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大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doc
11页有关大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大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篇一:大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一、找单位——近在咫尺每个学期的社会实践找单位都是一大难题,以前总是麻烦爸爸妈妈,现在该上大三了,想自己锻炼一下,也不想总是麻烦他们了于是,找单位就成了一个问题暑假在家,没什么事情可做,就去超市打工了每天要站9个小时,前几天根本坚持不了,那时候都想直接躺在地下了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把我们几个安排到哪里才好暑假以来,大学生纷纷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农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知识、促进了大学生健康成长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能静下心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大学生:为了应付学校下达的任务“6月初,学校就让我们回家找单位实习了,完不成实习报告的,学校要扣学分、影响毕业没办法,许多同学就回家拉关系、找单位进去实习;还有些同学,实在来不及实习,就随便找家单位盖个章、写个实习报告完事总之,大家都是为了应付一下,没把实习当回事”南京某大学的一位学生坦率地对记者说徐州某师范大学的胡同学在一家事业单位只“实践”了一个星期,就匆匆忙忙准备和同学去外地旅游了,她笑着说:“实习时间虽然短暂,单位领导也没为难我,我的实习评语都是挑最好的写,章也盖得很顺利。
拿实践学分是没问题了”距我了解,许多大学生的心里都很清楚:这与理想中的实习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将来找工作还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我的选择:自己给自己打工后来,我终于想到了我的“千婵工作室”我打算以工作室的名义下达一个问卷调查的任务由我们来负责完成这样,既可以实实在在的做好社会实践,又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二、问卷调查1. 题目哪类图书最受欢迎?2.目的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得到今天,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是否已经丢失了中国5000年的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侵入中国的今天,我们的文化是否已经正在被一点点的颠覆;人们在工作中,是否教育下一代来养成学习的美德呢?【1】通过a、b选项可表现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对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影响2】f与其他选项对比,可看出工作狂倾向度3】h 预期他选项对比,可得出中国的读书广泛率和读书普及率4】分析^p 出哪类作家最受现代人的欢迎5】年龄段区分,可分析^p 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图书的喜好3.过程调查时间安排:20年8月26日:采购礼品、渭河人工湖边调查20年8月27日:渭滨公园调查20年8月28日:中尔特义务劳动20年8月29日:华浦义务劳动20年8月30日:短信、、网上调查20年8月31日:商讨营销策划书、继续昨天的调查20年9月1 日:汉唐书城调查20年9月2 日:华润万家广场调查20年9月3 日:505广场调查20年9月4 日:人民路街边调查调查对象:所有人群,但按年龄段区分。
学生(儿童)、40以下、40—55、55以上三、分析^p 1.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对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影响如今中国大力推行市场经济,亚当斯密是否应该仅仅算成人家的文化?再有现代的科技,中国文化包容不包容呢?你再看看中国知识分子的各种讨论,哈耶克的引用率比他在美国同行中的引用率还高,甚至那些口口声声要捍卫中国文化的保守者们,也言必称哈耶克、伯克那么人家这几个“老外”难道没有资格进入中国文化吗? 过去国外的中国研究叫“汉学”;如今则叫“中国学”因为中国文明远远不能用汉文化来概括如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要面临和世界文化融合的问题所以,以笔者之见,“国学院”实在不是个理想的名字,叫“中国文化学院”也许更贴切国学”总是要强调内外之别,似乎有一些是我们自家的宝贝,别人无法理解和赏识,和别人的东西有决定性的不同,是我们文化认同的核心最后,这样的国学很容易成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看看日本的国学运动,到后来越来越意识形态化,民族色彩越来越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吗?我们面临着一个以人类的传统为自己的传统的时代,一个兼容并包的文艺复兴的时代把西方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排斥在中国的文化之外是狭隘的,把对中华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文化排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外,也只能更加重我们这种文化封闭的心态。
其结果不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是把中国文化变成古董、送进博物馆陈列根据我们的调查,在青年学生中,外来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就拿我来说,看文学作品倒是很多,但基本上全都是外国文学我觉得,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向世界开放的今天来说,应该加强对我国青年的爱国教育,尤其是我们5000年的文化,绝对不能摒弃2.工作狂倾向度据日本专家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我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以前,在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的词典中,“工作狂”均被列为褒义词,或至少不算是贬义词不少人(其中多数是企业老板、单位领导)还觉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为本企业或本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为同事们树立了模范的榜样,故多数“工作狂”往往被评为“先进典型”,成了“骨干”或“红人”但美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
考核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专家们建议: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工作狂”的某些典型症候,那么首先须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具体做法是: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此外,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嗜好,丰富业余生活,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专家们的另一新发现是,“工作狂”的“生成”还可能与其童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实际上在“工作狂”中,有占8~9成的人在孩提时代受到来自望子成龙的父母亲的过分严厉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过高甚至高得“离谱”,可怜的孩子一旦稍有闪失便会遭到批评乃至重罚,最后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现障碍,长此下去,孩子长大了极可能成为“工作狂”尤其是在青年当中,一部分人只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极容易演变为工作狂3.中国的读书广泛率和读书普及率中国大学学费问题与农家子弟,按说经济越发展,教育会越普及,义务教育越有效果。
可实际上并非如此,近些年在乡村调查,发现农村儿童辍学的越来越多了,读不起书和读书无用论双双起了作用读不起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毛泽东时代,虽然经济上比现在困难得多,真正受过培训的合格教师和适合教学的正规教室都不多,村中却有很多人受过中学教育,尤其小学教育的普及率也都高的出奇有人说那时的教育水平很低,高中生的水平不如现在的初中生,这不无道理但问题是,为何那时的学生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现在很多儿童小学一毕业就流失到社会上去,上不起学了呢?一百年前,清政府时期李鸿章出使美国看到那里的公办学校曾不无感慨的对美国人说过:“什么时候,若是也能够让我们国内的穷人家的孩子也上得起学就好了!” 20年3月10日在李昌平致朱鎔基的信中却提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那些读不起书的儿童辍学回家在做些什么呢?有人认为它们在做农活或其他什么正当的轻微劳动,却不然他们成群结队的在瞎逛,这使家长最怕的,因为这样最容易学坏,有些家长之所以拼命借钱让子女在学校读书,是担心他们被那些闲逛的孩子带坏不只是那些辍学的儿童到处闲逛,那些读过高中的知识青年也在村中闲逛前几年办了很多中专,一些农村青年读了中专,但找不到工作,有些师范毕业的农村青年到学校教书,要交数千至数万的就业金,交不起的,就只好在家呆着。
中国9亿农民,自明朝以来的人的矛盾便愈演愈烈,三个月种田,九个月休闲便是中国农村的写照问题是,在那些到处闲逛的人中,为什么不开发智慧资、尝试去做一些有作为的事情呢?在解决儿童辍学问题上,使我想起在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的复兴中学(现已搬至安徽涡阳县),它由北大法律系的一个学生殷永存以及来自河北理工、阜阳师院的一些大学毕业生操办起来的,他们背后有一个上海筹备委员会在默默的支撑着(去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为此专门制作、播出过节目)在这一问题上,我认为城市和乡村、企业和社会应该有一很好的互动、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学费增长幅度较快对于当前的高校收费,大部分的家庭认为已达到了承受的极限,甚至有所超出现在高校扩招,学费上涨的幅度太快了,虽然国家有助学贷款,但不是理论上那么简单篇二:大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告别了大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终于迎来了我大学学习生活中的第二个暑假在我看来,不仅仅在校的学习很重要,暑期的时间也很宝贵,因为不同的经历对人的成长很有帮助,于是在家呆了没几天,我就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社会实践单位最后通过老乡的介绍,我来到了厦门市思明区永诚辉装饰材料经营部打工。
第一次去厦门,是去找同学玩,那时候很轻松很快乐,这次,我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不再是一个游客,而是拥有一个打工者的身份接待我的也不再是好友,面对的是一群陌生人不过,在去之前我早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了,这次的机会来之不易,暑期的时间也非常珍贵,这次我一定要勇敢面对并且坚持到底,所以初到店里,我已不再畏惧,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我必须要面对的在去厦门之前,在龙岩的老板把厦门的工作描述地很轻松自在,待遇也还好,就整天呆在店里看店,泡茶,有时候也要帮忙装货,不过一天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其实,一切没有那么简单初到店铺的那天,大学生的身份有点让我难堪,隔壁店铺的老板娘侃侃而谈,说了关于大学生的很多片面的看法,当时我真想找个地缝装下去店里的同事是一名大专毕业生,初次与他交流就让我特不开心,口口声声地批判我作为大学生的身份,我想我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我接下来的工作将很难开展,所以我一直很耐心地听他们讲,偶尔也应和一番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忍让,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那段时间,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八点准时到店里开门,然后打扫卫生,因为自己是新来的,所以很多事情同事都会推给我做,虽然当时内心会有点不愉快,但是最后我都会很成熟的接受,并且很认真地去做。
一天的工作从打扫卫生开始,然后客人来了就泡茶,刚开始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关于建材方面的知识也没怎么了解过,我只能尽可能地多看多听通过一段时间的认识,我大概清楚了店里的情况,不仅仅是存货还有业务往来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店铺主要依靠的还是老顾客,每天来店里的主要都是那些人,我通过问老板娘和同事,记下了他们所有人的名字有些老板娘说过要重点对待的客户我也记在心中不过语言的障碍让我和他们的交流成了问题,经常是几个闽南客户在互相交流,我却一句也插不上,只能傻傻地笑,傻傻地听,不停地倒茶有时候当老板和老板娘不在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带客户去看货,刚开始生怕记错货的我,总是把同事拉上,渐渐地自己也游刃有余了每笔生意谈成后,老板娘开的单我都会认真地看,然后和同事去拿货,渐渐地我也了解了各种货物的单价,自己也会开单了经常老板娘也会口头吩咐我开单子,我也总是会用心对待刚上班的时候,对我挑战很大的事情还有是拿货、搬货和装货有些货物,同事和老板娘也没怎么详。
