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音视频制作重点.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36124984
  • 上传时间:2023-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9.3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一) 声音对视听媒介而言,各种声音及声音的不同组合方式,被分成三个范畴:语言、音响 音乐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厂播新闻的传播符巧现场语言现场音卩音乐符号屏幕文字画内文字表情符号服饰符号播音语现场语書现场音响一、语言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在新闻类广播电视当, 中口语的基本形态有三种: 新闻播音语言、新闻述评语言、实况语言实况语言与现场实况语言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与语言事实直接相关的现场有两种:一种是事件发生现 场,一种是新闻采访活动现场两种现场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不受传播活动的影响而 自发出现的,而后者则是由传播活动所引发的在实践中二者可以重合我们把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事实叫做现场实况语言 实况语言的特点:(1)与信息发出者关系:实况主体语言(2)与语言环境的 关系:实况语境(3)信息形式:情境言语二、音乐音乐是通过组织声音(主要是乐音)表现情感的艺术它与组织声音(主要是语 词)表达思想的语言,构成了现代人类声音表达的主要方式广播电视中音乐的存在形式有三种:一种叫做音乐节目;一种叫做节目音乐;一 种叫做实况音乐。

      一)节目音乐节目音乐在节目中主要发挥如下作用:1、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 情绪力度,烘托气氛2、作为编辑手段,突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3、 作为声音标志4、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5、填充时间空档(二)实况音乐 实况音乐与实况语言一样,也有是否有“现场”之分对新闻性节目而言,为了 展示某人的演奏技艺或是某乐器的声音效果,重复采录便无损其真实性;仪式性音乐 事件现场的音乐等现场意义很强的实况音乐,则与现场真实性的表现密切相关,不可 采取事后配音的方式实况音乐不仅可以作为事实性要素发挥传播作用,将其当作节目音乐,用来强化 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创造蒙太奇效果,往往也可以收到很好的综合效 果三、 音响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可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两种一)实况音响实况音响是再现出的现实世界中自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自然界运动发出的雷 声、涛声、风雨声;人和动物在活动时发出的声响和说话、鸣叫声;人类活动时器械 碰撞磨擦、机具运行所发出的声响及人类制造的发声器具(乐器、汽笛、铃铎等等) 发出的声响,等等,不胜枚举它是我们在采录过程中与记录的对象与事件共存于同 一时空的声音在电视中它和实况语言与相应的图象相对应,同属同期声范畴。

      实况音响的主要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 息,增强传播效果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象同 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4、在电视传播中,实况音 响可以突破视象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蜃、在电视传播中,音响的连贯 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6、实况音响可 以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节目启承转合的信息,使节目承转自然、流畅二)音响效果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它与实况音响的区别在于, 实况音响具有客观真实性,而音响效果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所以,音 响效果不能用于再现事实,只能用于表现、表达或虚构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硬新闻 不可以使用音响效果其他体裁的节目,在非客观再现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它来增强 传播效果音响效果的主要作用:音响效果除了不具备事实音响再现的作用外,一般而言可 以发挥与实况音响相同的上述其他作用除此而外它,还主要有以下一些独特的作用:1、创造主观化音响 2、 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 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境、画面 3、 营造、渲染气氛。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二) 影像影像是电视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在显示屏幕上准确还原视频信号所形成的光的组合,都可称为影像,它包括活动 画面、特技画面以及图画照片等静止画面和符号、图表等等一切诉诸视知觉的影像常见的电视影像在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文字、示意图与图表、图片与照片和影像 四类四、活动影像电视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声音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电视 影像媒介特性的本质即是对象具体可感性的再现也就是说,影像本身作为媒介可以 起到可视性信息源搬运的作用至,少是在感觉-知觉层次上给人以可视性信息源搬运的 假象其次,影像也可以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传达信息活动声像信息编码的四种基本方式既有理论: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长期处于分置与冲突的状态,没有一个理论体系将二者纳 入其中傅正义先生将其归结为“两种尖锐对立的理论、学说和流派”,称之为“蒙 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1];任远先生大胆而明确地(在我看来也是较为准确地) 将其命名为“两种影像语言”,然而其归因根据也与傅先生一致,认为是“两种影像 语言的产生根源来自于对影视艺术特性的不同理解”1. 蒙太奇理论以蒙太奇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理论基于对影像传播特殊性的实验与经验总结,因而 偏重实用性的具体方式方法的理论整合,例如蒙太奇的各种类型、音像组合的各种方 式、镜头运动类别、转场手段与技巧的归纳,等等。

      这些“规律”或曰手段,固然会 对把分散镜头组合成叙述的编码过程产生具体指导作用,但却难以提炼出统辖与选择 这些手段并提供其选择合理性根据的编码逻辑,因而也就很难推导出活动影像编码的 不同方式在传统理论看来,这些活动声像的组合手段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2 长镜头理论 镜头理论的提出,是以把活动声像看作“物质现实的复原[1”]的命题为基础的, 因此,具有颠覆把活动声像看作“符号系统”的传统蒙太奇理论的革命性意义然而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2 0世纪中叶,其时电视技术尚未成熟,因而理论家们的基本考 察对象是电影,特别是占据绝对数量优势地位的以虚构为基本构成方式的故事片,而 电影受当时技术所限,尽管宽银幕方式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展示主体与环境整体的新需 求,但仍无法摆脱以胶片记录、洗印与剪辑为技术基础的传播前提,后期编辑是其不 可逾越的环节,创作主体的后期判断与选择便成为了其与生俱来的品格(且不论前期 的设计、置景与导演),因而在理论上必然难以突破符号性的藩篱受虚构性创作所 限,以往的电影影像编码理论或以其为理论基础的影像传播理论,倾向于用蒙太奇理 论阐释长镜头理论,因此,在技巧层面,将长镜头理论重新阐释“为镜头内部蒙太奇”、 “场面调度”。

      例如,有的理论阐释认为,“由于这种长镜头中包含了被摄主体、摄 像角度、景别、镜头外部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并且能完整地表现一段内容,相当 于运用蒙太奇组接技巧形成一个完整的蒙太奇段落所以,从后期编辑的角度说,我 们又把长镜头技巧称之为镜头内部蒙太奇„„长镜头,作为一种特殊的蒙太奇,一 个镜头往往就是一个段落它是通过在一个连续的镜头完成切分镜头蒙太奇所做的镜 头剪接任务”3. 电影符号学理论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则在理性整合方面提升了一步,即运用结构主义的语言学 和文学分析于电影叙事分析,以他的“电影大组合段分类学”统辖了传统理论相对细 琐的传播要素的组合手段影像之大语意群范畴)电影符号学试图从纯理论层面对电影的表达面作出语言学式的解析,但由于这一 理论将研究对象设定为“叙事”样式,也就封杀了通向非叙事样式编码方式研究的路 径麦茨的观点在电影领域中,一切非叙事的样式(纪录片、科教片等)都成为“边远地区”或 者“边界地区”,而小说式的故事片干脆就被叫作“电影”(这种用法是有意义的) 它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电影表现的康庄大道了摄录的基本概念(一)、电视镜头电视镜头是指摄像机一次开机到关机期间连续摄录的影像和同期声的片断,其中 所摄取的人物、景物、运动过程及其音响,构成了一个时空一体的不间断流程单元。

      1)交待镜头:用来给被摄主体定位、交待其所处地点、运动方向的镜头一般都 是用远景或全景镜头从较大的范围来表现被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2)主镜头,又称“贯穿镜头”:为了记录动作的连续性和便于后期剪辑,在拍摄 过程中常把一个动作或段落完整地拍下来,这个长镜头就是主镜头3) 插入镜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镜头当中为了某种表现的需要而插入的一段镜 头4) 反应镜头:显示人物对前一镜头中的语言、行为或某种(5) 空镜头:画面中没有人物角色的镜头6) 资料镜头:从现成的电视节目或影片中拿来使用的镜头二) 、电视构图1、电视屏幕2、布局(1) .头上空间指画面中主要人物的头顶与屏幕上框间的空白区域2) .鼻前空间指画面中人物面部前方的空间区域3) .运动空间指画面中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留出的空间3、景别: 景别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人作为参照系的话,景别的常见类型可分为如 下几种:(1) 、远景远景是超越人体尺寸的对景观的宏观展示,力求在一个画面中全面地 提供景物概貌、事件整体环境等的空间、规模和气势等方面的信息2) 、全景包容人体全身及部分背景构成的画面3) 、中景中景一般包括了人体肘部以上的部分4) 、近景。

      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画面中环境背景所占比例已很小5) 、特写表现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6) 、大特写比头像范围还小的人体局部,如一只眼睛、一只手或一个手指4、拍摄角度(1) 、平角摄像机水平放置拍摄一般镜头的高度和被摄人物的眼睛多处在同一 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人们在生活中观察事物时的角度相近,因而给人的感觉比较自 然这是较常用的拍摄角度2) 、俯角摄像机镜头向下倾斜拍摄这种拍摄角度特别适宜拍摄大场面,也常 用于表现居高临下的主观视角由于透视效果的关系,画面中的人物会显得矮小、变 形,因此常用来暗示人物品性的卑微或渲染孤独、压抑等沉重情绪3) 、仰角摄像机镜头向上倾斜拍摄一般镜头的高度低于被摄人物的眼睛视 觉效果与俯角拍摄的画面相反,仰角拍摄使被摄物显得高大壮观4) 、正面被拍摄对象的正面朝向摄象机镜头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如果被拍的对 象是人物的话,给人以直面相对的感觉特别是当目光直视镜头的时候,画面中人物 仿佛是对着观众进行交流,因而,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最大5) 侧面被拍摄对象的正面与摄像机镜头呈0°C夹角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如果拍 摄人物的话,则画面上只能看到人物的一只眼睛,而且视线不与受众相交。

      受众仿佛 是处在旁观者的地位上6) 、背面对拍摄对象的正面与摄像机镜头的方向一致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如果 拍人物的话,画面上出现的就是人物的背影5. 构图原则1. 视觉趣味中心:删繁就简2.对比凸现3.整体感 4.统一与“平衡”四) 、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是指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拍摄方向或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的镜头在 运动镜头中,根据摄像机运动的方式,可分为:变焦距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等几 种主要形式1) 、变焦距运动镜头变焦距运动镜头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 头它的运动是沿着镜头光轴的方向进行的2) 、摇镜头摇镜头的获得过程称作摇摄摇摄是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作旋 转运动进行拍摄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中间、落幅三个部分摇摄镜头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3) 、移动镜头所谓移动镜头,就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它可以全方位地变 换与被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