 得分率% (去零分) 72.25 69.06 70.38 69.63 73.75 69.38 52.13 三、考生答题质量分析 1、填空题: 此题总分值16分,主要考察到了电压/质量/浮力/压强/功/功率/参照物/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电路的连接/电路的组成等。
共8个小题错误率最多的要数第8小题的第一个空,误填了串联,可能与学生平日的思维有关系,看到了“同时”这两个子,就不看题目直接填“串联”主要理由还是学生双基学识不清所造成的还是就是第7小题,好多学生只能做对其中一个空,学生还是没有记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第6小题,参照物的选择,也有不少学生没有做到,第3小题的第2个空格,好多学生写成压力,而没有写到压强结合这些题目,都考察了学生平日对根基学识的理解,但是错的不少,究其理由,理应是双基学识不清导致而成的 2、计算题: 此题总分值24分,主要考察到了容积/密度/欧姆定律/电压表/电流表/焦耳定律/热效率等共三个小题第15小题,题目很轻易,但是做错的又有好多,主要还是在第2小问,学生误以为“一致的容器装不同的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其实不是,而是“一致的容器不管装何种液体他们的体积都是一致的”还有就是学生没有理解题意17小题,学生不知道怎样求热效率等第16小题,绝大片面学生都能完成做正确计算题的考察留神有阶梯的考察 另外17题,得分率是最低的,只有47.13%,好多同学根本就没做,看到繁杂一点的计算题就有一种畏惧心理,但做了的同学得分率是70.38%,还是对比高哟。
3、测验题: 此题总分值16分,主要考察到了温度计/刻度尺/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找错误/电能表/斜面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共2小题分别是(1)根本仪器、仪表的使用(2)根本测验的考察第18小题的1,2问,考到了温度计,刻度尺,大多数能做到,第3小问,对的学生较少,好多学生答题偏离题意很远,答题不知所措,不解题意第4小问的第2个空格做错的最多,还是没有理解题目意思第19小题,滑轮组的绕线方法错了较多 4、探究题: 此题总分值24分,主要考察到了杠杆平衡/欧姆定律的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因素等共3小题第20小题,考察到了杠杆平衡以及操纵变量法大多是学生能够做到,第21小题,探究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还有就是“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不知道要操纵“导体两端的电压要确定”还有也是操纵变量法的考察,第22小题,好多学生没有做到确定b的位置,没有做到主要理由还是双基学识不清 四、学生答卷中展现问题的理由 1、双基学识不清 物理的根本概念和规律,在平日的学习中一味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留神概念中的关键词、特定条件等,不能生动运用所学的物理学识与物理规律,导致解题时展现判断失误。
一些较为明显的失误 2、审题才能不强 专心阅读与高效阅读是学生解答的关键前提有些学生平日学习中养成莽撞大意的不良习惯,更加是一些常见的根基题和训练屡屡的熟谙题目,在解答时受到“思维定向”的影响,自持胸有成竹,审题时一目十行,未看清题意或遗漏了题中的某个条件而失误如第16题的坐标的理解不透造成画图错误等等; 3、答题模范不实 学生答题不留神模范,有相当一片面学生缺乏物理学习中的学识素养,没有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问题答题习惯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分外肆意,不模范的文字表述更加是在计算题中无公式、错公式、公式中的物理量注脚符号缺失、混乱,计算结果无单位、单位错误、结果计算错误等有较大面积的存在; 4、学生测验才能不强 平日做测验少,讲测验多;演示测验较多,学生亲自操作少测验中的有关技能和测验方法(天平的调理和使用、电路实物图的连接等)是务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测验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和落实的,物理这门科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建立在大量的测验根基之上的 五、教学建议 新课程新理念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确保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同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查看、斟酌和分析身边生活、生产、科技中的物理现象,创设情境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物理课堂课外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的乐趣,巩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仰与决心。
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留神以下几点: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理应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实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对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表达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斟酌、创新思维的才能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 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发的一些栏目的议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大量扶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学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3、提防课堂实效,让教学围围着问题而开展 在进入课堂之前,对课堂中可能的处境都举行了很好的设计。
要真正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问题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线索,不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围围着“问题”这一中心而举行只有我们在每节课实时解决了学生脑海中的不惑,学生才更会有兴趣去探索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 4、提防概念与规律教学,用教学聪慧去引导学生理解与掌管学识 对于物理教学中展现的根本概念与根本规律,有片面学生依旧是靠“死记硬背”来熟悉的,如此一来,学生对学识点理解多是模糊不清的当学生遇到新的物理情境下的条件变化时,就会束手无策,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学识与规律而失分因此,对于“双基”学识的掌管与理解,我们不能只停留于学识的表层上,理应引导学生作深度理解 5、重视测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和科学素养 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学生测验,要指导学生专心研究,明切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测量和所得结论,做到会测验操作,会正确处理数据,会分析结论;对每一个测验,都要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减小误差;对课本中的演示测验和小测验也要弄清其现象、过程和原理在“做”中明“理”,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与实践,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运用测验器材或通过身边一些物品自制的“测验器材”大胆举行科学测验,通过自己的对科学探究的体验来学习新学识、新规律,真正体会到“以物明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真谛。
6、留神答题模范,养成严谨、科学、模范、切实的解题习惯 为了扶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应在平日的试卷、作业批改和讲评中从严要求,在复习过程中的强化学生答题的模范意识,要求学生先分析过程再列式求解,要防止学生把物理问题数学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理评分原那么和物理试题的赋分方式,确保学生合理答题、科学答题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