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未来教育的学员手册(混合 讨论稿)5.7修订3.doc
53页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10)项目培训学员手册—混合版(试行本)2011年4月目录1.课程简介32. 培训简介——混合模式33.培训操作指引43.1 学员进行注册、测评、结业的操作流程53.2管理平台操作指引63.2.1 已参加过项目培训的学员注册方法63.2.2 未参加过项目培训的学员注册方法63.2.3 进行过程性测评73.2.4 申请结业73.3 课程平台操作指引73.3.1 课程平台账号获取73.3.2学习过程中课程平台使用73.4 维客平台操作指引83.4.1 关于本维客平台的注册问题83.4.2 进入自己所属的班级主页93.4.3 建立属于自己的主页103.4.4编辑自己的页面及插入超链接113.5 电子书操作指引114. 培训成绩构成125.培训课程内容135.1单元作品集要求135.2单元计划要求145.3 培训活动18附件1:广东省门户网操作指南19附件2:培训技术支持联系表211. 课程简介核心课程(V10)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主体课程,旨在帮助中小学教师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并最终使学生具备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与技能。
从策略上来讲,本课程采用了四个主要策略来达到课程目标:1、关注学生和教师利用技术的方式,通过研究、交流、合作以及提高创造力的策略和工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2、强调自己动手的学习,创建课程单元和评价;3、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鼓励自主学习和高级思维技能;4、鼓励教师与同伴合作,通过解决问题和参与对同伴单元的互评来改进教学与当前中国使用较为普遍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7.2)相比,核心课程(V10)教材在以下方面有重要变化:1、加强对项目学习、过程性评价、个性化学习等问题的关注,并将之紧密融合于单元作品集的创建过程之中;2、所应用技术全面更新,以博客、维客为代表的Web2.0技术得以充分应用;3、资源更丰富更精致,在评价资源、案例资源等方面均提供了经专家打磨过的优秀资源核心课程(V10)的课程教材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基于光盘的面授学习教材,电子书(CD)取代了纸质教材;另一种是呈现的网络学习教材,即网上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也将更加多样、更加灵活从内容上来讲,本课程强调了一个基本问题,即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来支持和评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员(中小学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将在“用项目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学习”、“评价学生项目”、“技术教学”等8个模块的学习中探讨这个问题,创建融入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入多元评价方法的、基于课程的单元作品集。
2.培训简介——混合模式核心课程(V10)培训对象为各中小学校的学科教师学员参加不少于2天面授学习及30天网络远程学习学习内容共8个模块,各模块学习时间可参照如下:面授:开班仪式、模块1第1天面授:模块2第1天下午——第2天下午面授:了解模块3—模块8远程学习要求第2天下午网络:模块3—模块830天学员完成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计50学时,并获得结业证书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于2006年2月的项目全国管理工作会上宣布,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全面纳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继续将该项目纳入全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自2006年起接受项目新教材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经培训合格者,视为已具备教育部要求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水平,并已完成中级培训,不再重复培训,同时给予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3. 培训操作指引学员开班前在“用户中心项目平台入口”( 学员进行注册、测评、结业的操作流程培训准备到RTA管理平台进行学员注册(必须填写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并保存好帐号学员(管理平台)1登录TEO网络课程平台,按助学导师要求进行培训准备,熟悉维客等操作和使用,做好培训准备学员(课程平台)开始培训在课程平台,按助学要求在讨论区参与讨论。
学员(课程平台)2培训中学员(管理平台)1在完成了模块2的学习之后,登录RTA管理平台,对指标一“参与程度”进行自评与小组互评学员模块2在完成了模块2的学习之后,登录RTA管理平台,对指标一“参与程度”进行自评与小组互评按助学要求参与课程平台的结对共享学员(课程平台)3培训中模块3学员(管理平台)每一模块结束后,完成“小结”处的模块小测试学员(课程平台)在完成了模块3的学习之后,登录RTA管理平台,对指标一“参与程度”进行二次自评与小组互评培训中模块64全部课程结束后,在“我的工作”-“上传单元作品集”按助学要求提交作业学员(课程平台)学员(管理平台)在完成了模块6的学习后,登录RTA管理平台,对指标一“参与程度”进行最后自评与小组互评培训结束模块8在课程指定的维客平台,按助学要求完善自己的维客页面学员(维客平台)结业3.2管理平台操作指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管理平台网址:,学员在该平台需要进行培训注册、完成过程性学业测评、进行结业申请3.2.1已参加过项目培训的学员注册方法以前参加过项目培训,并在RTA管理平台中注册过的学员,可以使用原帐号登录管理平台,点击进入“我的学习记录”页面,点击页面右上角“加入新班级”按钮,如下图所示,输入正确的班级ID激活帐号(班级ID将由助学导师统一通知)。
3.2.2未参加过项目培训的学员注册方法以前没有参加过项目培训或没有在RTA管理平台中注册过的学员,请在管理平台首页点击“学员注册”标签进入注册页面,如下图所示,输入正确的班级ID(班级ID将由助学导师统一通知),完整填写个人信息后,点击“保持并提交”按钮完成注册注意:在RTA管理平台注册成功后,请记录并保存好这个帐号,在得到助学导师开始“课前准备”学习的通知后,登录TEO课程平台3.2.3进行过程性测评学员在完成了模块2学习之后,用学员账号登录管理平台( “过程性测评”图标,再点击 “学员互评”菜单,选择“填写或查看所在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在弹出的页面中为自己和本组学员进行模块2的评价,完成后点击“保存并提交”学员在完成了模块6学习之后,参照以上模块2的过程性测评流程进行测评3.2.4申请结业学员在完成完成模块2、3、6的互评后,系统默认学员已提交“申请结业”助学导师、省级执行机构对学员进行评审结业后,管理平台将自动发送电子邮件给通过审核的学员,告知核心课程(V10)结业3.3课程平台操作指引3.3.1课程平台账号获取学员在管理平台完成注册,并得到助学导师开始“课前准备”学习的通知后,可进课程平台()。
3.3.2 学习过程中课程平台使用混合模式以学习平台“核心课程”的学习为主如下图所示,在30天网络学习过程中,建议学员每周约4个小时完成模块的学习,并且每周准备至少12小时来学习课程内容待定在进行混合模式核心课程(V10)培训中,课程平台不仅为学员提供网上课程内容,同时作为网上互动板块,提供网络交流功能的平台,并为学员提供模块测试、学习自查等功能混合模式课程平台各栏目设置如下:主页的公告——在得到助学导师开始“课前准备”学习的通知后,学员需要按照助学导师要求登录TEO学习平台,浏览“公告”,按要求做好培训准备我的工作——在学习课程平台内容及参与RTA管理平台测评的同时,学员须按照助学导师的要求完成课程平台中“我的工作”菜单下的工作如下图,“我的工作”包括很多资源以帮助你监控课程进展状况、评价自己等资源——“资源”部分是你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能用到的所有资源的集合与电子书(CD)的“资源”栏的内容相同在完成课程中的活动时,你可以通过链接直接打开此标签下的相关资源你也可以在任何时间里来到“资源”标签,从中获得你所需的资源课程维客——“课程维客”提供直接跳转到未来教育维客平台的链接,直接点击“链接到维客平台”即可使用维客平台。
结对共享——培训过程中,学员同时还须参加助学导师在 “结对共享”菜单下组织的教学活动讨论区——培训过程中,学员同时还须参加助学导师在“讨论区”菜单下组织的教学活动3.4维客平台操作指引3.4.1关于本维客平台的注册问题为加强维客平台的有序管理,未来教育维客平台将不另外开放注册Wiki维客登录方式一:凡是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RTA管理平台注册过的学员、主讲教师和骨干教师将自动获得维客平台的帐号(与RTA管理平台账号相同)学员开班前在“用户中心项目平台入口”( 登录后的首页上,有你的登录名注意:如果这里是一组数字组成的IP地址,则说明尚未登录过这时候,你可以浏览维客平台的页面,但不能进行编辑3.4.2进入自己所属的班级主页未来教育维客平台采用了分类管理用户页面的方法请选择你所参与的培训项目,点击进入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 (V10)维客页面进入省级维客主页:如下图所示,点击进入“广东”维客主页在广东省的页面里我们将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 (V10 课程)分成几个模块,培训公告——您将在本模块了解到本省关于本课程的开课信息及相关的活动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10)助学培训班——这是本省对助学进行培训的相关页面。
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10)学科教师培训——本模块分成两大部分 “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10)混合模式的地市 ”和“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10)全面授模式的地市”意见交流——您可以将您对本课程的意见添加到该模块,省项目机构将定时予以回复进入地市、班级维客主页:依次点击进入所在地市、班级维客页面3.4.3建立属于自己的主页学员可以在所在班级的页面“学员专栏”找到自己的姓名如下图所示,如果您的助学导师没有添加您的名字,您可以自行添加,在页面右手边有“编辑”按钮,点击则会进入编辑页面只要按您助学导师的要求在您所在的小组里,如下图键入“[[您的名字]]”,即可生成您的名字,及属于您自己的页面为避免姓名重复,导致不同的学员姓名相同,而进入同一编辑页面,建议您输入姓名后,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