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力墙例题.doc
8页例7-1 【例7-1】某12层住宅楼,建筑尺寸及结构布置如图7-1(仅画出一半,另一半为对称)和图7-2所示设计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I类场地计算横向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的内力及位移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1-37S图7-1图7- 2 剖面简图 【解】 1. 梁柱截面特性计算结果列于表一 梁:25cm×55cm,C20级混凝土 表一 2. 框架刚度计算 用D值法计算中柱7根,边柱18根 计算结果列于表二表二 平均总刚度 3. 剪力墙刚度计算 剪力墙厚度一律12cm,混凝土等级与柱相同,剪力墙截面见图5-39图7-4 墙1:有效翼缘宽度取2.0m 墙2: 4. 地震作用计算 查表,已知, 得 按铰结体系(不考虑梁的约束弯矩)计算地震作用,已知计算自振周期1.37s,修正周期 T1=0.8×1.37=1.1s 阻尼比为0.05,由图3-10, 由式(3-9),结构底部剪力(总地震荷载)为: 顶层附加地震力,由表3-8查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由式(3- 11)计算: 地震力沿高度分布,由式(3-10)计算: 值计算见表5- 11,其中顶点地震荷载为 。
表三 按基底等弯矩将楼层集中力折算成倒三角形分布荷载,计算列于表四表四 5. 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计算 (1)由值及荷载类型查图表计算内力 ①各层剪力墙底截面内力,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下的系数查图7-7及7-8 ②表五中框架层剪力按下式计算,系数由下式中括号内数据计算: ③各层总框架柱剪力应由上、下楼层处值平均计算计算结果见表五,表中数值单位:M——kN-m,V——kN表五 (2)位移计算(查图7-6)列于表5-14表六 (1)在联系梁刚度很小时,近似计算中可忽略其抗弯刚度而按铰结体系计算本例题中联系梁截面较小,因此考虑或不考虑联系梁约束计算得到的内力及位移相差不多 (2)如果梁约束作用较大,也就是刚接体系情况下,结构刚度特征值增大,自振周期减小,地震力增大,因而总底部剪力增大;剪力墙承担的剪力加大;框架承担的剪力减小;建筑物顶点位移减小,但层间位移加大 (3)在求得总剪力墙、总框架、总联系梁内力以后,需根据各构件刚度进行第二步分配,才能得到构件控制断面的内力 (4)本例题结构层间位移超过允许值,说明刚度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