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秋日撷英”教案.doc

4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1726799
  • 上传时间:2017-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7.50K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 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要点】1、诗人笔下的秋天各不相同,甚至情趣大异2、表现不同情调的重点语句,抒写秋景秋情的名句妙词3、“意象并列”等古代诗词曲的某些特点4、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捕捉自己对秋的独特感触,写写你“心的秋”5、查阅课外咏秋诗文举办诗文朗诵会3 山 行教学目标:(一)借助注释,理解诗义二)透过意象,感受诗情三)比较阅读,体验意境四)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同学们,从现在起,让我们走进了《秋日撷英》这个单元吧撷”,是摘取之意,“撷英”就是采择精华的意思秋日撷英”的意思就是采择秋天的精华之意啊秋,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萧条的季节因此,倾听大自然“秋“的絮语,你可能会像《秋词》的作者刘禹锡那样,有一种“秋日胜春朝”的感 觉,也可能会像《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那样,有一种“断肠人”的感觉,当然也可能有和毛泽东一样“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感觉这是因为,“秋”的丰富语义和秋天的多样物候特征,能使人产生多重的联想。

      今天,我们先学习《山行》这一课二)走进作者,了解常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府万年县(现在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著名诗人,兼长古文人号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生活的时代唐帝国已江河日下,他又秉性刚直,不愿苟合取容,始终未能施展其抱负杜牧的诗文创作都有积极的追求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已”(《答庄充书》),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说自己“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间”(《献诗启》)苦心”说的是创作态度认真;“高绝”则指独辟蹊径的创作目标他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刘熙载以“雄姿英发”(《艺概》卷二)概括他的独创风格其七言绝句以画面鲜明、词采清丽、思情悠远、风格俊爽为人所称道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词牌和词牌名:词牌,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

      词的内容多数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词都有词牌名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渔家傲》,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遂取以为名《苏幕遮》,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录音诵读或教师范读《山行》及范仲淹的两首词《渔家傲》《苏幕遮》补充注释:【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径】狭窄的道 路;小路斜】在这首诗应读 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白云生处】产生白云的地方,指山林的深处、高处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晚】指日落时分,傍晚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红于】比……更红征夫】古代指出征的士兵寒烟】课文指秋天带着寒意的水气烟雾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愁肠】指充满烦愁哀伤的心绪肠,心肠,指内心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琅琅上口。

      3、同桌互读、评读4、指名读诗学生从语速、语调、重音、感情四个方面作出评价师重点指导“生”“斜”5、齐读全诗6、四人小组合作,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7、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形成共识8、教师小结三首诗的诗意:《山行》: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渔家傲》:边境上秋天一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苏幕遮》: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 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9、全班齐读三首诗四)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第二课时(一)小组合作学习 《山行》1、《山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层次吗?【明确】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简单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2、你觉得诗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请用“我觉得 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 ”或“我觉得 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了 ”句式说话示例】(1)我觉得“斜”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2)我觉得“生”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了山很高又因“有人家”居于此处,“白云”亦可理解为“炊烟”,一个“生”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机,使人倍感温馨。

      3)我觉得“晚”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⑷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4)我觉得“红于”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披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的画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3、这首诗的心句是哪句?其它各句与这句诗构成怎样的关系?【明确】“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的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4、“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它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明确】(1)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肃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2)情感独特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

      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3)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4)此句和“红”字为全诗灵魂,推出此句的过程很能说明为什么人们把眼光最后停留在此句上头两句的美妙自然景色并没有使诗人停下脚步,使诗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的,原是枫叶如此美丽,原是诗人惊异地发现顿悟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不管是他的匠心构思还是他的灵感“实录”,都可能使读者们随着诗人的心灵变化、情绪转折把最重要的关注投向了这“最后一句”4、古人云:“诗言志请你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明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5、你能给这首重新拟一个标题吗?【明确】山林秋色图、秋山旅行图、秋山枫叶图、深秋晚景图等第三课时(一)小组合作学习《渔家傲》1、词的首句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其哪个词是关键?【明确】“塞下”表明地域性的特点,“秋”点明时间,其“异”字是关键,它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

      2、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塞下风景”之“异”?【明确】从三个角度写:“衡阳雁去无留意”,从视觉角度写,反衬边地荒凉,战士生活条件艰苦;“四面边声连角起”从听觉角度写,西风呼啸,驼马嘶鸣,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表现出了兵营生活的单调孤苦;“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再次从视觉角度写,犹如特写镜头,“长烟”、“落日”、“孤城”,壮阔的背景与伶仃的“孤城”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战事紧张3、你能给这首词的上片拟个小标题吗?【明确】边塞风光图、悲壮兵营图、边塞秋景图、塞下孤城图等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你能从词的下片读出将军流泪的原因吗?【明确】思念家乡,思念妻儿老小,可是敌人未灭、功业未成,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再加上身处浓霜满地的夜晚,耳畔听着悠怨的哀婉悲越羌笛声,使人倍感凄凉,内心充满苦闷与悲愤5、你能给这首词的下片拟个小标题吗?【明确】将军思乡图、将军怨恨图、征人思乡图、霜夜思乡图等二)小组合作学习《苏幕遮》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明确】上片描写了天、地、山、水、白云、黄叶、绿波、寒烟、斜阳、芳草,这些景物自上而下,自近及远,际天极地,气象万千,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

      2、这首词的上片是纯粹写景吗?你是如何理解词之景的?【明确】“芳草无情”二句,由眼实景转为意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作者多情、重情相关链接】古代诗歌多以草喻离情多愁,如: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拨碧罗天唐代刘禹锡《春日抒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东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独依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宋代谢逸《蝶恋花》);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又有以草代指故乡、思乡,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还有以芳草喻爱人、亲人、思念之情的,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总的说都是与愁思有关3、这首词的下片结句写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词人思念什么?是通过什么表现这种思念之情的?【明确】“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词人通过融情入景、反衬、联想等手法表现了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最后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化出,借饮酒消释胸块垒,谁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把“泪” 与“酒”巧妙联系起,弥漫着苍凉之悲,读起令人回肠荡气三)比较阅读,体验意境1、你能从不同角度说说范词与《山行》一诗情调有什么不同吗?请使用“我觉得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