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氧化还原反应.ppt
12页第三节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第(第 3 课时)课时)1、、火药是中国的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 + 3C + S = K2S + N2↑+ 3CO2↑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被还原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还原产物 5 0 0 -2 0 +4CN、、SKNO3、、SCCO2K2S、、N22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剂:O2、、Cl2、、HNO3、、KMnO4、、 O3 FeCl3 、浓硫酸、浓硫酸 …… 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C、、H2、、CO ……氧化剂:氧化剂:还原剂:还原剂: 具有氧化性具有氧化性 (即得电子能力即得电子能力) 具有还原性具有还原性 (即失电子能力即失电子能力)•下列微粒中,没有氧化性的是(下列微粒中,没有氧化性的是( )) A. S2- B. H+ C. SO2 D. H2SO4价态规律:价态规律: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 Fe3+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 金属单质,金属单质,Fe,,F-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A 2CuO ++ C == 2Cu ++ CO2↑高温高温氧化剂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还原产物1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3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CuSO4 + Fe == Cu + FeSO4氧化剂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性:CuSO4 > FeSO4,即,即Cu2+ > Fe2+还原性:还原性:Fe > CuCu + 2Ag+ == Cu2+ + 2Ag氧化性:氧化性:Ag+ > Cu2+还原性:还原性:Cu > AgK Ca Na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K+ Ca2+ Na+ Al3+ Zn2+ Fe2+ Sn2+ Pb2+(H+) Cu2+ Hg2+ Ag+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1)(1)失电子能力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物质还原性越强还原性越强(2)(2)得电子能力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物质氧化性越强氧化性越强1、下列哪种离子是最强的氧化剂(、下列哪种离子是最强的氧化剂( )) A. Ag+ B. Mg2+ C. H+ D. Cu2+A迁移学习迁移学习1、根据反应判断哪个氧化剂氧化性更强?、根据反应判断哪个氧化剂氧化性更强?Fe + S = FeS 2Fe + 3Cl2 = 2FeCl3根据反应产物价态不同判断根据反应产物价态不同判断2、根据反应判断哪个氧化剂氧化性更强?、根据反应判断哪个氧化剂氧化性更强? 4HCl(浓浓)+MnO2 == MnCl2+2H2O+Cl2↑16HCl (浓浓)+2KMnO4 == 2KCl+2MnCl2+5Cl2↑+8H2O△△从反应所需条件判断从反应所需条件判断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O42- 中的中的 S 化合价是化合价是 +6 价,处于硫的最高价,处于硫的最高价,因此价,因此SO42-的氧化性一定很强的氧化性一定很强B.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 要完成要完成 SO32-→SO42-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D. 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存在下列离子: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存在下列离子: Na+、、K+、、NO3-、、Fe2+、、SO32-C6. 某金属元素由氧化物转变为单质,则某金属元素由氧化物转变为单质,则该金属元素该金属元素 ( )A.一定被氧化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B7、根据下列反应,判断物质的、根据下列反应,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氧化性由强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到弱的顺序是( )) ①①2FeCl3+2KI==2FeCl2 + I2+ 2KCl ②②2FeCl2+ Cl2 == 2FeCl3 A. Fe3+ > Cl2 >I2 B. Cl2 > Fe3+ >I2 C. I2 > Cl2 > Fe3+ D. Cl2 >I2 > Fe3+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