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学生获取习作素材之浅见.docx
5页引导学生获取习作素材之浅见 【摘要】习作教学历来是个难点,不仅老师难教,而且学生也觉得难写,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紧密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阐述了从媒体资源、文本资源、现实生活、学科课堂、组织活动五个方面拓宽习作素材获取渠道,解决习作无内容的障碍 【关键词】引导 ;获取 ;习作素材 作文教学历来是个难点,尤其小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布置了作文,大多数学生苦思冥想,总觉得无话可说,更谈不上“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害怕习作的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通过长期的尝试和研究,我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渠道去捕捉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一从各种媒体上获取素材 为了解决学生对有的事物不可能去观察和对有的事物没有细致观察的矛盾,可以拍摄和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照片用投影放大后让学生反复观察,然后让学生写作如学习了《花钟》一课后,教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见过的花钟,而学生很少见过,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提供素材还可以通过课前拍摄录像资料,课中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根据录像写作。
有一次,我上作文教学公开课《美丽的家乡》,石门沟是个风景旅游区,景色迷人,学生们大多都去过,但对有些景物的观察不是很仔细,写的时候还是觉得无从下笔,于是我首先播放了有关家乡石门沟的MTV,让学生再次走进石门沟参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并随机介绍了冬虫夏草、白牦牛等家乡特产,这样解决了学生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如有的动物、人物、景物是无法搬进课堂让学生观察的,录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挖掘文本资源获取素材 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资源,开辟学生练笔天地 一是插图练笔,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教学时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 二是模仿练笔,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感情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本如《三峡之秋》一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而且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学习全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处景物,尝试用时间顺序来写。
三是续写练笔,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结尾似乎把故事讲完了,但实际上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延伸情节,寻求不同的结果,想象续写 四是转换练笔,同一个题材,转换一种表现手法,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表述,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学完《翠鸟》一文,可以让学生以翠鸟的身份写一段自我介绍 五是空白练笔,课文中的空白往往存在于词语、句子、段落以及标点符号中,这我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课文中的空白也是学生练笔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意味隽永的空白,让学生在补充中想象、创新,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 三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 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本来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学生平时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没有留心,缺乏细致的观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却“不识真面目”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等。
比如,在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时,我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如开展“讲故事比赛”、“写字接力”、“盲人摸象”、“老鹰抓小鸡”等,让学生在玩中积累素材学生兴奋得不得了,同时提醒学生要体会参加游戏时的心情,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 另外,老师还可引导学生及时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作为习作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景物,突发的事情,有些画面如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习作训练如:下雷阵雨、第一次下雪时,同学们是最好奇的,他们会不顾有无老师,问题情不自禁地向窗外张望,甚至发出怪叫这难道不是习作指导的好时机吗?每当遇到这类似情况,我会连忙停止了讲课,干脆让同学们站在教室里或到走廊上去仔指导细观察雷雨或下雪时的情景,然后即时地说一说,并写下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并能写出好的习作比如,一位同学观察雷雨后写下了这段话:“……突然眼前是一道亮光,那是闪电它像一把利剑,划破了黑沉沉的天空,‘轰隆隆’,炸雷响彻云霄炸雷过后,豆大的雨珠落下来,渐渐变成了瓢泼大雨雨珠调皮地落在屋顶上,有节奏地跳起舞来雨水顺着屋顶往下流,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如烟雾笼罩着一切,地上一会儿就成了河……” 四从学科课堂中获取素材 学生的课堂除了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学科课堂,只要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时不在,激情无时不有,我们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巧妙引导,就会自然地捕捉到写作素材,激发起写作激情。
比如,从音乐欣赏课上捕捉孩子们那张开想像的翅膀尽情驰骋的情景;从快乐体育课中捕捉孩子们那忘我活动的场面;从美术课上捕捉孩子们的妙笔生花;从品德与社会课上捕捉孩子们撞击出的一个个思维火花;从科学课上的一个个小制作、一个个小发明、一次次播种过程、一次次观察发现中获取习作材料让学生尽情享受其中,同时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及时引导让学生在激情满怀中快乐作文 五从组织活动中获取素材 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又能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意识的把习作训练与组织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视野,不仅丰富了习作素材,又培养了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感受,尽可能让学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并能写出真情实感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做有心人,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多渠道采集的方法,鼓励他们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变无米之炊为成竹在胸,解决习作无内容的障碍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