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债务契约_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744215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9.9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债务契约、 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魏 下 海*李 增 福曾 庆 意摘要: 前期文献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对债务契约治理效应的研究认为, 国有控股公司在债务契约约束下没有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 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会做大盈余本文同时 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个方面考察了债务契约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结果 发现, 公司债务水平越高, 两种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 国有控股公司负 债水平对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但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 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显著正相关这个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研究文献的一 个重要补充, 同时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使经济活动偏离最优决策而影响公司长远利 益, 因此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债务契约的治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控制人性质 债务契约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一、 问题的提出关于债务契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Watts 等( 1986) 提出了著名的债务契约假说, 认为当企业的负债增加 时, 假定其他条件相同, 企业管理层会通过会计方式来调节盈余此后许多研究文献对该假说提供了经验证 据支持( Sweeney, 1994; Defond and Jiambalvo,1994; Beneish,1998; Roychowdhury, 2006) 。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债务契约假说的研究发现, 国有控股公司在债务契约约束下, 没有显著的盈余管理 行为; 而非国有控股公司支持债务契约假说( 张玲、 刘启亮,2009) 对国有企业不支持债务契约假说的理论 解释是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 但是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 尤其是 2003 年以来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对 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起到了显著作用, 偿债能力低的国有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不断下降, 换言之, 他 们受到的银行预算约束越来越硬( 吴军、 白云霞,2009) 随着市场化深入所带来竞争的加强, 在国有企业和 商业银行市场化的推进导致预算软约束呈现不断渐进硬化的情况下, 我们却仍未观察到在债务契约约束下 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对这个问题,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 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契约假说的检验都是基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研究而实际上真 实活动的盈余管理也是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不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但应计项目操控更容易被审计师与监管部门察觉; 真实活动的盈余管 理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 不受审计和监管的约束, 但却是以牺牲公司长远利益为代价的。

      随后, 越来越多的 文献发现企业存在真实盈余管理, 公司真实活动操控行为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焦点 那么我们要追问的是在债务约束下, 国有企业没有进行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 是否从事了真实活动的盈 余管理? 而非国有企业在进行应计项目操控的同时, 是否也进行了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的操控? 对这个问 题目前没有文献报道同时由于应计项目操控的盈余管理不会改变经济活动, 可能会改变资源的分配; 而通 过真实经济活动操控会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直接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那么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李增福,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510006, 电子信箱: lizengfu@ 126. com; 曾庆意、 魏下海,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510006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71172198 ) 、“中国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行 为研究: 动机、 方式与经济后果”( 71002056) 和“基金行业锦标赛与基金经理激励约束效应研究 ”( 71002081) 的资 助, 特 此 感 谢同时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当然文责自负。

      88对债务契约假说的研究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本文将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 使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操控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对债务契约假说进行研究本文的学术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同时使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债务契约治理效应进行经验 检验, 从真实盈余管理方面, 支持了债务契约假说; 其次, 研究发现控制人性质会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选 择, 这些发现对以往的研究文献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三部分是数据的筛 选原则和研究设计; 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和分析; 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启示二、 文献回顾、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一)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 应计项目操控的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的盈余管 理是指企业运用会计处理方式来调节账面利润, 并不会改变企业内在的经济活动, 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 ( Zang,2006) , 因此具有操控难度较小、 所需成本较低的特点, 但应计项目操控更容易被审计师与监管部门 察觉( Gunny,2005) 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通过安排真实经济活动来调节利润, 如期末异常促销、 提供宽 松的信用政策、 削减研发支出及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由于真实盈余管理通常需要其他企业和部门的合作并 且可能进行真实经济活动的操控, 承担很高的成本( Cohen and Zarowin,2010 ) , 但具有难以审计和监管的特 点目前大多数文献还是以应计盈余管理为主,但 Graham( 2005 )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经理们更喜欢用真实 活动操控来调节报告盈余其后, 真实盈余管理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应计和真 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 Lin,et al. , 2006; Zang, 2006; Cohen,et al. , 2008; Cohen and Zarowin,2010) (二)盈余管理与债务契约 债务融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契约行为, 以债务契约的形式明确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出于对债务人道 德风险的考虑, 债权人会提出一些限制性条款, 对债务人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 陆正飞等,2008) 但债务契 约本身也是不完全契约上市公司负债水平比重越大, 债权人的限制性条款就越严格, 也将意味着企业违背 债务契约相关条款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企业违背了债务契约的相关条款, 债权人就会依据债务契约条款对 其进行惩罚, 严重的话导致企业破产。

      因此企业契约负债水平越高, 为了避免违背债务契约, 企业就越有动 机进行盈余操控来调高盈余Watts 和 Zimmerman( 1986) 提出的债务契约假说认为当企业负债增加时, 假定 其他条件相同, 企业管理层会通过会计方式来调节盈余这一假说不断得到后续文献的证实支持( Sweeney, 1994; Beneish,1998; 张玲、 刘启亮,2009) 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应计项目操控提供的经验证据, 而基于真实活 动操控方面,Roychowdhury( 2006) 研究发现当公司有负债时更愿意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操控盈余随 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在债权人的权利保护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违背债务契约的成本不 断提高, 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契约, 负债较高的公司不仅有动机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方式来调节盈余, 而且也会 运用真实盈余管理操控盈余假设 1: 总体而言, 负债水平越高的公司,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 (三)债务契约假说与控制人性质 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 很大部分上市企业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 同时由 政府所实际控股控制( 张玲、 刘启亮,2009) 。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近二十年以来, 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得到 了迅猛发展, 但国有企业占优势的局面并未得到较大改变目前, 60% 以上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 国家因此,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考察“债务契约假说”就不得不考虑控制人性质对其的影响在国外文献 中, 鲜有在考虑控制人性质情况下对盈余管理与债务契约之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国内, 已有文献从应计盈 余管理的视角出发, 纳入控制人性质因素对债务契约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张玲和刘启亮 ( 2009) 研究发现中国的治理环境、 公司控制人性质对债务契约假说产生了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的一些行为 特征, 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水平越高, 应计盈余管理越高; 而国有控股公司负债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没有 显著关系我国国有企业在银行融资中仍然存在软预算约束( 吴军、 白云霞,2009 ) ,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国 有企业真的就没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吗? 我国一直在对银行业进行改革, 而国有商业银行是改革的重心国有银行先后进行了专业化、 商业化和 股份制的改革尤其是 2003 年股份制改革以来, 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独立性获得89较大的增强( 侯晓辉、 张国平,2009) 。

      另外, 外资银行的进入也对我国的银行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高晓红 ( 2000) 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打破我国银行业原有低效率均衡的状态因此, 随着外资银 行的不断进入带来竞争的加剧和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在向国有控股公司实施硬预算约 束方面, 国有银行的激励性和主动性将不断加强吴军和白云霞( 2009 ) 研究发现, 2003 年以来的国有银行 的股份制改革, 对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起到了显著作用所以,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有动机去进行盈余 管理由于应计盈余管理虽然实施成本较低和较容易操纵, 但被发现的概率相对较大, 管理层个人将会承担 较大的成本也确有研究表明, 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 国有控股公司在应计项目操控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 意见的概率更大( 刘继红,2009) 而真实活动操控盈余管理虽然实施成本较高, 但被发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而且成本主要由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承担, 管理层个人承担的成本较小因此, 当负债水平很高有可能违背债 务契约时, 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也可能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而且更倾向于进行真实活动操控的真实盈余 管理基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 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越高,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负债 水平越高, 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均越严重。

      三、 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中国沪市和深市 2002 - 2009 年共 8 年的所有 A 股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 样本选择时, 按照如 下原则筛选: ( 1) 由于金融行业业务的特殊性, 从样本中剔除金融公司 2) 由于发行 B 股或 H 股公司面临 不一样的监管环境, 因此, 也从样本中删除; ( 3) 由于本文的研究需要按照控制人性质不同对样本公司进行 分类, 故终极控制人性质不详的上市公司从样本中剔除 4) 数据缺失和存在极值的上市公司也从样本中 剔除根据上述原则筛选后, 我们最后得到的年度观察值为 8 596 个本文所使用的财务数据来自于 CSMAR 数据库和锐思数据库,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数据来自于色诺芬数据库( CCER) (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估计本文使用修正的 Jones 模型①来估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Kothari 等( 2005) 的研究发现, 把 ROA 加入到修正的 Jones 模型中后, 能够较好的估计应计利润首先利用 2002 - 2009 年的数据对模型( 1 ) 进行 OLS 回归得参数 b0 、b1 、b2 、 b3 和 b4 的估计值 β0 、β1 、β2 、 β3 和 β4 , 由模型( 2) 计算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Non - discretionary accruals,N。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