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交通行业概况前景分析调研.docx
29页智能交通行业概况前景分析调研2019年11月目录1. 智能交通行业概况及现状 41.1 起步阶段(2000年之前) 41.2 实质性建设阶段(2000-2005年) 41.3 高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42. 智能交通行业存在的问题 62.1 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62.2 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62.3 产业链整合问题 62.4 市场培育问题 62.5 中国智慧交通系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系统孤立、共享不畅通 72.6 创新业务的赢利模式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不足 72.7 缺少统筹规划,存在重复建设 72.8 设计欠精细化,资源未有效整合 82.9 城市外围区域前端设备取电难、通讯施工难 82.10 部分前端应用还需进一步的技术和法律支撑 83.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分析 103.1 交通基础建讴加速,智能交通市场有望超千亿 103.2 2018年智能交通行业投资规模超1600亿 103.3 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114.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34.1 综合交通智能化协同与服务 134.2 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智能化保障 134.3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的完善 134.4 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智能化保障 144.5 智能交通的特殊要求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154.6 “互联网+”将加快城市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 154.7 大数据技术应用将推动区域智能交通发展 165.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76. 智能交通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196.1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继续加大对行业投资 196.2 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196.3 规范行业行为 206.4 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与重视 207.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 237.1 城市道路供给不足,产生智能交通需求 237.2 政策利好助推,行业迅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全国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237.3 资本市场加持,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247.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能交通市场需求 257.5 城镇化过程推动智能交通发展 267.6 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带动产业升级 278. 智能交通行业投资分析 291. 智能交通行业概况及现状1.1 起步阶段(2000年之前)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主要进行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一些基础性研究;90年代开始,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纷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开拓性的创新研究;“十五”期间,智能交通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并建立电子收费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一些示范点;我国的能交通系统已经进入推广应用和改进的阶段,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总体技术和应用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供需矛盾效果有限。
1.2 实质性建设阶段(2000-2005年)从“十五”到“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智能交通系统(ITS)的资金逐步加大,其中“十五”各项关于ITS项目的投资达15亿元,到了“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千亿元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统,期间投资增幅极大国内的智能交通企业也随之发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智能交通的研发、生产和普及这些都为智能交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3 高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以ETC系统为例,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均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程度,而日本的ETC用户规模在7,200万户以上以ETC在停车场领域的应用为例,如新加坡的停车场ETC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而我国停车场ETC领域才刚刚起步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将在未来二十年至三十年的时间里达到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投资水平,未来的整体市场将持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7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21.02亿元,而我国作为未来交通优先发展的主题,智能交通系统对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缓解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确保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平安城市”的要求,得到政策面的大力支持。
长期来看,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将在交通运输的各个行业和环节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由此创造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 智能交通行业存在的问题2.1 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是影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的智能交通中高端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即使是发展最快、推广范围最广的智能交通行业管理和智能导航产业也不例外 此外,在智能交通行业管理方面,关键设备和技术也是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的缺乏不仅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付出昂贵的技术使用成本,同时产业的命脉也会被国外企业所扼制2.2 技术的标准化问题由于产品没有标准化,市场准入缺乏适当标准和门槛,任何投资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和信任度2.3 产业链整合问题我国智能交通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很低,仍然处于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状态,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4 市场培育问题目前,即使是在几个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市场也只是部分形成,顾客对大多数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还认识不足2.5 中国智慧交通系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系统孤立、共享不畅通不同城市不同智慧交通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导致交通数据碎片化、信息利用率低且融合程度差,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不利于交通流的分析与预测。
而与智慧交通密切相关的物联网、车联网、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技术互相有交集但又不能完全覆盖,又没有一套自上而下、由近及远指导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的方案,便利交通的效果不够理想,相较于欧美较为完善的智慧交通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和顶层设计2.6 创新业务的赢利模式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不足许多智慧交通产业链封闭孤立,例如不停车电子收费、车路协同、导航和信息娱乐类服务等并且智慧交通高端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国产OEM大部分采用国外芯片,处于与国外跟跑状态2.7 缺少统筹规划,存在重复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主体或建设途径一般有三个方面:市级交通管理部门、区级交通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的新改扩道路配套由于缺乏统筹和建设标准,存在点位重复,接入系统困难的现状2.8 设计欠精细化,资源未有效整合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设计的现象,设计缺少专业化和精细化2.9 城市外围区域前端设备取电难、通讯施工难在城市外围区域,用于电力部门的供电网未延伸到,管道资源缺乏,造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前端设备取电难、通讯施工难2.10 部分前端应用还需进一步的技术和法律支撑近年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前端设备技术发展迅速, GPU、 人工智能(AI)和边缘计算技术在前端也开始得到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非现场执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号牌的精细化识别问题,现有的电子警察和卡口号牌识别只能输出两种结果:,对号牌部分遮挡和部分污损的情况,输出的结果为未识别,在缉查布控应用实战中,有基层民警提出能否识别出车牌未遮挡或未污损部分的字符并输出,未识别的部分用*号或?号表示,主流摄像机厂家到现在没有一家实现,希望厂家能从技术上尽快解决交通卡口补光所造成的光污染问题,这个是每年市民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有厂家已推出了环保摄像机,但目前只有300万像素的,且由于色彩偏差问题,能否用于执法取证还需观望渣土车、泥头车闯红灯抓拍难问题,渣土车、泥头车由于后牌遮挡或污损,违法图片车牌不能识别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出口信号灯杆上增加一个前拍摄像机,并进行图片合成,效果较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前端设备故障检测方面目前还相对薄弱,厂商往往注重业务应用功能的开发,而对设备状态、故障监测和预警功能的研发重视和投入相对较弱,导致外场维护工作量大、困难多等问题很多时候是用户倒逼厂家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我们的建议下,工业交换机厂家在电路板上增加一个电容,辅以一定的逻辑判断,就可以在中心知道前端是由于停电还是网络引起的故障,这可以大大节省运维的人力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另外,前端设备智能机柜的推广使用也是发展方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应用缺乏法律支撑例如区间测速、多目标雷达测速和鸣笛抓拍等由于缺乏检定规程,质监部门无法给出检定报告;有些非现场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界定的违法场景不明确,例如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非现场抓拍需要地方立法予以明确;汽车电子标识执行的是国家推荐标准,不能强制安装,即便安装了之后故意破坏也没有处罚依据,而汽车电子标识在机动车上不大规模或全部安装,其应用场景是非常有限的3.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分析3.1 交通基础建讴加速,智能交通市场有望超千亿 “十事亏”期间,我国已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城市智能交通投资约 450 亿,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投资约350亿,其它智能交通系统投资约300亿,智能交通板块市场觃模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史基二“十三亏”觃划的収展戓略,公路、铁路、城轨、水路、航空基础建讴将迚一步加快,智能交通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将继续,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觃模有望超千亿元 从产业链分析来看,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包括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不处理讴备刢造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集成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商、智能交通信息通信运营网络运营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呾管理终端刢造商及软件系统开収商、交通工具生产商呾政府管理部门等。
3.2 2018年智能交通行业投资规模超1600亿 智能交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受到全球多个国家的重视目前,交通智能化较为发达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西欧等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对智能交通的研究开始较早,积累了大量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和应用经验其他国家也处于蓬勃发展的期间 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动态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交通运输界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国际上ITS的发展从“十五”到“十二五”期间,国家从政策、经济、技术上均大力支持,智能交通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绩,到现阶段“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设逐渐兴起,为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2007年为247亿元,2014年达到837.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06%,以该增长速度推算, 2018年市场规模超1600亿元3.3 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能交通行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领域,由于我国已建成总长度为12.54万公里的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加上各省、各地区建设的配套连接线,以及对存量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升级,都将使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相关设备迎来迅速放大的市场需求。
其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城市拥堵等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亟需有效的方案和管理工具来改善现状,智能交通产品及设备也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诸如城市拥堵治理、智能化停车等领域从总体上看,由于汽车使用城市道路以及停车场的频率要高于使用高速公路,其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将为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4.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4.1 综合交通智能化协同与服务 国外发达国家从基础设施与装备一体化、多种运输装备集成设计、运营调度与服务一体化等多个方面,充分实现综合货物运输方式间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多种运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