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人洞相关材料.doc
5页仙人洞相关材料一.仙人洞古峄城东问祓除,春山花鸟拥肩舆探奇更上仙人洞,石跨飞流百尺余这是明代给事中柴奇写的《仙人洞》诗诗中以流畅明快的格调,展现了诗人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到郊外寻芳揽胜的喜悦心情仙人洞,位于峄城东 10 余里的青石山,是古峄县的八大景之一,素有“仙洞悬云”之美称据《峄县志·山川》载:“青石山,县东七里山顶一石穴深数丈,旧传异人居之,炼形仙去,故名仙人洞 ”有石及(音碾)月坡、桃花石,俱明给事中柴奇题四周悬崖,古木阴森,西岩尤峻峭雨后瀑飞千尺,直泻洞底,淘胜地也岩之西有朝阳洞,极爽矶有石似龙,头角天成,颔下一石盂盂水不涸不溢,见者称奇又西为会真洞,石壁题识字迹不可辨初入洞形委折仅可容身,而外狭内渊,无能测其深广者又东二丈许为玉皇洞,中设神像,洞甚浅隘,以神像故名青石山,又名进食山,传说东汉初年,当地居民曾箪食壶浆在此处迎候光武帝刘秀,故有此名当年刘秀讨伐董宪,统帅重兵到过这一带,《后汉书》有简略记述枣庄有一些地名传说与刘秀有关如护君山、光武泉等青石山还有一个别名,叫石城山 《舆地汇钞》载:“青石山即古石城,晋咸和中刘续兰陵石城即此地 ”不过,现在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些古山名,唯有仙人洞之名播声在外。
这是因为它与一个古老而又优美的神话传说相连,当地几乎家喻户晓,正应了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游览仙人洞可由峄城沿公路东去,不过 10 里之遥,再择道北行二三里便是仙人洞由公路上北望,只见坛山、姑嫂山、青石山、马鞍山自西向东连成一道黛色的屏障,岚光峰影,嵯峨秀丽青石山前生长着石榴树和酸枣灌木,夏初季节,榴花似火,枣花溢香各种不知名的山花点缀着绿野,峥嵘的岩石上分布着一层绿毯似的苔藓,向游人显示着盎然生机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名叫卷柏的植物,俗名又叫九死还魂草这种草生命力特别强,不怕烈日暴晒和久旱即使根须离开沙石茎叶被晒的枯焦,一旦遇到雨露又恢复原状青石山前有一条山谷,这是山水常年冲刷形成的,涧深崖陡,乱石奇突涧中清流一曲,长泻不息顺涧北上,是一道高约百尺的峭壁横挡在深涧上,宛如一道铜墙铁壁每逢雨后,银色的长瀑从崖头滚落,飞流直下,直泻涧底,卷起千堆雪,引起空谷轰鸣水帘后的峭壁上有古代留下的摩崖题刻,字大如斗,结体严谨由于常年山水冲刷,字迹已开始漫漶仙人洞在深涧东侧的半山腰上,古时曾筑有石阶山道,现遗迹犹存洞口朝着西南方向,约一丈高,七八尺宽,洞外岩壁上灌木丛生,枝叶交掩,虬曲奇特洞北侧有人工凿的一个石窟,里面雕刻着一尊石佛造像,象一尊守护洞天府地的护卫神。
洞口外原建有“仙人洞庙” ,至今石壁上仍保留着不少柱窝仙人洞里面并不很大,宽广不过数丈,石隙中透散着凛冽凉气,山水透过岩层潺潺滴落洞中原放有石桌石凳,供人小憩,现已无存每逢清晨和傍晚,晨雾暮霭萦绕在洞口,烟云飘浮,向山下望去,恍如世外仙境传说有南极、北斗两位神仙在洞中下棋,一个年轻的卖鱼郎撞进山洞观棋,一盘未尽卖鱼郎匆匆离开回到家时,他的儿子已经抱了孙子仙人洞便由此而得名(其中之一一种版本也是当地熟知的“烂鱼店” ) 另有传说一个打柴人在仙人洞遇到两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儿,后来被邀随他们进洞品茶谈弈,大半天功夫离去回到家中全村人都不认识了,只有他们说出自己爷爷的爷爷来时,打柴人才能听见熟悉的名字后来打柴人从洞中悠然飘出,直奔南天而去这就是得道升天的传说,也是“仙人洞”得名的原因(另一种版本当地人并不熟悉) 仙人洞,你曾留下了美丽的神话和仙人的游踪,今后在人们的装点下,你将胜过仙境天堂二.峄县八景之一《仙洞悬云》峄县城东十里,有座一山多峰的青石山据《后汉书》 、 《峄县志》等史料记载;东汉初期,海西王董宪叛乱,光武帝刘秀率兵征伐,当地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因而亦名进食山另据, “青石山即古石城”的记载。
东晋咸和中(公元 326—335 年) ,刘续的军队占据兰陵石城,即此处;因此,青石山又名石城山青石山东峰之阳有仙人洞,以仙人洞为中心有玉皇洞、八叉洞、滴水井、无名洞、牛角洞、会真洞、朝阳洞、星星洞等众多洞穴传说有南极、北斗两位神仙在洞中下棋,一个年轻的卖鱼郎撞进山洞观棋,一盘未尽卖鱼郎匆匆离开回到家时,他的儿子已经抱了孙子仙人洞便由此而得名仙人洞西侧一道山谷,在古木阴森,泉溪出没的幽静中,几个独立的风景点尤为突出南端是百尺悬崖结成磐屏障的“高山流水” 往北有“桃花台”与“碾月坡”两景对映并各有各的亭台、石屋等建筑物陪衬;凭借这里花木风月的特征,显示自身的灵气这些景点具有明代给事中,书法家柴奇的题碑及题壁山谷之西,在曲径通幽的山湾里,一个端庄、苗条的小山头突兀而立,酷似出“洞”的仙女醉伏林丛的形态因此,山湾叫做“美人湾” ,山头叫做“仙女峰” 再者,仙人洞下有一个奇石像龙,头角天成,形神俱猛;龙颔下者有石盂,盂中水不涸不溢,冬夏持平这个奇羿的怪现象与仙人洞仙女峰美丽的造型,都在默默无闻的“傍大仙” ,为仙人洞增添“仙气” 仙人洞洞口高 3 米,宽 4 米,进入洞口便是豁然宽敞的开扩地,有两叉洞道往里延伸,人们须俯身而进,深不可测,另有一石穴向洞上层挺进,狭窄弯曲而透光,通过山顶岩壁间的“天窗” 。
夏日,骄阳似火,湿热的仙人洞闷如蒸笼,充满了蒸气在暴雨乍停,晴空万里之时,山风冲进天窗与洞中的空穴风联袂,导演着“仙洞悬云”的拿手戏蒸气流涌洞而出,向洞外喷云吐雾……这时,青山空灵秀,草木分外青,飞瀑百尺,在峭壁间挂了水帘,直泻仙人洞仙人洞府周围的庙堂亭台,俨然似仙宫的琼楼玉宇,飘浮在白云缭绕之中人们在山下遥望,看不清仙洞悬云的具体表现,只看到仙山的神秘色彩,似凡而非凡的景观;恍然间,疑是仙境,浮想联“仙” 三.仙人洞传说1、 “烂鱼店”传说(其中之一一种版本当地人熟知的“烂鱼店”传说)传说在十分遥远的古代,有一个贩鲜鱼的人从山下路过,见青石山山青水秀,洞口祥云缭绕,不觉来了游兴他将鲜鱼寄放在一家客店内,便独自进山游玩当他来到仙人洞时,忽见天空有两朵祥云慢慢落下,云端上立着两位鹤发童颜的仙翁,手执拂尘,宽衣博带仙翁按下祥云,谈笑间飘然入洞,在石桌前相对落座,一边饮茗,一边对弈鱼贩子躲藏在洞内阴暗之处观看,恍然间觉得洞口外的古树叶子渐渐由绿变黄,纷纷摇落,顷刻之间枝头又萌生新叶,待一局棋终,叶子不知几变仙翁弈罢驾云而去,鱼贩子沿旧路急急下山他来到店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店房和摆设都换了模样,连店主也换了个陌生面孔,再寻找自己寄放的鲜鱼,竟然无影无踪。
鱼贩子十分纳闷,便询问店主店主摇头不知,鱼贩子便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店主听了大吃一惊,告诉他:“客官,俺只听老辈人讲过,百多年前有位远道而来的客商路经此地,因慕这青石山的景致,便将一担鲜鱼存放在店中,独自入山玩耍,谁知竟一去不归那鲜鱼都腐烂了,弄得俺这小店臭气薰天,过往行人无不掩鼻,于是给俺家这个店取名叫‘烂鱼店’ ”鱼贩子死活不肯相信,以为店东贪利忘义,从中捣鬼,便愤然回到故乡没料到家乡也变了样子,见到的男女老少全是陌生面孔到家中一打听,原来家中人都是他的曾孙玄孙辈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从此,仙人洞的传说便在民间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其实呢,仙人洞之名的来历细细推究起来,应该与洞口旁边古人凿刻的石窟神像有关2、仙人洞的故事(另一版本,打柴人成仙的传说)从青石山上往下看,一片朦胧的白云环绕山间云彩一多,自然给人感觉好像是在仙境一般从御马石往西走,东边山峰的阳面有一个深数丈的石穴,就叫“仙人洞” 这个名字可不仅仅是沾了云彩的光话说某日,山下一个打柴人打完柴,要下山时遇见两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儿在离洞不远的松树下睡觉心地善良的打柴人见天色已晚,便轻拍两人肩膀,叫他们起来同他一起下山。
两个老头醒来后不但不下山,反而拉着打柴人一起去洞中品茶谈弈打柴人推辞不过,于是答应和他们同去这一聊就是大半天,等到打柴人要走的时候已经是太阳正毒的中午了打柴人高高兴兴地背着柴下山了远远的,他已经看见自己家屋顶上冒出的炊烟了他兴冲冲地往家走路上碰到很多看起来很熟悉,但又不认识的人,他想不知是谁家来的亲戚吧到家门口了,那门口站着的是他的女儿吗?他大声喊着她的乳名,可是那女人并不搭理他走进一看,才发现那女人只是眉眼与自己女儿有些像女人十分惊奇地看着他,说:“您是谁?”他报出姓名,那女子惊呼一声,进门去了不一会出来一个白胡子老头,他打量着打柴人告诉他,你的名字和我爷爷的爷爷一样打柴人惊呆了他慌忙去见邻居,街坊邻居谁都不认识他,只有他们说出自己爷爷的爷爷来时,他才能听见熟悉的名字打柴人再上山洞,可是两个白胡子老头早就不见踪影了,他坐在洞里冥思苦想,很多天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他觉得自己身子轻飘飘的,好像要飞起来看看地面,他已经漂浮在空中了他从洞中悠然飘出,直奔南天而去这就是有名的得道升天的传说,也是“仙人洞”得名的原因据说仙人洞里有仙人气,到过那里的人都能沾些仙气回来,碰到有灵性的还可以得到人生的真谛,真是奇妙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