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情志相胜法”对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启示.doc
7页试论“情志相胜法〞对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情志相胜法心理障碍疏导启示 论文摘要:情志相胜法是自?黄帝内经?面世以来所倡导的独特心理疗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常见的心理安康问题.本文从分析传统养生学中的情志相胜法和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安康问题入手,把前者运用到叶大学生常见心理安康问题的疏导中,为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断的方法,做到古为今用,以帮助大学生保持心理安康,更好地成长成才. 1情志相胜法的概述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中医运用五行学说,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归属于心肝脾肺肾五大体系,根据喜怒优思悲恐惊的不同特点,而将其详细归纳为某一脏的生理功能,即五脏生五志,其中喜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优)为肺之志,恐惊为肾之志;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引起情志的变化,当发生突发、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调情况时,便也首先损伤有关的脏腑,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而发生病变.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反之调理情志也能到达调理脏腑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情志调节不仅可用于治疗情志疾病,对于其他脏腑疾病也能起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情志相胜疗法,创自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系统的理论根据和临床积累.情志相胜法的治疗原理,就是巧妙地运用五行的生抑制化关系,用一种情志去纠正所克的情志,到达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方法.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亦称为以情胜情疗法、五志相胜、情志移遣疗法等.金元时期的(丹溪心法要诀?中那么进一步开展了此法:“悲可以治怒,以侧枪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欢乐戏谑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思可以治恐,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周之言触之.〞 历史上七情互治的案例颇多.如?后汉书·方术传)记载,华佗曾写信怒骂一位因思虑过度而患病的郡守,使其大怒呕出“恶血〞而愈,据?冷庐医话?所载,清代名医徐徊溪曾以死讯恐诈状元:江南一考生因得中状元过喜而狂,徐假告以逾十天将亡,书生因受恫吓而病愈,通晓医学的书法家傅青主,曾教一位妻子优郁烦闷而病倒的青年,用文火加水垠软石头做药引,青年烧火几天几晚而无倦意,妻子见状深受感动,最后化恨为爱而疾愈。
2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安康问题 心理安康亦称精神安康,是指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才能,同时在工作生活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价值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开展,社会与家庭对大学生们寄予的希望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要有较高的知识程度、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安康的心理和人格;不仅要能面对现实,自知自制,适应环境,情绪稳定,而且要求他们乐于学习,擅长交往,有较高的耐挫力和较强的竞争合作意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防止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冈 2.1自卑、抑郁 有局部学生往往对自己持完全否认的态度,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就在于此,由于自卑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封闭.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经济生活和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个人生带有浓重悲观消极的色彩. 2.2忧郁、沮丧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多来自于贫困家庭.他们的个性特点是内向、敏感.平时情绪抑郁消沉,神情恍惚,多愁善感,失眠厌食,精神不振,学习动力缺乏.他们要靠家长或自己借债来支付高额的学习费用,而这些将来要靠他们自己来归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中常对自己的将来产生极多的优虑,害怕毕业后还不起债、生活不幸福、事业不顺利,对将来没有信心.这些同学言谈举止时而冷漠时而冲动.冷漠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参加社交活动,没有集体荣誉感,甚至对于同学的关心帮助也无动于衷;个别贫困生甚至认为社会对自己太不公平,活着太累、负担太重、人生没有意义而产生退学、轻生等念头和行为.这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 2.3嫉妒、愤世 他们总希望自己处处比别人强,比别人好,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种矛盾致使他们的情感、认知心理出现障碍.有些学生看不得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某些相貌平平的女生嫉妒身边貌美的女同学;一些同学嫉妒周围表现出色的学生,而自己却不努力学习改良;贫困生对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一些有优越经济条件的同学产生了极强的嫉妒心理.这些表现都是对别人嫉妒,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抱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开展到怨恨别人,怨恨社会,甚至敌视和仇视别人和社会. 2.4虚伪、虚荣 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外向、好强、爱面子、图虚荣、好攀比、追求享乐与高消费,待人不真诚、虚伪、虚荣.往往有些同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认为自己很成熟,说话、办事一副老练的样子,为人处事不能以诚相待,欺诈同学、假装自己等等;另外有些贫困生,由于图虚荣、爱面子,往往打肿脸充胖子挤人阔人之列,让大家刮目相看.如个别大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可以大方拿出一个月生活费的大半宴请同学、朋友,然后再避开同学的面长时间啃干馒头;这些虚伪的思想危害的是这些同学内心的净土。
3如何运用情志相胜法进展疏导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安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优郁、沮丧、妒忌、嫉妒、愤世、虚伪、狡诈、品行不端……这其中的大局部都与人的情志相关.情志相胜法作为传统养神法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对情志方面产生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1对自卑、忧郁、沮丧、抑郁的疏导 传统养生学认为,优为肺之志,优,即优愁,也就是颓丧懊恼,沉闷不乐的表现.人当优愁不解引起情志郁闷,精神不振,必然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病变一般来说,优作为一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响,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相反,暂时而轻度的优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上获得正确的认识,对身心安康有一定好处.但是,当一个人的优愁悲伤太过,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的限度和承受的负荷,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优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严重者可因忧虑过度而丧命.善优多愁还可以伤脾,脾志伤那么烦闷,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或二便不畅等.由于优那么气郁,故以喜治优. 以喜胜优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假如学生一直是郁郁寡欢、悲悲切切,可以多给予他们支持和抚慰;假如学生表现为不善交际,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假如学生因为感情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感情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心理治疗,从而缓解抑郁病症.当他们感到优郁,沮丧时,不妨去想一点令自己快乐幸福的事情.如回想一下和同学或好友一起共度的美妙光阴,或者做一些愉快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看电影戏剧,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去逛街、旅游等,以达排忧消愁的目的。
3.2对思虑的疏导 思为脾之志,思是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谋虑的一种情志思作为人体的一种情志活动,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必需的.但是,当人们面对某一问题思虑过度,或者思虑时间过长,百思不解仍思不休止,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承受的限度,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状态时,思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机体构成危害,从而造成各种疾病.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故过思最易伤脾,而致脾的升降功能失常,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发生胃院痞闷,饮食不香,消化不良,腹胀便塘等不适,所谓“思伤脾〞;“思那么气结〞(?素问·举痛论))就是此意.思那么气结,故以怒胜思. 以怒胜思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即用激怒的方法,使优思之情感得到缓解.?古今医案?记载一病案:一女出嫁后,其夫外出经商多年未归,思夫心切而致不思饮食,困卧不动,如痴如呆,服药无效.朱丹溪诊后告诉其父,此为久思气结,单纯药物难以治愈,需情志疗法.嘱其父打了该女几个耳光,并大声责骂,该女被打后非常生气,嚎哭叫嚷,朱丹溪又给了她一些药物调理,即能进食,又嘱其父说丈夫来信,不久可归,未再复发.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亦可借鉴此事,在优思难解、不能自拔,如失恋、单相思等时,不妨想点对方引你愤怒的行为和事情,说不定有助早日摆脱痛苦,闲暇时可以欣赏音乐,调音乐可以疏通肝气,肝气疏达,那么脾复健运,可解除脾郁思积.角音为春之声,像春天新生的植物一样破土而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角调音乐对思虑不解,优郁抑郁而引起的消化道疾并头痛、心血管疾病等具有康复作用.如?甜蜜蜜??快乐老家?等. 3.3对愤世、嫉妒的疏导 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愈,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倘因事非或某些病理性易怒过盛,那么可引起怒发冲冠,慎目毗裂,在这种盛怒而又持续的情况下,那么可导致肝气上逆、横逆等病变.如“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那么气上〞(?素问·举痛论?),都是这个意思.另外,忿怒之情郁积日久,不能发泄,更易导致肝的更多病变.怒那么气逆,故以悲胜怒. (儒门事亲?中载:张子和治一妇人病,问病人曰:“心欲常痛哭为快否?〞妇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谓.张又曰:少阳相火,凌灼肺金,金受屈制,无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而为诀也.〞于是,张子和鼓励病人尽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复.此病例为木火伤肺金,肝肺气郁,故以哭出为快.使其痛哭以宣泄之,使其调达而收效.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而我们许多人又常常会为这些事情同别人大动肝火,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调节我们的情绪,可以听一些节律消沉,凄切悲凉之曲,如蔡文姬的汉未古曲?小胡茄?、贺禄汀的?天涯歌女?、?四季歌?、黎锦光的(葬花?等,使我们在悲哀的乐曲声中消除怒气,调节情绪. 3.4对自负心理的疏导 喜为心之志.喜悦本来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对人有益但暴喜,即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过分的大喜,也是一种强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假如超过了人的适应才能,就会造成体内紊乱.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也可能造成思维紊乱,乃至精神失常.?儒林外史?中之范进,因过喜而精神失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过分冲动,不但要防“气死人〞,还要防’‘乐死人〞.?素问·举痛论?也说:“喜那么气缓〞.伤心、气缓,都是说明心跳神荡,精神松散,思想不能集中的表现;甚至还可能出现哭笑无常,或精神失常,发狂妄语等.喜那么气缓,故以恐胜喜 在日常生活中当大喜临门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过分冲动,不要放声大笑,还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想想,“可能搞错了吧〞、“没有什么了不起〞,以此来缓冲自己因惊喜而产生的急剧的情绪变喜为心之志. 3.5对惊慌情绪的疏导 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害怕,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慌,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就是指的这个肾主藏精,为生气之源过于恐惧,那么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出现二便失禁,精遗骨痰,肢冷等症;故?素问·举痛论?说:“恐那么气下〞.恐俱伤肾,精气不能上奉,那么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疾.恐那么气下,故以思胜恐,以思胜恐,主要是通过“思那么气结〞,以收敛松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不良情绪,以到达康复之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惊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